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溪湖公學校校門及禮堂

溪湖公學校校門及禮堂

溪湖公學校校門及禮堂

類別:歷史建築

創建年代:校門:昭和6年(1931年)

禮堂:昭和13年(1938年)

地址:溪湖鎮二溪路一段35號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日人於鹿港設置公學校,溪湖屬於鹿港的學區,但由於路途遙遠,無人前往就學,地方士紳認為有必要於地方興建學校。當時由溪湖支廳長中壔義真、溪湖區長楊集、三塊厝區長李聲洲及其他人士倡建,明治35年(1902)12月申請設立學校。

溪湖公學校(溪湖國小)自明治35年12月興建校舍,至明治36年(1903)4月竣工,同年6月9日正式成立學校,並自大嵙崁公學校聘請淵野孝之助擔任教諭。日治時期的公學校為三學期制,第一學期1月1日至3月底,第二學期4月1日至8月,暑期為50天,第三學期為9月至12月。



溪湖國小校門舊貌

昭和3年(1928)溪湖公學校遷校至現址,昭和5年(1930)興建校門,至昭和6年完成。昭和13年(1938 年)興建禮堂,日治時期,禮堂僅於天皇節、明治節、紀元節及元旦舉行祭典時才開放。

溪湖公學校的禮堂與校門仍保存日治時期的建築樣式,民國66年曾重修禮堂,並將部份木窗改為鋁窗,民國75年韋恩颱風,禮堂受損,將屋頂瓦片全面翻修,民國91年4月10日登錄溪湖國小校門及禮堂為歷史建築。民國94年校門暨禮堂修復完成,民國95年4月1日舉行修復竣工活動。



重修後校門恢復昔時風貌

建築藝術

溪湖公學校校門為洗石子仿石堆砌的作法,門扇採鍛鐵鑄造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金屬短缺,日人發佈金屬回收令,昭和16年(1941年)校方為響應政策,遂將鑄鐵大門拆下捐出。光復後,再施做簡易的大門。



溪湖國小禮堂為鋼筋混凝土加強鑄造建築

溪湖公學校的禮堂位於操場旁,日治時期,學校禮堂稱為講堂,是學校集會場所或演講廳的空間,在雨天時又可兼作室內體育場之用。禮堂的空間由三個部份組成,分別為玄關、講堂與講台。大門玄關為禮主要的出入口,兩旁側牆仍設有六個出入口,做為進出的通道。

由於禮堂做為人群聚會的場所,為了達到通風、採光的需求,禮堂的兩旁窗戶開口較大,共計開有10個窗戶。禮堂的窗戶原是檜木材質,溪湖國小禮堂為鋼筋混凝土建材,所以窗戶開口皆為平頂開窗的作法。



禮堂四周開設大型窗戶,有助於室內採光

溪湖公學校的禮堂跨距長達22公尺,是當時學校禮堂中跨距最大的建築。禮堂的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建材,牆體以紅磚作為內外的區隔,屋頂的棟架為鑄鐵造鋼架,並以鉚釘錨定接合,上舖桁木,屋頂覆以瓦片。



門柱為仿石堆砌的工法

溪湖國小的「奉安庫」

  日治時期學校均安置一只「奉安庫」,做為供奉天皇、皇后相片及「教育敕語奉安庫」的地方。「教育敕語」為明治 23年(1890)由日本天皇頒布,其內容強調「忠君愛國,奉公減私」的傳統思想。每日朝會時,除了唱日本國歌外,必需朗誦「教育敕語」,並面向東北方向神宮行九十度鞠躬敬禮。

溪湖國小校長室內尚有二座「奉安庫」鐵櫃,二座鐵櫃均保存良好,外觀裝飾有鳳凰的圖騰,相當精緻,鐵櫃內部尚有一層鐵門保護。目前溪湖國小保存有「奉安庫」鐵櫃,另外,彰化市中山國小、台中縣清水國小、台中市大同國小皆有「奉安庫」鐵櫃。



溪湖國小的泰安庫鐵櫃

教育赤敕語是明治23年(1890)由天皇所頒布,其內容為:「朕唯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兆億一心,世世濟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謙持己,博愛及眾,修學習業,以啟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也務常,重國憲,尊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不獨為朕之忠實,良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矢,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子孫臣民俱宜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與爾臣民,俱宜眷眷服膺,庶幾咸一其德。明治天皇教育敕語」

溪湖公學校的教育敕語係明治37年(1904)3月9日,由天皇御賜至該校,「奉安庫」內為放置教育敕語及明治天皇的相片,如今溪湖國小尚能保存造型精緻的奉安庫,實屬可貴,亦是台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物。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