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 管理員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9-9-19 12:06 只看該作者
緩步慢遊 感受老淡水的懷舊風
仿歌德式尖塔造型的教會建築,展現濃濃古風。
淡水,北台灣的河港小鎮,當年因為地當台北盆地出入口,加上優良的河港條件而繁榮興盛,隨著淡水河淤積而風光不再。如今的淡水,在懷舊風潮下,重新以歷史小鎮登上觀光舞台,吸引來自國內外的遊人前來品味老淡水復古風貌。
曾經有一條北淡線的鐵路,從台北連接到淡水。可以想見,當時的淡水極盡熱鬧風光。淡水舊稱滬尾,由於少有平地,河岸聚落多半沿著淡水河岸層層興建。其實淡水的開發甚早,7000年前的史前時代,這兒就有人類居住。現代淡水最早的住民,則是凱達格蘭人,他們以農業和漁業維生。
淡水聚落地當淡水河口的北岸,聚落的發展當然與淡水河有密切關係。17世紀初漢人前來從事商業交易,也有農民開始入墾。提到淡水,很多人想到的是這兒的異國風情建築,最早來到淡水的是西班牙人,他們於西元1629年入侵淡水,並建軍事要塞聖多明哥城,後來被荷蘭人打敗,改建聖多明哥城為紅毛城。
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後,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光緒年間的淡水,曾經是全台最大的商港,當年郊商和洋行林立,為淡水黃金時代。日本佔據台灣以後,在淡水建郵電設施,完成北淡線鐵路。正蓬勃發展的淡水,卻因為淡水河淤積,大船無法停泊而開始沒落。過往幾個朝代的發展,使淡水呈現非常多元的建築風貌。
遊訪淡水,最適宜緩步慢遊,淡水老建築,大多集中在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和清水街。沿河岸闢建的中正路,有許多老建築和日式建築;重建街最有古味,為淡水最早形成的街市,新舊建築交錯並陳。
淡水的老建築,向來是遊人尋訪重點,尤其是與馬偕有關的紀念建築。走在淡水,很難不去認識馬偕其人。馬偕為長老教會牧師,他於1872年到淡水傳教,以教堂作診療所,在淡水設牛津理學堂,創辦淡水女學等。今天的牛津學堂、偕醫館、八角樓、馬偕墓,以及紅毛城等,均已成為淡水著名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