發新話題
打印

堅守崗位寧死不屈的張巡

堅守崗位寧死不屈的張巡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 708年),卒於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年)。
  張巡少年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成後有才幹,講氣節,樂善好施,扶危濟貧。開元(713——741年)末,張巡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742——755年),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後回京等待調升。
  唐玄宗晚期,因寵幸楊玉環而沉迷於宴樂中,而將國政委交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的族兄),執掌朝政,權勢顯赫,這時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友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但被他拒絕了,因他不願阿附權貴。也因此,儘管他政績突出,卻也未能遷升高官。
  不久,張巡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當地豪強地主與官府相勾結 ,魚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當地人稱「南金口,明府手」。張巡到真源之前即有所聞,於是他一上任即將華南金與黨羽關押起來,然後依法懲治。之後,張巡威恩並施,從此人人向善,安居樂業,莫敢違法。
  唐玄宗天寶十四( 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舉兵叛亂,就是有名的「安史之亂」。當時譙郡(今安徽毫縣)太守楊萬石,懾於叛軍威勢舉郡迎降,逼迫張巡為其長史(副職),迎接叛軍,他接到委命後,率屬部哭祭皇帝祖祠,誓師討伐叛軍。當時,單父縣(今山東單縣)尉賈賁也起兵拒叛,擊敗了張通晤後,進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雍丘縣令令狐潮原本投降叛軍,並率軍擊敗了抗叛亂的軍隊,將所俘的將土捆綁起來。但後來令狐潮因故出城,而被捆綁的士兵則乘機解開繩子,將城門關起來,拒絕令狐潮進入,同時召張巡與賈賁入城。令狐潮不罷甘休,攻打雍丘失敗後,又引叛將李廷望率眾攻城,但張巡沉著應戰,終於將令狐潮被擊退。
  張巡固守雍丘時,收不到朝廷的任何消息,且存糧已經不多,在得知令狐潮將從睢陽渠(溝通汴淮二河之渠)運米數百船經過雍丘城的消息之後,於是派兵夜間出戰。叛軍來不及防,紛紛逃命,張巡不僅繳獲上千斛的米糧,並還追殺叛軍無數。
  此後,令狐潮不罷甘休,又勾結叛將崔伯玉圍攻雍丘。由於形勢日益惡化,張巡迫於無奈,只得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及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縣令姚閻合在一起。
  為了加強睢陽守衛,張巡派部將南霽雲從城東門殺出搬請救兵。但擁兵臨淮的賀蘭進明,駐守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都觀望不肯發兵。只有駐守真源的李賁援助戰馬百匹;寧陵守將援助兵三千,但這些士兵由南霽雲率領殺開敵圍進到睢陽城後,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軍得知張巡請援無望,又加緊攻城,但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軍會大舉南下,蹂躪江、淮。當時戰爭進行得非常殘酷,史書上記載: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及「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睢陽血戰也是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
  安史之亂前後長達九年,在代宗廣德元年西元(763)年始告平定。由於張巡等人死守睢陽,不但阻斷了叛軍掠食東南富庶區之路,且使得朝廷在北方殘破之餘,仍然能依靠東南地區來維持經濟的供需,其貢獻不容小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