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精神衰弱

精神衰弱

精神官能症(俗稱精神衰弱)

此類病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病患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有心理或身體的不舒服,而刻意尋求醫療,不像精神病患者的不願就醫。一般說來,此類病患都具有強烈的不安與緊張的感覺,嚴重到令自己很痛苦的地步,而且病況大都時好時壞。久之,因緊張、不安而引起自律神經功能過份亢奮、失調、並引起肌肉的長期緊張,因此病患最容易感受到的是長期的身體疲倦、無力、失眠、肌肉酸痛、頭暈、心跳快、腸胃不舒服等。這些症狀就是引導我國人認定它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

精神官能症的治療及處理:
 
  『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生理、社會的不同層面的因素都可能誘發『精神官能症』,必須經由精神專科醫師的審慎評估才能對症治療。現代精神醫療的主要治療模式如下:

  精神藥物治療:針對「生理」因素進行治療,依據臨床症狀及診斷的不同,適度的使用 (1)抗焦慮劑(2)抗憂鬱劑(3)其他精神治療藥物,可以有效且快速地緩解症狀。大致而言,藥物的治療雖然快速有效,但是需經由醫師的仔細診療才能對症下藥及避免藥物不當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某些精神疾病更需要輔以心理及行為治療才能見效。

  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族治療等:針對「心理」因素進行處理,需根據病患不同的需要來選擇,經由適當的心理治療或諮商的協助,可以改善性格上的缺陷或盲點,增進人際關係,緩解生活壓力。當患者的精神症狀是導因於家庭或婚姻的不良關係時,婚姻或家族治療可能是有必要的。行為治療或其他治療模式,則通常應用在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偏差行為等層面。

  治療原則:精神醫學的進展一日千里,但是許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觀念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甚至把精神疾病當做是一種「不名譽」的疾病,不但使得患者本身平白受苦,也造成患者家屬的不必要的困擾和心理負擔。所以,要能有效的處理「精神官能症」,首先是要對「精神疾病」有正確的觀念和認知,其次是不可「諱疾忌醫」才能使精神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結 語:
 
  『精神官能症』有很高的盛行率,其臨床症狀表現更是十分多樣化。但是,多數人在承受『精神官能症狀』的病痛時,卻往往不知道尋求適當的精神醫療協助,反而迷信於偏方、宗教、民俗治療等,而耽擱了病情。加強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並改正傳統上精神疾病等同於「發瘋」、「心理不正常」的錯誤觀念,如此才能夠真正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有效提昇社會整體的「身心健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