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官田一片看似普通農地,卻是國內知名的賞鳥聖地之一,「水雉」曾經一度瀕危剩下不到50隻,就在林務局、民間團體等單位努力下,如今台南地區族群已推升至近500隻,它亮麗羽色、優雅姿態,吸引許多鳥迷與民眾前往,由於水雉喜愛活動在有浮葉植物的水澤地區,因而有「葉行者」的稱號,在台灣,水雉常棲息在菱角田間,故也有人稱為「菱角鳥」。牠的體態優雅,尤其繁殖季時羽色亮麗,長長的尾羽在水面行走或飛翔時飄逸美麗,因而也有「凌波仙子」的美稱。。
農委會並且與臺灣溼地保護聯盟,以及鳥會等民間社團合作,辛苦營造出適合水雉棲息的環境,進行繁殖棲地復育,在民國96年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這塊設置在農田間,沒有門牌的鳥地方,成了鳥迷的朝聖地。水雉目前主要多分布於臺南八掌溪至曾文溪間,是農委會公告的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算得上是臺灣的「國寶」。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表示,在台灣的水雉,最早於1865年4月23日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在高雄所發現,迄今已有147年的歷史。而園區內自然繁殖孵化的雛鳥,已記錄342隻,長成的雛鳥則有254隻,繁殖成果寫下歷年新高的紀錄。
主住翁榮炫進一步表示,雖然水雉繁殖期已進入尾聲,但常年還是可以看到水雉的倩影,尤其在11月底至12月時,冬候鳥將至,且進高峰期,數量將達一、二千隻,可以看到小水鴨、白眉鴨、尖嘴鴨、蒼鷺、大白鷺、中白鷺與紫鷺等多種鳥類生態。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成為了機關團體、學校、愛鳥人士與民眾賞鳥的熱門景點,連國外人士也慕名而至,園區去年的解說服務,就多達18,518人次,已創下歷年的新高,未來將建置和推廣更好的環境解說教育功能。相關訊息請至水稚生態園區
http://jacana.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