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M109 自走砲

M109 自走砲

M109是一種美製155公釐口徑自走砲,於1963年開始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提供師和旅級部隊所需的非直射火力支援。從1963年量產至今,生產總數已超過7,000輛以上,使用國超過30個[1],可說是1970至1990年代西方國家的標準自走砲。為持續滿足未來戰場的作戰需求,M109持續進行性能提升與改良計畫,最新的改良型為M109A6帕拉丁,在XM2001十字軍(Crusader)自走砲發展計畫被取消後,M109A6帕拉丁自走砲對美國陸軍將更顯重要。

類型        自走砲
原產國         美國
基本規格
總重        27.5噸
全長        9.1 m
寬度        3.1 m
全高        3.3 m
操作人數        8(車長、駕駛、6名砲班)
發射速率        4發/分(最大射速), 1發/分(持續射擊)
有效射程        18,000 - 30,000公尺
主要武器        M126 155公釐榴彈砲
次要武器        白朗寧M2重機槍
發動機        底特律柴油公司8V71T二行程液冷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8V71T/LHR柴油引擎(M109A5、A6)
輸出功率        4O5匹馬力/2300轉
445匹馬力(M109A5、A6)
變速系統        XTG-411-2A變速箱,四段前進、兩段倒退
DDA-XTG-411-4A變速箱(M109A6)
懸掛系統        扭力桿
最大行程        350公里
最大速度        56公里/小時

研發歷史

1952年,美國陸軍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走砲的運用經驗,認為有必要發展一種更具打擊能力和機動性能的自走砲,取代現役的M44 155公釐自走砲,以滿足未來戰場上的非直射火力支援需求。
1954年6月,美國陸軍決定下一代自走砲的研發計畫內容,分別是T195 110公釐自走砲及T196 156公釐自走砲。
1955年6月,研發計畫修正,T196自走砲的口徑改為155公釐,並與T195自走砲共用相同的底盤及砲塔,以簡化後勤支援。
1959年T196自走砲第一輛原型車出廠,後因美國陸軍於1959年決定未來所有裝甲戰鬥車輛的引擎全部改用柴油引擎,T196自走砲也進行必要的動力系統重新設計與更換,換裝柴油引擎的T196改稱T196E1。
1961年10月,凱迪拉克汽車公司獲得美國陸軍授予的合約,於克利夫蘭陸軍戰車廠(Cleveland Army Tank Plant)進行T196E1自走砲量產工作。
1963年7月,T196E1自走砲初期測評(IOT&E)及操作測評(OT&E)結束,美國陸軍正式給予M109制式編號,全名是M109 155公釐中型自走榴彈砲(Howitzer,Medium,Self-propelled:155mm M109),並正式進入美國陸軍服役。同年,M109量產合約改授予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M109A5自走砲中開啟的砲閂
車體結構由鋁質裝甲焊接而成,但全車未採密閉設計,亦未配備核生化防護系統,但具備兩棲浮游能力。未準備的狀況下可直接涉渡1.828公尺深的河流,如加裝呼吸管等輔助裝備,則可以每小時約6公里速度進行兩棲登陸作業。
全車可搭載乘員6人(車長、射手、3名彈藥裝填手及駕駛),駕駛艙位於車身左前方,設有3具M45潛望鏡供駕駛使用,具有夜視裝備可於夜間使用。車長艙口位於砲塔右側,裝有一具M2 12.7公釐機槍架,可360度旋轉射擊。砲鋤無裝置動力釋放裝置,射擊前必須以手動操作。
動力系統採用底特律柴油引擎公司M8V-71T液冷式渦輪增壓、二衝程八汽缸柴油引擎,傳動系統則採用通用汽車公司艾利森變速箱部門XTG-411-4A交叉驅動變速箱。
火砲部分採用一門M126 155公釐23倍徑榴彈砲,射擊高爆榴彈時最大射程14,600公尺,射速1發/分,衝刺射速則為3發/分。砲塔兩側各有一扇艙門,後方有二扇艙門供彈藥補給使用。
輔助武裝除1挺M2 12.7公釐機槍外,另可加裝Mk 19 Mod 3 40公釐榴彈發射器、M60 7.62公釐機槍或M240 7.62公釐機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