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獵人與老和尚

獵人與老和尚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不該有的行為、不該說的話、不該做的事、心中不該留的念頭,這些都要去除,才不會產生錯誤,傷害我們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護我們。

有的人卻認為:何必要守戒?只要對自己有利,為了生活,有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守戒的。所以,聽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從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樹下講經,村裡的人忙的只顧去忙,而有空閒的人,一定會去樹下聽和尚講經。其中,有一位年輕人也常坐在樹下聽老和尚說法。他聽來聽去,覺得老和尚說的莫非都是教人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應該要去做,所以,並不很用心聽。

有一天,老和尚又說:「身、口、意三業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種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這五種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 這位年輕人聽了,認為:「這怎麼可能?要我不去打獵,那就無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獵,別人也沒說我不對啊!要我守『不殺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聽了一半 就走了。

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隻槍上山去打獵了。

但是,直到近黃昏時,他都沒有遇到一隻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為什麼今天沒有遇見獵物呢?」當他極度失望時,太陽也將近下山了。突然他聽到草堆裡有動靜,仔細一看,原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隻鹿!

他看到那隻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澤。他很高興,因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鹿,他趕緊擺好架勢,對準鹿頭要開槍。但是,那隻鹿也眼睜睜地看著獵人,四眼相對──獵槍對準著鹿...., 獵人和鹿對視很久卻一直沒有開槍。因為打獵的人有一個規矩:不能打已死的動物。獵人注意看著鹿,但牠卻一動也不動,他想:「這隻鹿是不是死了?為何連眼睛 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過去看看,但是鹿還是絲毫沒動。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腳踢那隻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就跑,躲到草堆裡,又跑到樹後面去了。獵 人也趕快追呀!追到樹旁邊時,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樹下。

獵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槍放下,坐在老和尚旁邊問說:「天色已暗,老和尚您為什麼還坐在這裡?」老和尚說:「我想死在這裡。」獵人驚訝地問:「您好端端地,為 什麼想要死?」老和尚語意深長地說:「我講經是希望大家能去惡從善,能夠戒殺,守好規矩和本份。像你,聽經這麼久了,我說的話,你卻不聽,那我說了也沒 用。我說的話既然不能讓人受用,那出家有什麼用?既然不能達成教育的任務,那做人還有什麼用呢?到不如死了算了。」

這位獵人聽了既慚愧又感動,雙手摀住臉,眼淚不斷從手縫中流下來。他哭著說:「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這麼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這麼關心我們,實在很對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聲,很激動,拿起槍往樹幹用力地打,因此樹皮被打落,槍也被打斷了。他雙手緊握住已毀的槍,甚至用手打樹,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後放下槍桿,跪在 老和尚面前說:「我以前錯誤的人生就像這支槍一樣完全斷了,從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過去的錯誤,請老和尚收我為徒弟。從此我要好守規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興,牽起他說:「做人要守本份、守規戒,才不會造成人生的錯誤;知過必改就是好人。」於是兩人就下山了。獵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後來成為一位很成功的戒師,嚴守戒律,講經時絕不離戒法。因為他認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針,也是人類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規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學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規矩,守好本份,那就談不上修行了。而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能離開的心念。大家要時時用心,心不離戒,戒不離生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