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契丹

契丹

契丹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源出於鮮卑,是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歷史文獻上有關契丹族的確寶記載,始於北魏登國四年(西元三八九年),主要分散在潢河(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和土河(內蒙古老哈河)一帶,即今遼寧和內蒙古的廣大地區。


契丹是游牧民族,居帳篷,逐水草,往來遷徒。契丹人的始祖奇首可汗共有八子,形成了契丹的古八部,分別是: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和吐六于部。從南北朝到隋朝,契丹先後受柔然、突厥等族的控制。


隋初,在東起幽州,西達河西一帶的廣大地區,新興的北方突厥貴族不斷攪擾。在隋朝重兵的打擊下,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東突厥依然控制著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等部。出於自衛的需要,契丹各部逐漸在軍事上聯合。唐初,契丹各部推舉出共同的軍事首領,稱「夷離堇」。每逢戰鬥,夷離堇召集各部首領商議,協同作戰,契丹族開始出現了部落聯盟式的組織。


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六二七──六四九年),東突厥衰落,契丹擺脫了它的控制,契丹八部組成新的部落聯盟──「大賀氏聯盟」,大賀氏八部分別為:達稽部、紇便部、獨活部、芬問部、突便部、芮溪部、墜斤部和伏部。


唐朝貞觀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唐朝在契丹人居住的地區設置行政管理機構──「松漠都督府」,任命契丹部落聯盟的首領窟哥為都督,並賜姓李,下設十個州,由契丹各部落的首領擔任各州剌史。唐太宗又在奚人居住的地方設置「饒樂都督府」,也任用奚族首領為都督。以上兩個都督府,皆受「營州都督府」節制。


唐玄宗開元三年(西元七一五年),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失活率各部歸附唐朝,唐玄宗依照先例封失活為松漠都督。開元五年(西元七一七年),失活到長安朝覲唐玄宗,唐朝將永樂公主嫁與失活。開元十八年(西元七三零年),大賀氏聯盟首領邵固被殺,聯盟瓦解。


百餘年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先祖雅里重建部落聯盟,因首領從遙輦氏中產生,故稱「遙輦氏聯盟」。遙輦氏八部分別為: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實活部、納尾部、頻沒部、納會鶢部、集解部和奚嗢部。在遙輦氏聯盟後期,契丹各部首領稱夷離堇,部落聯盟首領則稱「可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