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長生而短命的皇帝
漢武帝活了七十一歲,求仙生涯卻長達五十年。西元前八九年(漢武帝征和四年),六十九歲的漢武帝最後一次行幸東萊,來到海邊,不顧群臣勸諫,決心乘船浮海,以最後的勇氣試圖與神仙相會於海上,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風晦冥,海水沸湧,武帝在海邊徘徊十餘日,無法登船下海。
漢武帝此行結束之後,感到求仙無法實現,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對君臣嘆道﹕以前很愚蠢,被方士們騙了。這天下哪裡會有什麼仙人,不過是騙人的把戲!節食吃藥,都會致病!於是盡逐方士。
後繼的帝王們對長生不死的追求,不會因某個皇帝暮年的悔悟而終止。求長生的方式有了變化,不只是入海求仙。南北朝時,長生不老藥已經從道家的煉丹爐裡產生了,這種丹藥或稱秘藥,代替了傳說仙人手持的長生草或巨棗。長壽術繼續施展誘人的魔法,入此彀中的皇帝不僅有昏主,也有明君。
晉哀帝司馬丕是個短命皇帝,其短壽乃是因追求長壽所致。司馬丕二十一歲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長生術,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榖、服丹藥。丹藥是以雄黃為主要成分的熱劑,對年邁體虛者尚有強體作用,晉哀帝正值青壯,服藥後藥性大發,以致不能聽政,遂由褚太后再次臨朝,藥劑的作用使得晉哀帝年僅二十五歲便一命歸西。
同一時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也以身試藥,拓跋珪雄才大略,十六歲建立了北魏王朝,隨後不停地征服外敵,擊敗內部挑戰,遷都,立官制、定律令,堪為一代人傑。然而三十剛過就把注意力轉向服丹藥、縱慾、求長生。拓跋珪經常服用的寒食散,最初是在太醫令陰羌的指導下,有節制地服用,陰羌死後,寒食散中的毒性發作得愈來愈甚。在毒性的攻擊下,拓跋珪日漸變得精神失常,加之災變屢次發生,拓跋珪在宮中日夜憂懣不安,心神再也平靜不下來。或數日不食,或達旦不寢,喜怒無常、多疑,像個幽魂,不斷地獨自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白天黑夜滔滔不絕地自言自語,仿佛與身邊的鬼物爭論。朝臣進見,拓跋珪可能會忽然憶起與該臣往日的嫌隙,下令立斬,大臣們因憂懼或面色失常、或喘息不定、或行步快慢無節、或言語失措,拓跋珪便會斷定其人懷惡在心,變見於外,乃親手毆擊。由此而死者皆陳屍於天安殿前。
在服用長生藥的帝王之列中,唐太宗是其中一位。唐太宗不願將此事搞得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轟轟烈烈,他由患病而急於求癒,更求不死、永壽,這番情事是在不願聲張的狀況下進行的。
唐太宗服用的長生藥,是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配製的。時值貞觀末年,這位異國僧人以異術聞於朝廷,唐太宗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命那羅邇婆寐照他所宣揚的不死神話,調製秘藥。於是,徵求靈草秘石,僧人花一年工夫製成不死之藥。唐太宗服用後,並沒有出現奇異效果,不久,病情加重,進而大漸。由服秘藥而加劇的疾病,呈現的症狀卻是痢疾,禦醫們不知如何開方診治,在慌亂和不知所措中,唐太宗死在寢殿的臥床上,所以說太宗之死,乃因胡僧的靈草秘石,唐廷本想歸罪於胡僧,予以誅戮,又恐取笑於夷狄,故未敢聲張。
唐高宗時,來自婆羅門的僧人仍得寵於皇帝,往返宮廷內外。高宗數次詔命盧伽阿逸多調製長生藥,由於大臣郝處俊直言抗諫,揭出先皇為秘藥所害之事,高宗才沒敢服用已經製好的長生藥,但對該僧的嘉賞仍然不減,封其為懷化大將軍。
唐玄宗、憲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長生藥的崇拜者。後三位皇帝皆因此而殞命。唐憲宗服用方士柳泌煉就的金丹藥,起居捨人裴潾上表切諫,金石含有烈性。燒煉以後便有很重的火毒,如果金丹煉成了,請讓方士自己服一年,看看效果,如果好,再進御用。如此中肯的嘉言竟引來憲宗大怒,裴潾被貶出京城。因金丹中毒,憲宗數月不能上朝,不久之後一個深夜,憲宗暴崩於大明宮的中和殿。雖是死於宦官陳弘志的弒逆,但如果沒有陳弘志的暗害,酷烈的金丹也會成為憲宗體內的殺手。
唐武宗服金丹後中毒躁亂,毒熱難忍,宦官童膺福製作「胞玉條」以舒緩其困。胞玉條是用錦做成一條中空的帶子,裡面裹以冰條。武宗將胞玉條繫在腹部,頓感心肺俱涼,稍稍好受些,不多時冰條融化,再換上另一條已備好的胞玉條。然而金丹的魔法終非人力所能制,武宗變得喜怒無常,中毒更深時,連續十天不能說話,不久而亡,壯齡三十三。
宣宗繼位,對武帝被金丹所殘害之事應該記憶猶新,然而宣宗無視前車之鑒,以身試藥。其實這種事情早已發生在憲宗、穆宗父子身上。憲宗死後,穆宗即位僅四年,就帶著一身金丹之毒踏上了冥路。宣宗在武宗之後繼位,是武宗的叔叔,其父正是憲宗。宣宗與武宗服丹藥後的症狀相似,躁熱不安,時值隆冬,不敢穿絲綿衣擁爐,而是坐在冷殿中,身穿單衣,宮女端進盛著少許麩炭的金盆進來,宣宗只用於暖手。此後禁中把麩火稱為星子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