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唐朝皇帝為什麽不給玄奘面子?

唐朝皇帝為什麽不給玄奘面子?

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到中國後,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在《玄奘西遊記》一書中說,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希望玄奘還俗,從而可以在朝廷裏做個高官,然而玄奘拒絕了。玄奘拒絕唐太宗的“厚愛”當然有他的理由,這個理由毫無疑問是他的宗教信仰。盡管玄奘生前擁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玄奘西遊記》書中,還記載了玄奘生前因其宗教信仰而遭到的一次朝廷的冷遇。
     唐太宗死後,公元656年,玄奘給唐高宗遞交了一個奏章,要求廢除唐朝的兩條法律,一條是“先道後佛”,另一條是“僧尼犯法依俗科罪”。雖然此時的玄奘如日中天,但是,他的這個要求還是被唐高宗駁回了。在講述這一歷史的時候說到:“歷史有其兩面性,帝王其實還是有點打壓玄奘的”。這個問題有必要稍微展開討論一下,僅僅用“打壓”來描述,有些讀者可能會看不清原委。
     唐朝皇帝姓李,因此道教的地位很高,官方以道、儒、佛為次序。玄奘要求把佛教排在第一,排在道教的前面,或者是兩者平起平坐。朝廷拒絕玄奘的要求,不光涉及佛教、道教的次序排列,還牽涉到“儒學”的地位問題。我認為,唐朝以道教為第一,主要是標榜李姓皇帝的出身高貴。唐朝治理國家的理論和手段,與道教關系不大,主要還是依靠排在第二位的“儒學”。因此,道教排在第一位,其實是個虛位。
     如果玄奘廢除“先道後佛”的要求被接受,佛教不僅僅是要排在道教之前,其實也要排在“儒學”之前。對於宗教信仰虔誠的玄奘來說,他的建議可能僅僅只是為了給佛教爭取一個更高的地位,但是,他忽視了世俗社會的影響,這是造成他受冷遇的原因。
     假設唐朝皇帝是真正的佛教信徒,那麽,他不會在乎出身是否高貴之類的問題,標榜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後人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駁回玄奘的要求,不願改變“先道後佛”的次序,說明皇帝本質上還是非常世俗的,決非真正的佛教信徒。即便從“先道後佛”的規定來看,皇帝也不是虔誠的道教信徒。一個真正的道教信徒,在出身問題上,也不會斤斤計較祖先的光榮。所以,對於朝廷來說,支持宗教只是一個幌子,道、儒、佛三者之間,真正重要的是儒學。儒學是皇帝和朝廷用來管理社會最重要的依據。《儒家學說不是宗教》,儒學在中國歷史上,長期都是世俗政治的最高代表。
     玄奘的奏章被駁回,其實隱約涉及到一個很根本的問題:世俗政治與宗教的關系問題。本來,由世俗政治決定宗教的次序已經說明了問題。玄奘要求皇帝改變宗教次序,說明在玄奘的心目中,宗教也是依附於世俗政治的。但是,由於官方認可的是道、儒、佛的順序,而道教只是唐朝皇帝為自己貼金的工具,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儒學,因此,一旦玄奘的要求被接受,就意味著佛教的地位要提升到“儒學”之前,客觀上就會形成宗教高於世俗政治的局面。
     宗教高於世俗政治的典型例子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其他一些政教合一的國家制度也屬於此類情況。這種情況的實際效果,歐洲人是在經歷了1000年中世紀後,才開始認識到它的危害。而唐高宗駁回玄奘的請求,其實是中國歷來宗教政策的一個體現:宗教不能高於世俗政治。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尤其經過啟蒙運動,中國古代一直堅持的這個原則,被固定成一個現代政治理念:政教分離。
     玄奘還要求廢除“僧尼犯法依俗科罪”的規定,對於世俗政治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宗教人士犯法,如果世俗法律管不了,或者不能與世俗百姓一視同仁,也會造成宗教人士事實上的優越地位。即便按照當今政教分離的政治原則,這種情況也是不被允許的。宗教人士與世俗人士同樣犯法,卻依從不同的處罰原則,是宗教高於世俗政治的重要特征。中國古代歷史自有宗教出現後,就始終不允許這種局面出現。
     宗教高於世俗政治會導致一個很不好的結果,就是以信仰的名義發動戰爭,這類戰爭被稱為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是世界歷史上最典型的宗教戰爭。對於這場歷時近200年的宗教戰爭,後人的總體評價是否定的,其負面影響甚至延續到今天。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宗教戰爭。這個結果與宗教始終在世俗政治控制之下,有著必然的關系。宗教高於世俗政治還有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思想禁錮,思想犯的概念就是來自於宗教統治。至於宗教占絕對統治地位還有哪些不良後果,此處不再展開。
     在玄奘之前,中國發生過兩次“滅佛”事件,但那不是宗教戰爭,而是世俗政治與宗教爭奪世俗社會領導地位的小規模對抗。玄奘之前的兩次“滅佛”,都是世俗政權獲勝,由此也奠定了在中國世俗政權高於宗教的傳統。到了玄奘出現,佛教的地位又開始上升。雖然唐高宗駁回了玄奘的請求,但是,並沒有有效遏制住宗教勢力的擴張。於是,在玄奘死後180年,唐武宗再次壓制了宗教的過度發展,這在宗教界被稱為“會昌法難”。再往後100多年,後周周世宗又發起了一次“滅佛”事件。被稱為“三武一宗”的這四次“滅佛”事件,真正確立了宗教在中國必須依附世俗政治的傳統。此後,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而中國人對於宗教與世俗政治關系的認識,歐洲人在啟蒙運動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並開始貫徹到世俗政治原則之中,一直延續到今天。
     因此,唐高宗駁回玄奘的奏章,不該簡單理解為給不給玄奘面子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世俗政治與宗教關系的大問題。古代中國人從來沒有像西方或世界其他地方某些國家那樣,把宗教放在高於世俗政治的地位,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換句話說,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在宗教問題上,就得出了今天全世界公認的結論。這也是中國古代社會與西方古代社會一個很大的不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