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羽絨加工利1.7倍 品保待穩

羽絨加工利1.7倍 品保待穩

台灣羽絨加工出口量居世界第3名,加工後加值利潤高達170%,但近年不斷傳出含量不實糾紛,農委會為此推廣含量標示。

近幾年,每到冬季羽絨產品銷售旺季一到,常會出現相關消費糾紛。為了拯救產業商譽,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今天鼓勵台灣羽絨加工業,規劃運用CAS台灣優良農產品驗證標章,為業者重整品質掛保證。

農委會指出,羽絨產品品質重要的是絨朵要大、結構要完整;若沒有羽梗,是羽絲,不是真正的羽絨,保暖度不同,手壓之後恢復彈力不大;且真羽絨洗後會恢復原貌,混用或是用羽絲代打的產品,就不會恢復原貌。

農委會並說,目前推動CNS國家標準規範,是以30%到90%羽絨含量做等級標示,含量每差10%差一級,供消費者參考。

農委會要從2013年加推CAS標章,標示確實為台灣的國產羽絨,且會標示含量。

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羽絨加工業者透過進口初級羽絨,再經分級、精洗及拼堆等製程,出口高級羽絨原料。

台灣2011年進口羽毛約2萬公噸,出口約1.2萬公噸;羽毛進口產值約為1.5億美元(新台幣43.8億元),出口產值約為2.3億美元(新台幣68.4億元)。台灣羽絨加工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

另外,國產羽絨每年產量約2300公噸,約占總加工量2成,附加價值約達新台幣45億元。計算進出口每單位重量的差價顯示,原料羽絨經加工後加值高達170%以上,是高利潤產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