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位元皇后的身世檔案
孝莊皇后姓博爾濟古特,名布木布泰,西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貴族世家,是“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後裔。13歲那年,嫁給了後金國的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稱帝後,她被封為莊妃。順治、康熙時,她被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歲。後人稱為孝莊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順治皇帝皇妃,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元年(1662),她被尊封為慈和皇太后,正所謂母以子貴,在封建社會,一個女人的命運,特別是一個宮廷女人的命運,也許永遠是這樣的。
關於佟佳氏,在東北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天,順治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關外遼西方向松嶺山脈的龍脈影壁山附近有一小鎮,小鎮內有一棵梧桐樹發出霞光萬道,仔細看時,原來有個絕世佳人站在梧桐樹下,他正要起身相迎,那美人卻一閃而去,隨即消失在一戶人家裏。第二天清晨,皇上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青天鑒的主事(清朝的官名),青天鑒主事見皇上訴說此事,隨即回答道:“陛下,微臣昨晚觀天相,也觀看到遼西方向星相不一般,在星光籠罩下,有一座酷似臥龍的山巒,那裏一定是娘娘所在之地,這是國運亨昌啊!聖上何不早日請入宮中,以結聖緣呢!”順治帝聽罷龍顏大悅,即刻傳下聖旨,命青天鑒前去訪尋。
再說在關外遼西龍脈影壁山腳下的連山鎮烏金朝哈拉屯,駐守著一位定南大將軍,名叫佟圖賴,祖籍在佟佳。曾是當年皇太極手下大將,他膝下有兩子一女,女兒年方一十三歲,長的天生麗質、亭亭玉立,是附近有名的絕世佳人。尋妃的官兵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來到關外遼西影壁山腳下的連山鎮,按照皇上夢中所指的地點來找,找到門前栽有梧桐樹住戶的佟府,尋到定南大將軍佟圖賴,傳下聖旨,佟公便把女兒引見到青天鑒近前,青天鑒一看,真是國色天香,就把她帶回京城的宮中,順治帝一看其容貌出眾、氣質非凡,龍顏大悅,順治九年(西元1652)佟氏女被冊封為妃,順治十一年(1654),佟妃15歲時生下愛新覺羅‧玄燁,就是後來清聖祖康熙。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事實不可能是這樣的,因為在清代,皇帝選妃子是有嚴格的程式的。清朝的皇帝選妃,第一步是選秀女,每3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至於皇后,一般先由太后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由皇帝冊封。日後,皇帝不喜歡還可以撤換。
可見,皇帝選妃是非常嚴肅的,絕不可能憑皇帝的一個夢就把一個女子納為妃子的。事實上,佟佳氏幼年入宮,成為順治皇帝的妃子,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後妃,名不見經傳。順治十一年(1654)生下皇三子玄燁。由於當時順治皇帝正在和董鄂妃熱戀,皇帝寵愛的是董鄂妃而不是佟佳氏,所以只有17歲的她一直被冷落,直到順治皇帝去世,情況也沒有改觀。按照皇宮的規矩,後妃生下皇子就被奶媽抱走撫養,作為親生母親根本見不到自己的親生骨肉。即便是偶爾見到孩子,也只能是母子匆匆相見,像作賊一樣,還來不急多抱一會自己的孩子,就被奶媽抱走了。
被丈夫冷落,見不到自己的孩子,每晚只能獨守空闈、以淚洗面了,也許正是這種經歷,使得她身體孱弱。直到玄燁即位,她的地位才青雲直上,與孝惠章皇后並稱兩宮皇太后。然而,還沒有等到自己的孩子報答養育之恩,她就於康熙二年(1663年)撒手人寰,年僅24歲。距她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被正式尊稱慈和皇太后只有短短4個月的時間。相對而言,從玄燁即位到她病故,正是她和兒子接觸最多的時期,在她患病期間,玄燁日夜在身邊服侍,親自為她嘗藥,甚至忘記了自己吃飯和睡覺。據康熙皇帝後來回憶,他本來對母后並沒有過深的印象,也難怪,幼年的他和母后沒有過多的接觸。偶爾見到母后,只能從她黯然的眼神中看到無限的憂傷。只有在他繼承大統之後,他們母子才可以毫無障礙地相見,此時,她們母子的感情正處在上升的階段。然而,命運確對佟佳氏是如此不公,也許這正是大多數順治朝後宮中嬪妃不幸遭遇的縮影。
滿族有佟、關、馬、索、齊、富、那、郎“八大姓”之說,而佟佳氏之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員佟氏占“佟半朝”。經考證,包括皇后、妃嬪在內,佟佳氏在清廷任職者108人,任職府、知縣者577人,說“佟半朝”,確實名不虛傳。
滿族的佟佳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是滿族大姓旺族。佟佳氏先祖本屬於滿族的前身女真族人,世居遼東佟佳江一帶。佟氏的始祖名叫達爾漢,從事貿易開始寓居開原,後來遷移至明朝的撫順關,遂定居於此。佟圖賴13歲那一年。也就是後金天命三年(1618)三月,太祖努爾哈赤揮師攻下撫順,佟圖賴的父親佟養正帶領全家老小主動歸附。在佟佳氏家族中,佟圖賴的族叔佟養性在後金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家財萬貫且學富五車,歸順後金後得到努爾哈赤極高禮遇,不僅委以重任,而且娶後金宗室愛新覺羅家族的女兒為妻,在後金國中他被尊稱為“石烏禮額駙”。
孝誠仁皇后赫舍裏氏,康熙皇帝在位60年,曾經兩度廢立太子胤礽。而這位命運多舛的胤礽的生母,就是康熙皇帝的元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裏氏。赫舍裏氏,生於順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1665年)被冊立為皇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英年早逝,她生育了兩位皇子,一個是四歲就不幸夭折的承祜,另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胤礽。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青春年少的順治皇帝突然去世,年僅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本來,按照大清國的傳統舊制度,皇帝年幼,國家政務應該由一兩位宗室的親王攝政,但由於順治朝多爾袞擅權對皇權構成極大威脅的前車之鑒,孝莊皇太后決定不依舊制,而是改由異姓大臣來共同輔政,確立了四輔臣制。這樣,在同多爾袞鬥爭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成為輔政大臣,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四大臣本著協商一致的原則共同輔佐幼主,最初還相安無事,然而隨著四輔政大臣內部勢力的變化,本來位居末位的鼇拜的勢力日益擴大,鼇拜是一個權利欲極強的人,他仗著年輕氣盛,結黨營私,專橫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和其他輔政大臣放在眼裏。而此時歷經三朝,經歷多次宮廷鬥爭的索尼,以年老多病為由,採取以退為進的,不與鼇拜發生衝突的回避態度。眼看鼇拜權傾朝野,太皇太后(孝莊)為達到遏制鼇拜的目的,轉而籠絡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擇後的傳統,冊立索尼孫女赫舍裏氏為皇后。索尼果然不負太皇太后所望,為康熙皇帝的親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種背景,康熙皇帝迎娶赫舍裏氏皇后,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但所幸的是她與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恩愛。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遵照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懿旨,12歲的康熙皇帝和13歲的赫舍裏氏皇后舉行了大婚典禮。“繞床弄青梅”、“羞顏尚不開”,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竇初開的赫舍裏氏皇后這對小夫妻婚後恩愛甜蜜,生活非常和諧,彼此感情頗深。他們是一對幸福的夫妻,同時他們又是一對患難夫妻,他們共同度過了鼇拜專權的日日夜夜。在他們共同生活的歲月裏,赫舍裏氏以自己“宮闈式化、淑德彰聞”的得力輔佐,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康熙皇帝無後顧之憂,能夠集中精力料理國政,順利度過了他即位的早期階段,為日後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赫舍裏氏皇后不愧為康熙皇帝的賢內助。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裏氏皇后為他生了一個聰明乖巧、活潑可愛的小皇子承祜。此時的康熙皇帝,剛剛清除了鼇拜集團,如今又有嬌妻寵兒相伴,可謂家庭事業一帆風順。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是多麼希望這種感覺能一直伴隨著他啊!然而,接下來的命運安排確使康熙皇帝再也無法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了,他和赫舍裏氏皇后的愛情結晶承祜不到四歲就不幸夭折。康熙皇帝為此多日鬱悶難解。而承祜的死受打擊最大的當然是赫舍裏氏皇后,這畢竟是她第一個孩子,由於憂傷過度,她的身體變得孱弱多病,康熙皇帝對她更加關愛有加,康熙十一年(1672)十月,赫舍裏氏皇后在京生病,康熙皇帝正陪同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在遵化湯泉療養,聞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飛騎進京探望。直到皇后病情好轉,方才放下心來。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二,赫舍裏氏皇后第二次臨盆,此時的坤甯宮內外一片忙碌,準備迎接新皇子的到來。念喜歌的兩位接生麽麽早已等候在一旁,掩埋小皇子胎盤的“喜坑”也挖好,並把寓意皇后快生貴子的筷子和紅綢、金、銀、八寶等物安放在喜坑內,只等赫舍裏氏皇后順利生產。左等右等,大家盼望的皇子終於在第二天上午10時出生。康熙皇帝見皇后終於又誕育了健康的皇子,異常高興,當即取一個乳名叫保成,祝願他能夠平安成長。然而皇后卻因難產導致昏迷不醒,幾個時辰不見轉機,儘管御醫使盡渾身解數,仍無法挽救漸漸逝去的皇后生命,年僅22歲的赫舍裏氏皇后于當日下午四時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坤甯宮裏的氣氛一下子由開始的喜悅驟變成悲傷!僅僅幾個時辰的時間,康熙皇帝就經歷了再得嫡子和痛失愛妻的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夾雜少許欣慰,這種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體會得清楚。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鑲黃旗滿洲人,為四品典儀官淩柱的女兒,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生,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號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雍正元年(1723年),冊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曆即位,尊封為皇太后,住慈甯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卒,享年86歲,葬泰東陵。諡: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后 。
孝聖憲皇后的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淩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是她的曾祖父。額亦都(1562年-1621年)自幼歸附努爾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後,隸屬滿洲鑲黃旗,在清初參加了討尼堪外蘭、取色克濟等城、取巴爾達城、敗薩克察人入擾、拿尼瑪蘭、章嘉、索爾瑚等城寨、擊敗葉赫九部聯軍、破扈倫四部等等重大戰役,可謂是身經百戰,累立戰功,先後授一等大臣、總兵官等。額亦都的兒子是遏必隆,此人與康熙朝的鼇拜、索尼、蘇克薩哈同是四大輔臣,遏必隆一生沒有自己的主見,屬於牆頭草的類型,但是他的官運最長,隨著其他三大輔臣死後,他更是百官之首了。而到了淩柱這裏就沒什麼官位了,所以鈕祜祿氏當時是被作為秀女指婚給當時的胤禛的,鈕祜祿氏剛到藩府的時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鈕祜祿氏為人賢慧勤勞,康熙對這個兒媳婦很是誇讚,到了後來她為康熙生了一個弘曆這個皇孫之後更是專門召見了她。弘曆身受康熙的寵愛,被接到了皇宮撫養,自此鈕祜祿氏的地位也大為提升。
鈕祜祿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鈕祜祿,滿語“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佈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滿語"鈕祜祿"漢譯"狼"之意。"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出於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元代稱"亦氣烈氏",明代稱"鈕祜祿氏"。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鈕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詳見《滿族八大姓》。
鈕祜祿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被指婚給當時還是雍貝勒的胤禛時才11歲,由於其父親淩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僅次於王爵),所以當時鈕祜祿氏的身份是格格身份,這一身份直到弘曆的降生才得以改變。
這裏特別說明一下,直到今天,關於弘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一直說法不一。在小說、野史等記載中,說弘曆並非鈕祜祿氏所親生,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關於弘曆的身世,不管後人如何猜疑,如何寫進小說、拍成電視劇,都不能當成歷史事實來相信。弘曆的生母究竟是誰,只要看一看《玉牒》和弘歷時期的《實錄》及《聖訓》,問題就一清二楚了。
在《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誕弘曆于雍和宮。在《實錄》和《聖訓》中也有同樣記載。
弘曆十分孝順,他在慈甯宮為母親60歲誕辰舉行盛大壽宴。他曾侍奉母親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莊。弘曆還用3000多兩黃金做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供奉母親梳頭時掉下來的頭髮,所以叫金髮塔。由此看來,弘曆對生母的感情很深。
弘曆認為自己出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東北,是著名的喇嘛廟。在康熙時代這裏是雍親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時的王爺府。弘曆登基後,把父親雍正的畫像供奉在雍和宮的神禦殿,派喇嘛每天念經,他在每年正月初七都要到雍和宮祭拜。弘曆曾多次以詩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宮。一次他到雍和宮瞻仰祭拜後,做詩說:“來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人日”是古人對正月初七的叫法。弘曆詩的意思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雍和宮祭拜,我總是念念不忘當初就是生在這裏。在另一首詩中,弘曆更明確地表明:“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這裏,弘曆不僅認定自己誕生在雍和宮,而且還點出了具體的出生地點,就在雍和宮的東廂房。
可是,就在弘曆還在位的時候,就有人對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議論。當時朝中有一個官員叫管世銘,他隨弘曆到避暑山莊時曾賦詩30首,其中一首就涉及到弘曆的出生地:“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詩後小注說,“獅子園是弘曆的誕生地,因此弘曆常常在先帝雍正駕崩的忌日到那裏小住幾天。”獅子園是承德避暑山莊外的一座園林,康熙到熱河避暑時,雍正隨駕,獅子園便是雍親王一家在熱河的住處。大概弘曆對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聞,他在72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佛後寫詩作注說:我確實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這雍和宮的。弘曆79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完佛,又寫下一首七律《雍和宮瞻禮》,在注釋中他再次重申,他的確是在康熙五十年生於雍和宮,而且在那裏生活了12年。
孝賢純皇后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榮保之女。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生。 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於返回途中死於德州舟次,時年36歲。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勝水峪地宮。 諡: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要說孝賢純皇后,不能不提她這個大家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滿洲八大姓的佟、關、馬、索、赫、富、那、郎中的第六個。
《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爾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舊姓“蒲察”,以部為氏。蒲察,乃遼代女真舊部,勢力強大。金朝時期,為女真黑號之姓第二姓,與皇室世代姻親。金元時,曾冠漢字姓李。
該族世居沙濟(遼寧省新賓)、界凡、葉赫、蜚優城、額宜湖(待考)、紮庫塔、長白山、訥殷等地。所冠漢字姓富、傅、禮、石、譚、馬、沙、付、慶、甯、李等。其中,世居沙濟的漢字姓“沙”;世居訥殷的漢字姓“傅”。
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有記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甚繁,散處於沙濟、葉赫……長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沙濟地方,後金初年率族眾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將族眾編為半個佐領,由其統領。”族眾在女真各部的統一戰爭中,多有業績,史料中立傳之人達十數人之多。
富察氏的祖先名叫旺吉努,帶著這150多人起家,歷經太祖、太宗、順治、康熙、雍正各朝。如此的一個大家族後來位居顯赫、人才輩出,為大清朝的建立、繁榮建立了不朽功勳。
富察氏早在金朝就有很多著名人物:金肅宗靖宣皇后、睿宗欽慈皇后,蘭陵郡王、東京留守、太祖駙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參知政事兼左副元帥蒲察官奴。
富察氏在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繼妃,乾隆孝賢純皇后,乾隆哲憫皇貴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貴妃,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米思翰,孝賢純皇后之父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傅恒、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都為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龍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學士阿蘭泰家族,都極有名望。
孝賢純皇后的父親是察哈爾總管、大學士李榮保的女兒,她的哥哥是大學士傅恆。在這樣的顯赫的家族中絕對算是名門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環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歲時被雍正指婚給當時的皇四子弘曆。當時的弘曆已經17歲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曆13歲的時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儲了。當時的弘曆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立為後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曆的嫡福晉就是以後的一國之母、統領六宮的皇后,所以富察氏實際上是雍正精心為他這個接班人精心挑選的,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滿人的這個傳統和漢人很不一樣的。漢人傳位立儲是立長子,而滿人傳位立儲是選賢能之子。漢人選后是看美貌,而滿人還是選賢能。因而歷史上很多漢人皇帝重美色而輕社稷,就是這個原因。而我們今天看到有些清末的清宮照片上的妃子皇后不是很美貌的緣故,除了現在和當時審美觀不一樣,其中主要還是滿人立賢能的傳統。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禮制度,嫡福晉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晉。因而她的父親李榮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門前,面向北方聽傳旨大臣的傳旨:“今以富察氏李榮保之女作配皇子弘曆為嫡福晉”,在三拜九叩謝過皇恩之後,就要選擇良辰吉日等待弘曆率領大臣、侍衛到她家行文定禮(民間稱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妝奩(奩:音蓮。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由她的額娘都送到了弘曆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內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宮西北側的重華宮,一部分是現在漱芳齋)與弘曆成婚,史稱“賜成大婚禮”,至此富察氏正式成為弘曆的嫡福晉。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個月孝期已滿,而弘曆已成為了大清國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舉行了冊立皇后大典,開始了他的皇后生涯。
孝和睿皇后,嘉慶皇帝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叫孝淑睿皇后,她生的第一個兒子死了,生了第二個兒子就是旻甯就是道光。但是這個孝淑睿皇后在嘉慶二年病故,這一年旻寧十六歲,那嘉慶又續了一個皇后,就是第二任皇后,叫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皇三子叫綿愷,一個是皇四子叫綿忻。孝和睿皇后對旻甯很好,十六歲孩子沒有母親了,對他倍加愛護和關照,所以旻甯做皇子的時候和他這兩個弟弟,同父異母弟弟,就是綿愷和綿忻的關係也很好,和他繼母的關係也很好,正是因為有這種關係,所以嘉慶皇帝突然駕崩的噩耗傳到北京的時候,皇太后在皇宮立即派人五百里加急把皇太后的懿旨(因為這時候嘉慶死了,她算太后了)送到承德,大意是說,說皇次子旻甯在嘉慶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勞,她懿旨,皇次子旻甯立即尊位,就是馬上繼承大位,旻甯就是道光,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叩頭謝恩,感激不已,大家知道,因為旻甯不是太后的親生子,她自己還有親生的兩個兒子,在沒有找到嘉慶秘密立儲的遺詔的時候,她說讓旻寧,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皇位,應當說這個胸懷還是比較博大的,沒有借這個機會做手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所以道光跪在地上磕頭,感謝皇太后的恩典。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慈禧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西元1835年11月29日),她的父親叫做惠征,在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二月出任安徽甯池太廣道,當時正是太平軍橫掃大江南北之時,安徽地界很不太平,經常有戰亂襲擾。惠征剛到任內不足一年,就不安於一個小小的道員的官職了。第二年三月,惠征以“攜帶餉銀印信避至鎮江”而被上級官員開缺,即開除離職;同年六月初三,聞訊之後的惠征悲憤憂鬱,自此便一病不起,最後客死於江蘇鎮江府,終年僅四十九歲。
慈禧的母親也是顯宦人家子女,慈禧的外祖父名叫惠顯,在道光朝曾任皖省臬司,駐藏大臣,工部左侍郎,並兼任京營右翼總兵,後又出任歸化城副都統。慈禧的幼年就生活在京城裏面的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滿人家庭中,家庭三代均為清朝官員階級,雖然他們都未能做到顯赫的一二品大員,但是即使這般也是風光無限。為了能夠進一步的升遷,慈禧的家中幾代人都作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收效卻甚微。祖輩的坎坷遭遇,力圖升遷的經歷,給了幼年的慈禧深刻的影響,並在其性格的形成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清廷按照慣例頒詔選秀女。這為慈禧步入紫禁城,進入皇家提供了一個千載罕逢的機遇。慈禧由鑲藍旗佐領恩祥選送入宮,于咸豐二年二月,以年輕貌美被皇帝看中,被封為蘭貴人,于五月初九奉旨進入宮廷。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晉封為懿嬪。她以自己出眾的才華,力挫群芳,贏得了咸豐帝的寵愛。咸豐五年慈禧懷孕後,慈禧之母於是年底至儲秀宮陪同住宿,以便照應自己的女兒。經過一番“刨喜坑,選傭人,備木槽”等緊張準備而又繁雜的宮廷禮儀後,懿嬪終於迎來了分娩的時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咸豐六年三月《懿妃遇喜大阿哥》檔冊一份,記載了當時的一些具體細節:二十三日巳時,懿嬪開始坐臥不安,隨儲秀宮服役的太監韓來玉問接生姥姥口氏,說似有轉胎之象。三月二十三日未時,懿嬪順利分娩出阿哥,收拾完畢後,太監帶領兩個大夫來到儲秀宮,一個是給大人察看身體,一個是給剛出生的孩子檢查身體。兩位大夫給懿嬪母子號脈,母子均安,皇帝大喜。
慈禧生下來的阿哥取名載淳,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咸豐八年(西元 1858年)咸豐帝的玫貴人徐佳氏生下第二個皇子,可惜出生後此子即夭折;從此以後一直到清王朝宣統皇帝宣佈退位,甚至被趕出宮前,紫禁城內再也沒有一位後妃生兒育女了。因此,慈禧所生的載淳被皇帝視若掌上明珠。時年二十二歲的慈禧,母以子貴,于咸豐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即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日益顯赫。
咸豐十一年(1862)十二月十八日,慈禧被抬入鑲黃旗滿洲,這就是所謂的“抬旗”。清朝八旗制度有所謂“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指的是鑲黃、正黃、正白;下五旗則指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五旗。關外征戰時,上三旗由皇帝親自統帥,位高勢尊,下五旗則是由各旗旗主帶領,和皇帝關係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較“上三旗”低下。同治帝繼位後,慈禧“母以子貴”,故其母家得以破格被抬入鑲黃旗。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光緒的皇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親弟都統桂祥的女兒,就是隆裕皇后。隆裕皇后長得不漂亮,既瘦弱,又駝背。這門親事是慈禧皇太后懿旨給定的,光緒雖不滿意,卻也無奈。皇后葉赫那拉氏與光緒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慈禧將自己侄女嫁給自己外甥,目的就是在宮闈椒房,探悉皇帝的內情,控制和操縱皇帝,並為爾後母族秉政、太后垂簾聽政做鋪墊。光緒皇帝同皇后葉赫那拉氏大婚後,情不投,意不合,始終是一門不美滿的婚姻。光緒死後,宣統繼位,上光緒皇后徽號為“隆裕”,是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國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死於太極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