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日本新片〔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雖然跟多數日本片一樣難看,戰爭場面也不如好萊塢電影,但至少畫面還勝過1894甲午大海戰,片中使用大量電腦特效取代模型,景物考究。好過甲午大海戰一眼就看穿的簡陋玩具模型跟用成都級巡防艦冒充北洋軍艦。不過山本一片還是有很多竄改史實的部分,讓我很想談談山本五十六的真實面貌。
一﹒歷史背景
1940年日本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沼,耗費大量資源無所進展,日本戰爭物資大多仰賴美國進口。珍珠港前幾個月還在進口大量鋼鐵、石油與彈藥。爾後雙方關係惡化,美國停止供應。日本開始覬覦東南亞。想奪取不靠美國也能長期戰爭的資源。山本與部下精心制定了偷襲計劃「Z作戰」。41年12月7日,在南雲的指揮下,以航母組成的空中兵力,一舉擊沉美軍21艘軍艦。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此時美國僅有25萬兵力。而日本早已動員400多萬。在兵力懸殊下,美軍戰前制訂橘色計畫,表明與日軍開戰時要放棄亞洲多數據點。因為動員到戰時狀態要6個月時間,而且動員完成太平洋也只能依據美軍的「D計劃」採取守勢,戰略重心將優先放在歐洲對抗德國。只要求把日本軍阻攔在珍珠港和澳大利亞外即可。果然後來太平洋(含中國)只分到歐洲戰場十九分之一的戰爭資源。
此後美軍在太平洋無足輕重。英國忙於歐戰,亞洲多為殖民地僱用的充員軍,不是久經中國戰場磨練的日軍對手。開戰前六個月日軍南下暢行無阻,迅速攻佔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達成超乎預期的戰略目標後,日軍決定進攻澳洲,但前進到珊瑚島時遭到美國艦隊截擊,「翔鳳號」沉沒、「瑞鶴號」受重創,日軍敗退,兩艦後來都無法參加中途島戰役。
侵澳失敗後。日軍爭論要繼續南攻澳洲、或東征印度、還是向西進攻夏威夷。山本提出應當向占領中途島與夏威夷,為登陸美國打基礎。參謀本部不支持這個意見。因為日軍深陷中國戰場,又投入了太平洋各地,已無兵力負擔橫跨太平洋進攻美國大陸的行動。就算登陸美國西岸,要確保過長補給線也並非易事,更不可能持續攻至華盛頓。原本結論是繼續進攻澳洲,卻因為東京遭到杜立特轟炸,使參謀本部迅速倒向山本佔領中途島的構想,希望解除西邊的威脅。但山本企圖遠比解除威脅更大,他想誘出美國海軍一舉殲滅。
在山本催促下,艦隊趕在日本海軍節當天出擊,也就是當年日俄戰爭東鄉元帥殲滅俄國艦隊的日子。頗有與前輩較勁的味道。計畫十分匆促,但投入的艦隊是美軍的三倍,看上去兵力懸殊,日軍有一面倒的優勢。山本的計畫如下:首先日軍突然自南方澳洲戰場轉攻北邊的阿留申群島,大感意外的美軍,立刻將艦隊從南方派到遙遠的北方救援。然而北方不過是佯攻。真正目標是南雲指揮的航母群,趁西邊中途島防務空虛,以艦載機空襲並摧毀防衛設施。再由山本指揮的主力艦隊派陸戰隊佔領中途島。此時被引到北方阿留申群島的呆瓜美軍艦隊發現上當,氣急敗壞回防西方,就在疲於奔命的途中被山本設下的埋伏殲滅。剿滅美艦隊後,日軍進而以中途島為基地進攻占夏威夷,計劃中日軍穩操勝算。美軍只能扮演被耍的團團轉的腳色。事實上團團轉的將是日本。
早在五月份山本為了西征構想,故意派水上飛機對珍珠港進行騷擾性空襲,挑釁引起了美軍的警覺,加派潛艇進行偵查,發現日本艦隊西移,加上美軍破譯了日軍密碼,窺知日軍即將進攻中途島。遂不理會北方阿留申的佯攻。集中僅有的航母,配置在最適合伏擊日軍的位置上。當南雲對中途島展開攻擊時,原以為美航母要在數日後才會出現,沒想到戰役開始當天美軍航空兵便抓住南雲猶豫不決的時機反擊,一舉擊沉了日本最精銳的四艘航母。
此時山本的艦隊距離南雲遠達三百海浬,因為各艦隊間禁發電訊,他竟然做白日夢似的向日本亂發捷報。等到弄清真相才要求艦隊火速馳援,但又怕美軍潛艦偷襲,偌大艦隊全採〔之〕字航行,時速僅20浬。急起來山本要求阿留申艦隊集結到中途島用艦炮進行夜戰。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居然命令潛艇浮出水面用四吋砲騷擾中途島,復仇心切的山本此時方寸大亂,參謀怕他衝動的賭徒性格,賠掉所有艦隊,力勸他退兵,山本只好終止行動全軍撤退。然而他先前命令夜戰的兩艘重巡洋艦接到取消命令時已是晚上,返航時視線不良在中途島外海相撞,隔天一艘被美軍炸沉一艘重傷。這次慘敗使日軍元氣大傷,持續六個月的擴張也到此為止。成為山本一生最得意的敗績。
中途島慘敗後,參謀本部不敢處分這位兩光的軍神,但是日本海軍還沒被敗光。於是山本提出另一決戰計劃。建立東南亞國防圈消耗美國資源。新計劃要攻佔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昨為長期消耗美軍的防禦基地。42年6月起在瓜達卡納爾島興建機場。美軍注意到日軍瓜島防禦薄弱。反守為攻,8月美軍陸戰隊突襲瓜島將日軍擊潰,因此引發了一場6個月的消耗戰。其間山本親自指揮聯合艦隊實施了兩場航母交戰:東所羅門海戰和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反覆消耗造成日軍難以承受的損失敗退。
爾後山本為了鞏固南洋防禦網,遂奔波於前線各基地間激勵將士。1943年4月18日,山本飛往索羅門群島前線視察途中,電報為美方所截獲,被先埋伏的P-38機群所擊落,飛機落地前山本後腦和左胸即被子彈打爆喪命,並非日本飛行員幻想的握刀淡定而死。在南洋殞落,這位大將終於停止敗績。
二.真實的山本
日本人喜歡把山本塑造成愛好和平,只為和談而戰。是個早就知道戰爭走勢的先知。還穿鑿附會的說山本反對與美國戰爭。起因是美國賣座名片[虎虎虎]中,山本偷襲珍珠港後說出一句:[我恐怕已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實際上這是電影編的台詞,山本沒說過這句話。但是日本人搭上該片的順風車,開始包裝山本,還找出山本40年對首相近衛說過:[開戰一年半年沒有問題,兩三年就沒有把握了]。這句話加以擴大,然而兩三年後就沒有把握,其實不是整段話的全貌,而是從中摘出一句,當時美日關係緊張,雙方一觸即發。首相時徵詢海陸軍開戰的勝算,山本認為美日國力有差距,用正規的打法難免倫為第二場中日戰爭,一年半年沒有問題,兩三年就沒有把握了,勝利可能遙遙無期。除非孤注一擲,在開戰時運用一切資源殲滅美國引以為傲的艦隊,造成美國對日軍的恐懼才有勝算。日本人不講前言後語就斷章取義,誤導視聽。看看同一時期山本寫給朋友信中就知道,信中說:「如果日本真的與美國開戰,那麼僅僅佔領關島和菲律賓是不夠的,甚至佔領夏威夷和舊金山仍不足夠。若要確保勝利,我們將一直打到華盛頓,在白宮裏脅迫對方簽訂城下之盟。」這段充滿野心的談話,在開戰後被他朋友披露給媒體,經過大肆宣傳,全國盛讚山本的雄心壯志。侵佔美國本土的主張也是戳破山本愛好和平謊言的鐵証。日本人後來不是忽略就是加以竄改,例如在這段話的後面加料一句山本沒說過的:「政府知道要付出的犧牲嗎?」讓整段話變成另一種意思。但後人的矯飾,掩蓋不了山本狂熱主戰的事實。為了貫徹先發制人的偷襲主張,山本多次與內閣爭辯,甚至用辭職脅迫。如果山本真如後人所說愛好和平,又何必用辭職脅迫發動戰爭?最後政府終於同意山本一擊必殺的構想,卻為日本釀出大禍。
很多日片描述山本不想偷襲,都是大使館人員翻譯電文延遲。其實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偷襲就是日本傳統。明治維新以來向來不宣而戰,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全面侵華無一例外,後來藉口翻譯電文延遲只是狡辯。這場戰爭是敘謀已久的偷襲。早在10月日本參謀本部會議結論就說要丟掉同美國談判的念頭,12月初發動戰爭,今後同美國的談判是偽裝外交。11月在天皇出席的帝國會議上決定,為了掩護偷襲,日本派外交官野村吉三郎和來棲三郎到華府與美國國務卿赫爾協商。野村保證願絕對不會採取軍事行動,偷襲前鬆懈敵人的談判也是日本貫用的手法。
12月2日東鄉外相致電野村大使銷毀密碼本。12月7日原本使館電文原是由聘僱的美國小姐打字,當天卻刻意要美國人全數離開大使館。兩件事都代表大使早知道要發生什麼事。襲擊前日本傳了一封很長的電報,刻意分成14段電文,最後一段,卻遲遲不發送,原來山本堅持最後電文只能在開戰30分鐘內發送,保持奇襲優勢。等最後一刻才發文,明知使館人員來不急解碼、翻譯、送達,還在文中假惺惺的寫到要在下午一時遞交。大使人員果然未能及時送達這篇又臭又長而且言不及義的國書。即使最後一段電文也只是語焉不詳的拒絕赫爾備忘錄,停止美日談判,而非正式宣戰。
三.山本在珍珠港犯下重大失誤
珍珠港偷襲取得的成就,就如消失的聯合艦隊一書的日本作者說的:〔這不過是趁壯漢在樹下睡覺,拿棍子跑去偷打後逃跑〕實際上,擁有巨大工業實力的美國,這點損失沒什麼了不起,沉掉的21艘船18艘幾個月就打撈起來維修後再次投入戰場。
有人說珍珠港指揮的南雲中將像個小偷得手後急急逃跑。沒發起第三波攻擊破壞基礎設施和油槽,其實這都是山本直接指示與規劃,山本要航空隊不能攻擊儲油槽,以免濃煙遮蔽視線,影響日軍空中優勢,也證明如果不想偷襲,山本又怎知道日軍有空中優勢?放過油槽更是重大的戰略失誤。如果日軍摧毀儲油槽,對美軍的打擊更勝於擊沉戰艦。港口旁數排缺乏保護的油槽長達一公里,六億五千萬公升的汽油足夠供給太平洋艦隊十個月的用量。即使一枚炸彈的連鎖反應,也足以讓艦隊癱瘓無法出動。美軍將不得不將艦隊退回西岸防守。這樣反而能為日本爭取一至兩年的時間建立更大縱深的防禦,並迫近西岸威脅美國。針對美國石油禁運,鋌而走險的山本,這次卻完全忽略油槽的重要性。
此外島上的造船廠、潛艇碼頭、指揮總部都安然無恙。使珍珠港沒有喪失其基地功能,讓美軍能迅速反攻。也因為美國航母恰巧出港而絲毫未損。碼頭整排的潛艇日軍不屑打,也毫髮無傷。反而因為蜀中無戰艦,讓航母與潛艦廖化做先鋒,反而創造美軍空前的戰果。
最重要的是山本主張在開戰之初即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震懾摧毀美國人做戰決心。沒想到偷襲反而激起了全美的公憤,導致士氣空前高漲,一心復仇。事實上資料顯示珍珠港前,美國主流民意無意願捲入大戰。這下好了,人家直接打進你家了。意見紛歧的美國立即團結動員起來了。為了雪恥,總統聲稱除非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決不妥協。甚至連牧師在彌撒都說:〔追思珍珠港的軍人,不是以悲哀的心情來埋葬死者,他們死時是大丈夫,入土時也是大丈夫。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為他們報仇!〕這就是所有美國人的心聲!反觀日本,聽到偷襲大敗美軍的消息舉國歡騰,報上說世界最強的美國也不過如此。大家被勝利沖昏了頭。東條英機甚至說:「我保證皇軍能取得最後勝利,麥克阿瑟等頑抗者都將列為戰犯」日本普遍開始驕傲輕敵。
山本也沒想到趁美國剛開始尚未準備,直接攻陷珍珠港,只是重創美國艦隊,同時又分兵攻佔軍力薄弱的南亞,等後來再想回頭攻略珍珠港已成泡影。
四. 山本在中途島犯下重大失誤
中途島戰役。日本人將失敗原因歸咎於美軍破譯日軍密碼。但南雲曾提出在空襲前先進行大規模長程偵察的的請求,都被山本駁回,理由是不能讓敵人警覺。山本自信美軍不會發現他的計畫。如果這次進行大規模偵查,便可以抵消美軍破譯密碼並埋伏航母的優勢。而山本一開始就派出水上飛機騷擾攻擊,讓軍機早洩也是嚴重錯誤。
山本籌劃此役,卻只派南雲航母做偷襲的鋪路工作,希望除去敵人空中威脅後,自己好搭乘最大的戰艦大和號痛快打一場以主力戰艦為中心的傳統海戰。這個想法導致他遠離戰場,也因為不能聯絡南雲,自憑想像亂發捷報。至於委派三心二意的南雲,平白送給美軍痛宰。而集結日本史上最大艦隊去爭奪一個小島,卻故弄玄虛的把自己的兵力散遍半個太平洋,莫名奇妙到極點,不但計劃過於複雜。違反了作戰「集中兵力」的原則,也與山本想跟美國艦隊決戰的意圖矛盾。而佯攻阿留申群島的日軍,沒有誘美軍北上。平白浪費了航母龍驤、隼鷹的戰力。攻擊阿留申群島的機群因氣候惡劣被迫折返,一架完好的零戰迫降落入美軍手中,研究後發現零戰的弱點加以痛擊,成為這次佯攻日軍唯一貢獻。
五.山本在瓜達卡納爾犯下重大失誤
連敗後,山本提出要結束戰爭的第二種方法。前一種是佔領珍珠港,以此為跳板持續進攻美國本土,逼美國簽城下之盟。但大敗後顯然已不可行。第二種是建立東南亞國防圈持續消耗美國資源,使其認為戰勝需付出巨大代價,終止戰爭。但後者是最笨的方法。日本人都說山本很明白美國工業優勢,兩國有巨大差距,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持長期戰爭。所以打一年還可以如何如何。果真如此,明知日本經不起消耗,山本還要跟強大的美國打半年消耗戰,豈不是白痴找死?這種矛盾誰都沒辦法幫山本圓。瓜島戰爭除了海戰外。就是航空消耗戰,日軍大量經驗豐富的老練的飛行員在此役中全軍覆沒。補充飛行員的素質低落,無法與美軍抗衡。美國民用航空的潛力原本就遠高於日本,航空消耗戰無外乎以己之短擊他人之長。最後山本也死在空中。
六.山本的戰術與兵器運用
珍珠港大規模應用航母空兵力,其實不是山本首創的。山本曾就讀美國哈佛大學,又長年曾擔任日本駐美武官,並多次赴美工作考察。30年帶中期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期刊中刊載一場模擬演習,想定東方某國集結航母空中兵力攻擊珍珠港。當時山本剛好在美國,以他武官的身分有蒐集情報的義務,絕對不會忽略這本期刊的創新構想。珍珠港前一年英國海軍以24架老舊的雙翼魚雷機,去攻擊位於塔蘭托的義大利戰艦,以2架飛機輕微損失,成功重創3艘義大利戰艦,這種戰鬥方式為山本驗證了美國戰爭學院期刊構想的可行性。
日本人說山本準確地預測到航母空中兵力在海戰中的地位,也是錯的,骨子裡山本仍然是個大艦巨炮論者。他的心中航母空中兵力只代表偷襲,所以中途島海戰時他還是想像打一場以戰艦為決勝關鍵的海戰。指派南雲用航母先遣偷襲,自己則以戰艦為核心,在後方準備跟美國艦隊決戰。然而珍珠港早已摧毀了美國大艦巨砲主義,海軍立即重新編組,改以航母為艦隊核心,戰艦淪為航母護航兵力。美軍指揮官都以航母為座艦指揮。山本卻還是堅持以戰艦為艦隊核心,連維持空優都不是航母主要任務,只是偷襲與攻擊的配備選項。所以美山本到死前都是以戰艦大和為座艦。
此外山本用兵還有個弱點,在珍珠港中日本失1艘大型潛艇和5艘袖珍潛艇,陣亡艇員77人,被認為全無戰果。造成山本輕視自家與美軍潛艇的可能性,山本寧願讓原本該獵殺潛艇的驅逐艦去當運輸艦。東京快車行動,喪失了大量的驅逐艦。使商船的護航進一步削弱。而因該攻擊敵艦的潛艇一樣被當作運輸艦或哨戒艦。結果日本的商船隊缺乏護航,在美國海軍潛艇大顯身手下傷亡慘重,導致日軍後勤中斷,前線經常缺乏補給。
山本影響了零式與一式陸攻等機的開發。要求這些戰機擁有更高的航程,用來符合他橫跨太平洋的戰略。但這些遠程戰機省略防護裝甲,採用的輕便結構使它們在加滿燃料後非常容易被擊落。日機常有「飛行打火機」的綽號。最後山本也死時就乘坐他一手開發的一式陸攻。
山本這個人..
山本是二戰最著名的日軍將領,日本人把他吹捧成跟神一樣。山本常無視軍部,獨斷專行。用引起敵人激憤的方式發動戰爭,用最不利己的方式與敵人消耗,為國家種下滅亡的敗因,卻也表現出他投機賭博心態。而山本對於麾下的常敗軍官從不進行人事調整,流於賞罰不明。而山本初期的勝利,全是靠偷襲,或是用絕對優勢對付沒準備的對手。等美軍有準備後山本就每戰必敗。即使在太平洋採取戰略守勢,美軍依然能用戰術攻勢,以寡擊眾,痛宰山本。而一連串的戰役失敗,卻因為媒體管制,報喜不報憂,加上日本瘋狂造神運動而沒有遭受指責。這位被誇大的將領,就這樣一路敗到死,最後連吹捧多年的軍神都被美軍宰了,臨死還留給日軍士氣上沉重的打擊。戰後日本人對美國主子宣戰的愚行悔不當初,想假裝自己無意發動戰爭,檯面卻找不出半個主張和平的人,只好把幻想套在戰時最得人望的軍神,用發達的影視塑造他成為反戰先知,並對他的言行進行矯飾。同時因為美國人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心虛,刻意誇大山本的存在。塑造強大敵人,是美國的習慣,免得被看穿美國喜歡欺負弱小。一連串造神,讓他享有與身份不相稱的吹噓。其實平心而論山本不過是個庸材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