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沒有反叛之心卻被剁成肉醬
從戰略上來看,西楚霸王項羽確實是四面楚歌,正面遭到劉邦的進攻,側面受到韓信的包抄,後方還有田橫的叛亂,身後就是彭越的遊擊戰。他們當中對劉邦支持最為直接的也正是彭越。
彭越早年在巨野澤中打漁為生,後來成了強盜,估計也是生活所迫。陳勝吳廣起義後,全國響應,但是彭越卻保持了冷靜,同伴勸他起事,他說:“兩龍方鬥,且待之。”注意彭越的用詞,在彭越看來,秦朝政府和陳勝、項梁都是龍,那他自己是什麽?顯然不是龍。如果他自認為是龍的話,肯定不會說別人是龍,他會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樣的話。由此可見,彭越的理想是比較低的,他沒有項羽那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也沒有劉邦那種“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欲望。
一年以後,彭越身邊聚集了一百多號人,推舉他為首領,約定第二天日出時會齊,結果十多個人遲到,彭越親手殺掉了最後來的一個人,從此大家都很畏懼彭越。這件事當然是彭越為了嚴肅軍紀采取的殺一儆百的措施,但是從心理上來看,可以看出彭越是一個秩序感很強的人,他心中一定有一種秩序,他希望把這種秩序變成一種現實。
彭越第一仗就是協助劉邦進攻外黃,在此後數年的作戰中,彭越主要是參加劉邦方面作戰,從來沒有為了自己爭奪天下打過一仗,只是在劉邦明燒棧道躲起來之時,他曾經響應田橫的號召進攻楚軍,這事實上對劉邦有利,所以彭越一直沒有站錯隊,在劉邦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是支持劉邦的。這當然有項羽的原因,項羽兵進關中後,大封諸侯,估計是看不起彭越這個強盜,沒有加封彭越,用太史公的話說“彭越眾萬餘人毋所屬”,這個“毋所屬”很傳神,也就說彭越是想有所屬的,彭越有的充其量只是當個諸侯王的想法,他希望自己在別人的體系之內,他沒有為自己爭奪天下的計劃。
彭越的作戰對劉邦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他在楚軍的背後和項羽進行拉鋸戰,你來我就走,你走我就來,目的在於切斷楚軍的糧道,在劉邦非常困難的時候,他把繳獲的大量糧食供給劉邦的漢軍。但是劉邦封給彭越的官職並不高,只是魏相,甚至在西魏王魏豹已死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封彭越為魏王,結果在該下之戰的時候,彭越不願積極作戰了。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答應給彭越封王分地,結果彭越帶兵前來,與韓信等人一起打敗了項羽。劉邦建漢後,加封彭越梁王,都定陶。
對於這個結果,彭越應該是滿意的。漢高祖六年、九年、十年,彭越都親自前來朝見了劉邦,如此看來彭越對劉邦確實沒有戒心。後來有人密報彭越造反,劉邦派人突襲彭越,彭越事先沒有發覺,結果被捕,押送洛陽。要知道此前不久劉邦剛剛偽遊雲夢陰拿韓信,如果彭越有造反之心,以他的遊擊戰才華,他肯定會加強戒備,劉邦想抓他難上加難,但是彭越一擒即獲,這只能說明彭越確實沒有謀反之心,所以沒有戒備。在彭越看來,天下和平了,他希望建立的秩序已經建立了,他就是這個秩序中的一員,他很幸福,如果他起兵造反,那就是破壞這個秩序,他一生奮鬥的成果就被破壞了,他並不知道劉邦想建立的恰恰是沒有他的秩序。劉邦喜歡玩女人,估計床上功夫不錯,結果他的孩子們個個體弱,那是因為力氣都被他用在床上了;劉邦一生機關算盡,一點餘地也不給子孫留,結果他的孩子們個個智力平庸,那是因為精明都被他用去整人了。劉邦不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們,要想劉氏天下不倒,只能把潛在的、有點本事的競爭對手全部殺掉,所以彭越必死無疑,造不造反都一樣。
即使如此,彭越的死仍然讓人心悸。劉邦把他發配蜀地,路遇呂后,他還以為見到親戚人了呢,向呂后哭訴自己不曾謀反,呂后滿口答應替他求情,彭越高高興興回到洛陽。呂后卻對劉邦說:“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然後還走了一個手續,讓人告他再次謀反,由廷尉上奏請求殺他,劉邦再加以認可。彭越高高興興等待開釋,等來的卻是一把鋼刀,而且按謀大逆處置,一代英雄被剁成了肉醬。彭越一生追求秩序,他死得非常有秩序,完全符合法律程序。
司馬遷深知彭越不曾謀反,他說:“彭越雖故賤,然已席卷千裏,南面稱孤,喋血乘勝日有聞矣。... ...彼無異故,智略絕人,獨患無身耳。得攝尺寸之柄,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辭雲。”司馬遷說的是彭越太有本事了,所以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