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秋冬天氣轉涼,有些疾病您要小心

秋冬天氣轉涼,有些疾病您要小心

在台灣地區,寒流來襲時,出血性中風的病例數比在夏季多出一倍,這些多出來的病例,其實都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患者對自己的血壓提早預防及控制,就可免除一場人生的災難。

慢性硬膜下出血:愈早就醫愈好

慢性硬膜下出血最常見的症狀是身體單側無力,尤其病發時間多在冬季時期,而常被誤診為中風,通常發生在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與一歲以下的幼兒,或是有中風或心臟開刀的病史,曾經服用特殊抗血栓藥物的病患,因為是慢性疾病,血液慢慢從硬膜下流出,通常須經過一段時間後,病徵才會出現。病患也可能會有頭痛、記憶力衰退、人格改變等現象,而被誤診為精神疾病,因為慢性硬膜下出血的病徵與多種疾病相類似,還在醫學界中被戲稱為「偉大的模仿者」。

慢性硬膜下出血的治癒率為百分之八十,如果家屬未機警發現症狀而延誤就醫,或病患跌倒腦部再度受創,可能會變成急性硬膜下出血而危及生命,提醒民眾如果家人有身體無力的症狀,要盡快就醫,愈早就醫愈佳。

秋冬天氣涼,中風機率大增

近日天氣明顯轉涼,且日夜溫差大,易導致血壓升高,而使中風的機率大增。秋冬時分除了老年人容易發生中風外,中壯年且患有高血壓也需特別注意。一般來說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是引起中老年人中風的主要原因,因此秋季到來,這些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與預防,特別是高血壓病人,當氣溫下降時,血壓會驟然上升。因此,要定時測量血壓,按時服用降壓藥。
近年來也有發生中年人中風的情形,有許多年約三、四十歲的中壯年人,自恃身體強壯,而忽視許多症狀,如發生暈眩、行動不穩和突然跌倒,口齒不清以及頭痛、噁心、嘔吐、昏昏欲睡等症狀。千萬不要忽略這些信號,以免延誤就診時間,除控制原有疾病外,也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適度運動及注意保暖。氣候多變的秋冬季節一定要提高警惕,並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

秋冬,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

心血管疾病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尤其在秋冬季節轉換的時候,屬高危險群病患,應提早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所謂心血管疾病包含有中風、心臟疾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近年來已成為各先進國家的頭號殺手,在台灣地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統計,心血管疾病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也就是說每40分鐘,就有一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冬季溫度驟降,血管收縮血行緩慢,心臟負荷增加,需氧量增加供氧減少,此時血管容易阻塞。倘若原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不好,又有抽煙、喝酒習慣,在室內外溫差大的情況下,更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而引致心肌梗塞。

一般民眾若感覺胸悶或胸痛等不適時,尤其是55歲以上的男性、65歲以上的女性,就要格外注意。有些人雖不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平日也未見任何症狀,卻有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然而,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或有冠狀動脈阻塞而不自知者,就像隨身攜帶一枚定時炸彈,一旦發作就有可能致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