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灣第一所幼稚園

台灣第一所幼稚園

日據時代的學校多從對日本人的教育而延伸至台灣人身上,然而在幼稚園的設置卻是由台灣人鼓吹興辦的。

台南關帝廟幼稚園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十二月一日獲准設立,當時縣府的報告如下:「教育會幹事蔡夢熊為教改考察日本京阪(京都大阪),發覺幼稚園的兒童保育對教育的助益頗大,乃建議創立,並設創立委員五名(日人一名、台人四名),並由蔡夢熊招聘二名女子師範畢業生為園長,座落於關帝廟,招收學童為縣參事子弟、富豪子弟,共二十名。」總之,幼稚園之設立,乃因台南教育會蔡夢熊先生有鑑於日本當地幼稚園保育活動的施行,有助於幼兒之成長,感動之餘,回台後推動「關帝廟幼稚園」的成立。

這所台灣地區的第一所幼稚園,後來因為人員、經費等問題無法克服,幼稚園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十月便關閉了,前後為期不過三年,但它為台灣幼稚園的源始,卻是不爭的事實。

關帝廟幼稚園停辦後,同年在台北即成立了台北幼稚園,不過,該園到1906年也因人員與經費等困擾而停辦。兩年後的1908年私立台北幼稚園誕生了,該園經營到1944年才因二次大戰轉烈而停止。

民國34年(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民國35年(1946年)10月12日轉發中華民國政府訂頒的「幼稚園課程標準」、「設備參考」、「幼稚園設置辦法」,將中國式的幼稚教育推行於台灣。民國37年台北育幼院幼稚部、台北女師(現台北市立師院)附幼分別進行不同的課程實驗。此後全省各師範學校附幼和公、私立幼稚園也陸續設立並進行各種教學法與課程的實驗。到了民國七十年(1981年)「幼稚教育法」公布、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五月七日「幼稚教育法施行細則」公布後,私立幼稚園如雨後春筍紛紛設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做好示範作用,以引導私立幼稚園在軌道上正常運作,落實幼稚教育,自七十四學年度起逐年在各國小附設幼稚園,到八十七學年度已達128所市立幼稚園,對促進幼稚教育正常發展和將來國教向下延伸至幼稚園奠定了良好基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