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恆春的由來

恆春的由來

恆春的古地名有「Longkiauw」、「瑯嶠」;意指有「蘭花」、「琉球」,又有老地名「Bujaujau」之「鯊魚」。三種說法均與恆春半島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謀而合。如遍地的蝴蝶蘭,鯨魚棲息場所,及從歷史上瑯嶠的風俗習慣,文化不同於後來的平埔族,而有「瑯嶠族」(=琉球人)曾經自沖繩漂流過海,來到恆春半島。清同治年間因牡丹社事件(1874)結束後,沈保楨奏請朝廷築琅嶠城,防止敵人來侵,當地「時己殘冬,麥穗、秧針黃綠相間,則內地四月間景象也」,故而命名為「恆春」。日據末朝,恆春地方改隸高雄州,稱恆春郡;民國三十九年政府遷台,改稱「恆春鎮」,屬屏東縣轄。

恆春建成130多年
130多年前,清光緒元年(1875年),沈葆楨在瑯嶠設立恆春縣,建立城牆,以鞏固台灣海權。 恆春城是台灣現存在完整的城牆,而且將會挹注資源還原古往風貌。恆春不只是古城,還 有奇異的風光與動人心弦的傳奇,恆春,四 季隨 君來探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