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二林公學校禮堂

二林公學校禮堂

二林公學校禮堂

類別:歷史建築

創建年代:昭和13年(1938年)

地址:二林鎮斗苑路五段22號

歷史沿革

明治38年(1905)二林公學校奉准成立,創校之初,因缺乏教室而無法上課,明治39年5月校方先借用民宅充作教室上課,至明治42年(1909)新建校舍完成啟用。

昭和12年(1937)二林公學校興建禮堂,昭和13年(1938)5月3日上樑,10月啟用。昭和16年(1941)4月日人實施國民學校制度,二林公學校改為「二林東國民學校」。光復後,民國34年12月更名為「二林國民學校」,至民國57年實施國民教育,再更名為「二林國民小學」。

二林國小的禮堂至今已逾70年,仍保存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民國82年禮堂的屋頂曾翻修,將屋頂改為鋼浪板,民國 92年6月1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民國94年12月完成修復。



二林公學校禮堂



建築藝術

日治時期,學校禮堂又稱「講堂」,主要機能作為集會之用,雨天時可充作室內體操場或武道場,並常作為地方舉行演藝、集會、開會的場合。

二林國小的禮堂由講台、講堂及玄關三個部份組成。講台是禮堂的精神中心,設有較高的台基,為禮堂視覺的焦點。講台兩旁設有貴賓室、貯藏室與準備室,並有獨立的出入口。

二林國小的禮堂可隨著需求而改變使用的機能,兩旁開有數個窗戶,可得到最大的採光與通風需求。早年,門窗與通氣窗皆為檜木建材,民國82年重修時,才將門窗改為鋁門。二林公學校禮堂主要出入口設於東面山牆,南北兩側則各開設3個次要出入口,有利於集合或分散群眾的通道。

禮堂的屋頂為山形兩坡水形式,屋架以杉木為主要建材,屋頂並設有通風孔,有利於屋架上方空氣的流通。禮堂高度約3公尺,跨距約18公尺,禮堂外觀為雨淋板,主要以檜木與杉木為主要建材。



禮堂的牆面為雨淋板

二林國小的禮堂外觀,有扶壁柱的設計,扶壁柱內為主建築的桁架斜撐,主要功能為抵抗建築物水平方向的受力,加強木結構的穩定性,扶壁的基座為鋼筋混凝土牆墩,扶壁柱的設計成為二林國小禮堂的特色。



禮堂兩側設有扶壁柱的設計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