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老庄開庄伯公的「登席」與「分豬肉」

老庄開庄伯公的「登席」與「分豬肉」

 客家人一般稱呼福德正神---土地公為「伯公」,這是起於土地滋生萬物的自然崇拜觀念,而且與古時候的「社祭」有關。高樹老庄的伯公原先有四座,即榕堂伯公(西柵門外)、東興伯公(東柵門外)、禾坪伯公及石城伯公,作為村域四境保護之神。而後隨著村落的發展,增加南興伯公、復興伯公、北據伯公與香藤伯公等四個伯公,致目前在老庄村莊四周共有八座伯公,形成村老庄村落明顯的界域,也是一個老庄伯公信仰的祭祀圈。老庄伯公形制,早先都為墓塚式伯公,目前只剩下老伯公還有完整墓塚的形制存在,其餘都改建為三壁式的小祠,原先墓碑式的神位,多保留在土地公金身後面或在神案下方,伯公小祠的後面,仍保有原先墓塚的後靠,兩側會種有大榕樹,供村民乘涼遮陰聊天休息之處。
  老庄的伯公信仰的祭拜活動,一年中有四次,其中兩次為農曆二月初二與農曆八月初二的伯公生日的「登席」,登席的意思是以家戶為單位登記桌席,參加聚餐。另外兩次為農曆二月十六日的「祭伯公」及農曆秋收後的十月中旬「還福」(見下表)的分豬肉。而二月的「祭伯公」及十月的「還福」,就是所謂的「春祈」與「秋報」是也。「祭伯公」的內容是在農曆二月十六日傍晚開始,在老伯公下舉行祭拜老庄四境伯公。祭伯公之前的傍晚先舉行普渡孤魂野鬼等好兄弟,接下來是祭天神及眾神,接著才是祭伯公儀式,之後在爐主及福德會主委共同主持下,將祭品中的豬肉按照登記參加的人數平均分配,叫做「分豬肉」,這是老庄保有社祭之後分享祭品的古風。祭伯公主要在春耕前後,「祭伯公」的目的是希望在一年之初,祈求伯公能保佑村民安康及五谷豐收;秋收後的「還福」,是要報答伯公一年來的保佑,村民於是在秋收後擇日還願報答伯公,因此招集村民祭拜,祭祀用的牲禮要平均分配給登記參加股份的人,但是參加股份的人,也要平均分攤祭祀費用的開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