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世界視覺日 抗本地流行眼疾

世界視覺日 抗本地流行眼疾

白內障、老年黃斑病變及青光眼,乃本地頭號致盲眼疾,患者以長者為主,防盲、救盲工作備受國際社會及醫學界關注。世界視覺日,專科醫生提醒大眾,必須及早預防,而部分兒童以及成人眼疾亦不容小覷。

  吸煙增風險

  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副教授賴旭佑指,年紀愈大,身體機能退化,出現眼疾機會愈高,加上人口老化,老年眼疾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如能及早檢查及治理,可大大減低失明風險。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統計,全球超過75%眼疾個案,都因為得不到適當治療而引致失明。他表示,老年人眼患很難避免,但吸煙會增加患病機會,「吸煙導致眼睛提早退化,如吸煙人士患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的機會,便較非吸煙者多三至四倍,若再加上有家族病史,病發機會率更可增加十倍以上。故年逾四十人士,最好每年作定期驗眼,尤其有家族遺傳者,更應小心護眼,以及切勿吸煙。」

  兒童常見眼患

  1. 弱視    :其中一隻眼睛或雙眼視物不清晰,常見於六至八歲以下兒童。

  成因:任可影響眼睛及腦部神經發育,導致影像不清的眼疾,包括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疤痕、眼皮下垂、屈光不正    如散光、深近視(四百度以上)或深遠視(三百度以上),以及斜視    均可導致。

  療法:戴適當眼鏡,每天進行三至五小時視力訓練︰遮掩健康眼睛,只用患弱視的眼睛看事物,集中視力訓練。療程需要三至六個月不等。暫時仍無有關手術可徹底根治。

  2. 斜視:眼部肌肉協調出現問題及乏力所致,可分為內(俗稱鬥雞眼)或外斜視,可導致弱視。常見於六個月至六歲以下幼童。

  成因:先天因素或深遠視所致,除影響外觀,也影響視物時立體感。

  療法:戴遠視鏡有助改善部分斜視問題;每天進行一至兩次、每次十至十五下眼部對焦運動(由遠至近移動物件如筆,訓練雙眼對焦及集中力),有助改善外斜視;情況嚴重者可動手術,放鬆或拉緊眼部肌肉,回復眼睛正常視軸。

  3. 視網膜母細胞瘤:視網膜細胞出現變異,以致癌症。每年約只有八至十宗個案,患者多數為兒童。

  成因:遺傳因素居多,部分患者有機會患有斜視,眼睛於拍照時其瞳孔呈白色。病發時可同時出現急性青光眼、眼紅及眼睛凸出等情況。最壞情況可致失明及死亡。

  療法:手術、激光、化療等。

  成人普遍視障

  1. 乾眼症:眼睛易感乾澀、刺痛、疲倦、出紅筋及視力模糊。

  成因:淚水分泌不足;更年期影響;雙眼長時間面對文字、電腦或電視熒幕,缺乏休息所致。

  療法:使用人工淚水,滋潤雙眼;每隔半小時,暫停用眼的工作或活動,讓雙眼休息五分鐘;採用骨膠原或矽膠進行封閉淚管手術,可改善淚水分泌不足。

  2. 視網膜脫落:玻璃體收縮及融解,使視網膜破裂及令玻璃體液體流入視網膜底部,從而影響視力。病發時出現「飛蚊」症狀、看到黑點及部分視野受損,但一般不會感到痛楚。

  成因:玻璃體收縮;眼睛受猛烈或急速撞擊;深近視人士有機會因眼球過長令視網膜變薄,增加破裂機會。

  療法:眼手術包括用矽膠於眼外縫補視網膜破裂部位,用激光或冷凍手術,令裂縫結成疤痕。還可選擇玻璃體切除手術,玻璃體經切除後,眼球內之空間需要注入補充物料如氣泡或矽油,幫助視網膜復合。

  3. 中漿症:即中央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病變,屬黃斑點病變的一種。中央視力模糊、視物時物件變形如直線變曲線。患者多為二十五至五十歲男性。

  成因:情緒壓力大、吸煙及服食含類固醇    藥物等,可致眼部血管膨脹,令黃斑點位置積水致病。七成患者於四至六個月後自行復元,但整體視力會下降一至兩成,且復發性高。

  療法:光動力療法,先以靜脈注射感光劑藥水至膨脹血管,再用非熱力激光注射黃斑點不正常血管位置,令血管收縮,積水減少後令視力回復正常。

  ■中漿症較常見於男士身上。

  ■遠眺或者輕揉眼部,可紓緩眼部疲累及不適。

  ■定期帶幼兒檢查眼睛,能及早發現及治理眼睛毛病。

  ■六歲前作弱視治療,九成能回復八成以上視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