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伊朗文化遺產

伊朗文化遺產

在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之前二百年,與當時中國的周朝在人類歷史上遙相輝映。充滿精彩歷史的遺跡中有多處已列於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之中。雖曾經歷經許多外族的戰亂與征伐,但都能以堅毅的韌性反而融合多元文化得以在外族統治下蓬勃發展。

    伊朗總共有八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我們就爲大家收集這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到訪的人類文化遺產資料。

蘇丹尼葉城(Soltaniyeh-Mausoleum)奧力葉圖陵寢:

完成於1302-1312年間,蒙古伊兒汗王朝的首都蘇丹尼葉城。位於現在的桑姜省,蘇丹尼葉城是波斯建築藝術,表現在伊斯蘭建築中的典範之ㄧ。八角型的建物頂著一座50米高,覆蓋土耳其藍陶片的圓頂,並由八座纖細的宣禮塔所圍繞。它也是伊朗現存最早的雙層圓頂建築中,同樣傑出的陵寢內部,讓學者們形容這座陵寢為"期待泰姬瑪哈"。


恰高占比爾(Tchogha Zanbil)神殿遺址:

在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13號世界文化遺產,恰高占比爾以其建於西元前1250年的伊拉姆王國神殿遺蹟,於1979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遺址由三面巨大的同心高牆包圍,層疊建築,目前留下的建築是亞述巴尼拔人入侵後所留下的,當時神殿尚未完成,因此仍可看見數以千計未使用的磚塊殘留遺址內。


塔克蘇里曼 Takhte Soleman:

在200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077號世界文化遺產,它擁有一座重建於西元十三世紀伊卡哈尼德時期的拜火教聖殿,以及一座建於薩珊尼德時期的阿娜西提女神神殿。塔克蘇里曼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其拜火教神殿、宮殿建築和整體設計,對後來的伊斯蘭建築發展影響頗深。


比索頓Bisotun:

比索頓山區的世界遺產,在2006年最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222號世界文化遺產,山區裡壯觀的波斯文明石刻群;以及花園之拱薩珊王朝諸王的加冕石刻,在哈瑪丹和鄰近的西部以及南部的山區是伊朗極重要的考古區域之一。波斯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曾在阿爾凡山區留下戰史紀錄,也在鄰近的比索頓山區,刻下分別以波斯語、巴比倫語、埃蘭語記述的征戰史錄。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在1979年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14號文化遺產,波斯波利斯是伊朗最著名的古城遺址,在當時也是號稱亞洲最大的宮殿。大流士一世(Darius I,公元前550年至前486年)在位期間,為宣示國威而下令興建的。據考證,古城宮殿約始建於公元前518年,波斯波利斯為當時波斯帝國的行政、宗教和經濟中心,大流士一世不惜國本建造此宮殿,雖然如今人逝宮毀,只剩下經歷祝融肆虐後的風化遺蹟,然而「破瓦殘垣」中,精細浮雕與嚴謹格局仍清晰可見,盡顯二千年前波斯王國的花樣年華。波斯波利斯是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在公元前550年至前330年的首都。大流士一世下令建造的超豪華宮殿,大興土木逾百多年,可惜在公元前330年攻入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一把火燒毀宮殿,並掠走大量財產。據希臘歷史學家記載,單是運送財產回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就用上了20,000隻騾仔和5000隻駱駝,當時的富裕可見一斑。波斯波利斯長年埋在破瓦頹垣中,到1620年才再次被發現。不過,專業的學術及考古工作要到1931年才正式展開,隱藏二千多年的瑰麗和宏偉,重現人間。


帕沙加德Pasargadae:

在200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106號世界文化遺產,帕沙加德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第一座都城,由居魯士二世於西元前六世紀建立,是波斯帝國發源中心。擁有宮殿、花園、以及居魯士二世陵墓,是導覽早期阿開美尼德王朝藝術和建築的最佳地點。帕沙加德也是西亞第一個擁有複合文化的都城,建築受東地中海、埃及、甚至是印度影響。


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Meidan Emam , Esfahan:

197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15號世界文化遺產,伊瑪姆廣場位於伊斯法罕市中心,興建於西元十七世紀時。廣場呈長方形,四周分佈著眾多歷史建築。區內擁有著名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柔特菲拉清真寺、華麗的蓋塞爾伊耶希門廊以及建於西元十五世紀的提姆瑞德宮殿和有第八天堂之稱的「阿歷喀普宮殿」。這些均反映出穆斯林薩法威時期,波斯人的社會與文化生活水準。


巴姆城及其文化景觀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巴姆城位於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境內巴雷茲山脈和卡布迪山脈之間的卡維爾鹽漠,距首都德黑蘭約1000公里。巴姆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城區外環繞著3公里長的城墻。城內大部分房屋建於16至18世紀,但有一座建於2000年前的城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磚坯結構建築,還有一座有1100年歷史的清真寺和一座拜火教的神廟。

1722年阿富汗的入侵使巴姆在軍事上的地位逐漸衰落,此後就慢慢被遺棄了。1953年,伊朗開始重建巴姆。後來的移民使這座古城又逐漸恢復了生機。

    2003年12月26日淩晨,巴姆地區發生芮氏6.3級強烈地震,有近3萬人喪生。12月29日,伊朗總統哈塔米在對巴姆地震災區進行視察後表示伊朗將重建巴姆。地震前的巴姆城區有9萬居民,地震後的巴姆地區有約20萬人口,城內古老的民宅和公共建築都保存完好;伊朗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巴姆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已於200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208號世界文化遺產。但因尚未整修完畢及土質鬆軟等多重因素,暫歸類為俱危險性。

    巴姆城位於“絲綢之路”上,周邊地區乾旱荒涼,但巴姆卻因為有豐富的地下水,可以種植棕櫚樹和柑橘樹而成為沙漠綠洲。遊客們稱其為“沙漠裏的翡翠”。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