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鹿港隘門

鹿港隘門

鹿港隘門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道光10年(1830年)

地址:鹿港鎮後車巷47號前

鹿港後車巷位於五福大街(中山路)與瑤林街、埔頭街之間,在清代,此巷道是車輛進出的主要道路。昔日,後車巷地面舖設花崗石板,供車輛通行,貨物欲至五福大街,需由挑夫以人力將貨物運至大街,形成人車分道的街鎮規劃。

在清代,鹿港是中部主要的商業港口,早年鹿港歷經多次的兵燹及泉漳的分類械鬥,商賈士紳為了維護地方安全,在鹿港各角頭的交界處設置隘門,做為防禦的工事。每至薄暮,隘門皆關閉,以防止宵小與盜匪入侵。

目前鹿港僅存的後車巷隘門

隘門的功用除了防禦盜匪外,亦是鹿港各個角頭勢力範圍的界線,或因籍貫、血親關係、或因商業利益等因素來區分。鹿港的隘門種類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境界隘門、巷道隘門及不見天街的隘門。



後車巷隘門路面鋪設泉州石(許蒼澤 攝)



後車巷隘門舊貌(許蒼澤 攝)

1.境界隘門:設立於街庄的外圍,隘門上方設有槍樓,兼具瞭望的功能。

2.巷道隘門:位於鹿港街區的巷道內,是各角頭的防禦設施。

3.不見天街隘門:位於鹿港五福大街(今中山路),是清代鹿港主要的商業街道,設有數座隘門。

日治時期鹿港不見天街的隘門

昔日,鹿港設有許多隘門,日治時期市區改正,陸續將隘門拆除。目前,僅存後車巷的隘門,此座隘門建於清道光10年(1830),高約10尺,寬為8尺,門楣上書「門迎後車」。隘門的上門楣留有門臼的位置,此門原有大小兩個門板,大門是雙門扇,小門為單門扇,白天門戶開放通行,晚間隘門紛紛關閉,做為防禦的功用。



後車巷是昔時車輛通行的巷道(許蒼澤 攝)

鹿港三大姓分別為「施、黃、許」,人多勢眾,鹿港有一句諺語:「施黃許,赤查某,娶了施黃許,敬如天公祖」,說明這三大姓氏在鹿港的勢力,而鹿港的隘門設置亦有防範械鬥的功能,鹿港竹枝詞提及:「宮後牛墟又菜園,況兼前港更難言,誰知三姓施黃許,怙惡原無過隘門」。



隘門為早年防禦的設施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