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王船(燒王船)簡介

王船(燒王船)簡介





自古以來,華南地區就是一個高溫多熱、鼠疫、霍亂、傷寒、瘧疾叢生的地方。時常發生瘟疫,面對突來的災害,一向以草木之富的中國人卻束手無策,以為瘟疫的流行就是瘟神疫鬼的作祟。在這種狀況下,尚鬼祁巫就成為治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瘟神總是瘟神,誰也沒有辦法確定神麼時候他會發起脾氣,傳說之中,疫鬼的巢是在海中飄渺的海島。聰明的中國人終於想出一套美麗的神話,熱情款待之後,編造紙船送祂出海,希望祂們回到自己的老巢不再回來。

明朝有這樣記載:『 幸而病癒,又使巫作法,以紙糊船,送之水際,此船以夜出,戶人皆閉戶避之。』

但是,居民非常懼怕王船,傳說王船若不幸靠岸,不僅不能逃避,還得撿拾起並為它建廟或做醮普渡,否則舉莊遭殃。並且祭祀不可以太寒酸,不然惹祂們生氣。王船飄著的地方,對當地居民而言,當然是一種凶兆,但總有因祭祀而人丁興旺的。慢慢地,王船就退去恐怖的色彩,最後變成一個吉祥的神器。

所以,「燒王船」祭典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一直是台灣地區最著名且最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它的原始意義是送瘟出海,如今雖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但仍存有濃厚的瘟神色彩,使得「王船祭」至今籠罩著神秘、嚴肅的氣氛。 一般在王爺信仰興盛的地區或多或少就有燒王船的習俗,王船就是王爺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為什麼會說燒王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呢?在早期燒王船一般認為是一種送瘟儀式,有著趕走瘟疫的涵義,為民眾帶來平安,所以這種民俗就普遍盛行於王爺廟宇稠密的地區,像嘉義西南沿海也就是東石、布袋一帶,就是如此。

現今全省各地的燒王船習俗,隨著其流域系統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風貌呈現,像布袋就是屬於八掌溪流域系統,這一系統大多是依附在不定期的王醮裡來舉行,也就說有建醮的時候才會舉行燒王船。而東石鄉境內燒王船的濱海村庄,是屬於朴子溪流域系統,他們都是每年定期舉行,像網寮、塭港都是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旬或下旬舉行,而型厝、副瀨就在冬季也就是在農曆的十月左右來舉行,以單一村庄為主,最特別的是這裡的王船體型小,而且採扛船方式送王爺呢!

燒王船是一般醮儀或是王爺祭中的壓軸好戲,燒王船的儀式大多從點貨入艙開始,依照王船艙口簿一一點貨上船,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時辰一到王船就啟程,在信徒的護送以及個陣頭的開路下到達目的地,放妥王船之後,民眾所供奉的金紙就陸陸續續放上船,或者堆放在王船的四周,一堆又一堆,因為一般民眾認為火勢越旺,王爺就越高興,庄頭會更發,家家戶戶也更平安,所以每次燒王船的金銀紙錢,就多得好像要把王船淹沒了一樣,時間一到,點火送駕,代天巡狩搭坐著華麗的王船,載著信徒的祈求與祝福航向天祭,在熊熊的大火中,整個燒王船的儀式就此落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