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低血糖的六個特點

低血糖的六個特點

對於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者知之較多,也非常重視,而對於低血糖的嚴重性往往重視不夠。

  一、低血糖危害更大
  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險。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出現飢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顫、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等症狀;葡萄糖是腦組織活動的主要能源,嚴重低血糖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言行怪異、昏昏欲睡、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死亡。不僅如此,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還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腦血管意外等並發症,尤應小心。急性低血糖還可引起腦水腫,長期慢性低血糖可導致智力下降,加速腦痴呆。

  二、飢餓感≠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出現飢餓症狀,就說明發生了低血糖。其實,有飢餓感並不一定發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飢餓感越是明顯,一旦病情穩定了,飢餓感也就消失了。因此,當出現飢餓感時,一定要及時監測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還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還有一種情況是“低血糖反應”,並不是真正的低血糖。這種情況多發生於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由於患者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引起的,令患者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飢餓等低血糖症狀。

  三、低血糖未必有症狀
  事實上,當血糖低於正常時,有些患者有症狀,有些患者則沒有症狀。沒有症狀的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者,臨床稱之為“無症狀性低血糖”。導致這一現像的 原因可能與機體神經系統受損、交感神經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關。存在這一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血糖監測。

  四、症狀變化多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可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惡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症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症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飢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而發生於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經缺糖症狀作為突出表現,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另外。“無症狀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當中也比較多見。

  五、糾正低血糖,干糧非首選
  當由於沒有正點進餐、活動量過大或注射胰島素後進餐不及時出現低血糖症狀時,一些患者常選擇吃饅頭等糧食來緩解。但奇怪的是,有時連吃兩個饅頭都不能緩解心慌、出汗和飢餓等症狀。這是因為沒吃對!正確的做法是,進食糖塊、果汁、蜂蜜、甜點等。這些食物都是單糖,吃進去後可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故能迅速糾正低血糖症狀。而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屬於多糖,需要在體內經過逐級代謝分解變成單糖方可被人體吸收,故糾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對較慢。

  六、有些低血糖與糖尿病無關
  雖然低血糖大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但卻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其他疾病如胰島細胞瘤、某些胰外腫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腎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也可導致低血糖。鑒別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為兩者的病因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