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簡稱布政使司衙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台北植物園內西側,目前為衙署類國家二級古蹟。






1885年(清光緒11年),清廷下詔台灣建省,派劉銘傳為首任巡撫。最初台灣並未設置布政使一職,1887年經劉銘傳奏請後才允予設置。首任布政使邵友濂於同年8月到任,於1889年2月卸任。所有布政使除1891年到任的唐景崧任期較長,並於1894年升任台灣巡撫外,其餘任期皆極為短暫。根據考證,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大約是在1889年落成於中山堂現址。甲午戰爭時,巡撫唐景崧在西側增建了籌防局。





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引起台灣人民群情激憤,便擁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以布政使司衙門為「台灣承宣布政總理內務衙門」。日軍進入台北城後,將近衛師團司令部移駐於此,並作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所」,之後又充作台灣總督府陸軍部使用到1917年。在1919年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廳舍)落成前,台灣總督都是以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的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1931年(日本昭和6年),為紀念裕仁天皇登基,決定在布政使司籌防局前廣場興建台北公會堂,便在1932年8月將布政使司衙門拆除,將其中一部分移入圓山動物園(今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及植物園保存。動物園的部分後來因颱風損毀,只有植物園內的的籌防局門廳、布政使司大堂與部分廂房仍保持完好,也是全台目前僅存的清代衙門建築。二戰後,建物被台灣省林務局林業試驗所作為林業陳列館使用,現由行政院農委會管轄。1985年8月19日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布政使司衙門最初的建築配置並不清楚,現存於植物園內的布政使司衙門係一座七開間三進式,呈縱長形「田」字形平面配置的官式建築,方位為座東朝西略偏北。三進的建築空間分別由橫向的「頭門」、「儀門」及「大堂」所構成,頭門及儀門間以縱向的廂房連接,儀門與大堂間則由左右兩側廊道相連,雙雙形成封閉的四合院。室內空間因採用高大柱列而顯得十分莊嚴。屋脊曲線平緩,有短小的燕尾翹脊。建材則因適逢財政拮据,並不精緻,如牆面便是以一層丁一層順的唭哩岸石砌造而成,並有許多以細石、泥土、碎磚填補的空隙,屋頂則是使用普通的板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