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分類:作業筆記。﹝壹、心理學的定義﹞

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



﹝貳、A.心理學的發展與學派﹞

1. 哲學的心理學時期(1878年以前)

    希臘時代:西波克拉底的體型論

    近代心理學早期觀點:官能心理學、聯結心理學



2. 科學的心理學時期(1878年以後)

    馮德、鐵欽納的結構心理學

    功能論

    行為心理學:華特生、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

    完形心理學:魏德邁、柯夫卡、庫勒

    精神分析學派:佛勒伊德、荷妮、弗洛姆、蘇利文

    人本主義學派:羅嘉思、馬斯洛

    最近:西蒙的資訊處理系統、認知心理學

 B.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1.哲學、生理學、生物學的影響

2.1879年德國人馮德(Wundt)成立第一座心理實驗室,被稱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其學生鐵欽納(Titchener)在美國提倡結構主義,為科學心理學的第一個學派

3.二十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James)創立功能學派

4.1896年奧國精神醫學家佛洛依德(Freud)創立心理分析論,其重要學說包括:潛 意識、性心理發展、本我、自我、超我、防衛作用等

5.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魏泰邁(Wertheimer)創立完形心理學,主張知覺經驗是有 組織性的,所以整體大於部份之合,其觀點影響後來的認知心理學派

6.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創立行為學派,主張科學心理學所研究的是 客觀的觀察與測量外顯行為

7.1950年左右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及羅吉斯(Rogers)提倡人本心理學, 被稱為第三勢力,強調人性的善良及人類無限的潛能



﹝參、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 ﹞

1.心理分析論:研究重點在潛意識的驅力、衝動及早期經驗

2.行為論:研究重點在外顯行為,即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關係

3.人本論:研究重點在人類的潛能及自我實現的心理歷程:-自我實現的人是能免於受威脅和焦慮的影響,使行事能與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概念一致。以羅吉斯(Carl Rogers ) 與馬斯洛(Abraham Maslow ) 為最有名

4.認知論:研究重點在透過行為來瞭解認知及心理的歷程

5.生理心理論:研究重點在腦與神經系統的歷程



﹝肆、心理學的八大主題 ﹞

1.心理的生理基礎

2.感覺與知覺(意識)

3.學習(記憶、語言、思考)

4.身心發展

5.個別差異(能力、人格)

6.動機與情緒

7.社會心理(人際關係)

8.異常行為與心理治療



﹝伍、理論與應用心理學類﹞

一、理論心理學類: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動物心理學、適應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比較心理學)

二、應用心理學類:教育心理學、諮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診療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工程心理學)、消費心 理學、法律心理學、廣告心理學、管理心理學



﹝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2.個案研究法

3.調查法

4.測驗法

5.實驗法



﹝柒、研究心理學的目的﹞

1.描述

2.解釋

3.預測

4.控制

5.增進生活品質



  心理學的地位確立,但卻是之前許多哲學家與生理學家的研究累積而成,使心 理學能與其它學科並列科學之林。

  而 Wundt 的結構主義其實只是最早的一個 approach,還有 Frued 的心理分析,WillamJames 的功能主義,都是最早探討意識的取向,從這裡可看到因為對意識的興趣而導致了心理學的興起,和人類對意識的興趣,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Wundt 並不是結構主義,它的學生 Titchener 才是名副其實的結構主義心理學者,只是因為後者是前者的學生,所以一般心理學家會把結構主義這個標籤貼在Wundt身上,不過後來結構主義心理學面對WilliamJames 功能主義的衝擊而沒落下來,若不獨心理學史的話,幾乎不曾聽過Titchener(一般譯為「第契納」或「鐵欽納」)這個名號。

  我認為心理學的興起主要是因為Wundt太有名氣了吸引了許多學生,其中也有一些美國人,他的美國學生學成歸國後,取其實驗心理學的部份加以發陽光大(在當時這種作法被認為是邁向科學的成功之路)開始被認為是符合科學條件的學科,才開始興起的(當然佛洛伊德的功勞也不能忘記):生理學與物理學的結合使得心理學科學化。

  而行為主義的興起是因為認為前者仍不夠科學,必須放棄意識才能使心理學真得變成一個科學。不過今天因為認知科學的興盛,我們不論以實驗的方式或生理學方面的研究都可以看到意識對人類各種層次的活種影響之大。

  所以想這各位網友能對意識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於以往所建立的模式之影響。





◇心理學的派別

  在目前的心理學大致可分為五大流派:心理分析、行為學派、人本學派、認知學派以及生理學派等。

  當然每個學派之下還可以細分。而這些學派的起源多少是對其他學派的反動,也可以說是源於不同的信仰。

  心理分析學派,有一套本能動力論,強調本能的發洩、本能的壓抑以解釋人的行為。而且在輔導方面,心理分析確有其重要的貢獻。

  行為學派,源於當時方法過於主觀,而缺乏客觀性,建立強烈的實驗風格,凡事均必須是可客觀測的,並強調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而不考慮內部的歷程。在確立心理學客觀的量測,行為主義的貢獻不小。

  人本學派,源於行為學派對人價值的乎視--將人視為僅是刺激與反應連接的被動體。因此強調人的主動性,以不同階層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解釋人的行為。

  認知學派,同樣是對行為學派的反動--將人視為黑盒子。因此認知學派將人視為訊息處理的主體,著重於訊息處理模式,同時也承襲了行為學派強烈的實驗風格。

  生理學派,延襲了認知訊息處理的主題,但是著重在大腦的功能為處理模式的對應上。各學派間各而其不同的信仰,心理分析與行為學派偏向將人視為被動體,有人本學派與認知學派則偏向將人視為主動體。(生理較難分別,故略過)

  而心理分析與人本學派強調於觀察者主觀的推理,相反的行為學派、認知學派與生理則著重在實驗中客觀的證據。當我們考慮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時,在這些不同的學派中,會被以不同的結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