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內視鏡黏膜下切除大腸癌 不需腸道切除

內視鏡黏膜下切除大腸癌 不需腸道切除

1名約50歲男性,因感冒至醫院就醫,經診所建議順便作糞便潛血檢查,意外發現罹患早期大腸癌,因為沒有淋巴轉移,且仍有癌化可能性,醫師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不需腸道切除,已順利將早期大腸癌完整切除,患者只需定期接受追蹤即可。
在台灣,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傳統治療上,必須透過開刀切除病灶的腸道,但因傷口較大,且出血多,治療過程相對較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視鏡室主任陳忠宏指出,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不須切掉患者腸道,就可完整切除病灶,有效縮短術後復原期,減少患者疼痛。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主要是利用內視鏡,經由黏膜下層,將癌症病灶與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漸剝離,以達到完整切除患部,降低復發率;陳忠宏說,但此手術適用於早期癌症,尤其是2公分以下沒有淋巴轉移的腫瘤,且因治療時間較長,須仰賴專業且經驗豐富的醫師較為妥當。

好發大腸癌可能多為大腸瘜肉的病變所導致,若及早發現有大腸瘜肉時,就應及早處理;陳忠宏呼籲,預防勝於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定期檢查,才能有效降低腸瘜肉發生率,若發現出現血便、黏液便、腹痛等症狀時,就應盡早就醫,才能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