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充沛24小時─提振活力的飲食
以下的方法,可以教你吃得聰明、吃得有活力:
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可提供即時的能量,搭配些許蛋白質,以預防碳水化合物產生的遲緩感。一個小貝果搭配一片低脂起司,牛奶加麥片和水果,或是低脂優格加低脂鬆餅,都是不錯的選擇。
早午餐間:一片水果,一些低脂優格,可以讓你安然渡過一個早上,直到午餐。
午餐:可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組合成一餐,但要吃得清爽;單單只吃碳水化合物可能比不吃更糟,因為會增加血清素的釋出。不過,要是搭配些蛋白質,這樣不論時間長短,都可以提供能量。試試以火雞肉或鮪魚沙拉搭配蔬菜和麵包屑,或是以義大利麵搭配些許火腿及油和醋做成的醬汁。不要每餐都先吃麵包,根據一份關於食物、能量及情緒的研究顯示,先吃麵包會讓人釋出氨基酸,帶來遲緩感,相反地,應該先吃沙拉、喝果汁或是湯。
下午茶時間:若身體需要碳水化合物,吃些零嘴、水果、澱粉類的蔬菜可消除午餐後的精神不濟。
晚餐:別攝取過多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那會讓你昏昏欲睡;多吃點蛋白質、魚、肉,和低脂起司,這樣才有能量應付晚上的活動。但不是要你不吃蔬菜,而是吃少點,並且要在蛋白質之後食用。
上床前的一兩個鐘頭:吃少許碳水化合物可以招來瞌睡蟲,幫助入眠。全麥麵包、低指餅乾都是好的選擇。
重要的是,吃得多不代表你會獲得更多的能量。營養學家貝克建議,每餐攝取的卡路里不應超過五百卡,她說:「為了幫助人體消化,腦部的血液會跑到胃部,因此吃太多反而容易讓人遲鈍。」也有證據顯示,人體一次無法消化超過五百卡,所以高卡路里的飲食只會增加肥胖的機會。
水也有功能
不要低估水在健康飲食中的價值。事實上,水是最重要的營養素,身體有一大部份是由水組成的,每個功能都需要水,若缺水,人撐不了幾天。人體每天約排出2.4~2.8公升的水,所以需要喝含水的液體、吃蔬果及其他食物來補充。若不這麼做,身體就會脫水,產生疲倦、虛弱、暈眩和頭痛的症狀。
根據是否口渴來決定要不要補充水分,並不是個好方法。貝克說:「當你覺得口渴時,你的身體早已經流失好幾杯的水份了。」她建議每日喝八大杯水,如果你有運動的話,可以喝得更多些。
為什麼要少量多餐?
每三到四小時吃一餐,稱之為少量多餐,是提高活力的好方法。少量多餐可避免血糖高低起伏帶來的疲倦感,而且少量多餐較不會讓你感到飢餓,也就不會吃過頭。當然,食物的選擇也很重要,只要保持低脂、非高熱量飲食,就不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