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您給孩子的是祝福還是咒語?

您給孩子的是祝福還是咒語?

在細看下面這段文字之前,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在和哪些人相處時最記得「謹言慎行」?而自己又身處什麼樣的情境時,最會提醒自己「管好自己的口舌」?如果您的答案中,有那麼一個叫做------「家人」、或「孩子」,我想在此先恭禧您,因為相信您們家的家庭氣氛應該大部份是喜樂而溫馨的。

  父母親說話的長度常和做父母的年資成正比,然而管教的果效卻和父母親嘮叨的長度成反比。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服從父母的內在動力,往往不是來自父母話語的內容,而是來自父母原則的堅持度。我們常說,有效的東西一點點就夠了,不是嗎?

  孩子小的時候,聽到父母親怎麼說自己,久而久之便會對自己產生該種自我形象,認為自己正如父母親所說那樣。小時候聽多了,「你怎麼那麼笨」,孩子就認為自己真的很笨;聽多了「你真能幹,會照顧自己,都不用爸爸媽媽操心」,他也就自然努力學習管好自己周邊的事;如果聽到的是「這孩子我看是跟他哥哥差一大截」,那麼他也就認定自己是不會、也不必那麼優秀的。所以您會發現,自動自發惹人愛的孩子總是教人放心,而那位trouble maker也永遠是trouble maker。非常神奇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父母親平日生活的話語,有如童話故事中的魔咒般,如影隨形地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幼便開始努力從日後的生活、學習經驗中,努力地去尋求、蒐集能支持這種認定的資訊。例如認定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他將在日後的人際關係中對別人的拒絕特別敏感,也在感受到被拒絕之後,又再一次的自我對話,加強了「我真的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的印象,一旦自我的印象有如刻印一般地不斷烙印在自我的認知中,我們也就無法自由地去知覺、去發現,生活中新的經驗:「原來我也可以……」。有時,很有意思地,我們還會努力讓自己按照這樣的一個舞台劇本走下去,深怕有一點走偏了,我們自個兒會不知如何唱下去,所以當那個不一樣的「我」發生時,我們會自動解釋為:「那是巧合,我數學那麼差,根本就是蒙上的……」,「那是他們隨便說說的,我沒那麼好……」。

  沒有父母誠心要詛咒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這般地熱愛自己的孩子,更願用自己的幸福來換取孩子美好的將來,但我們卻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這個深淵中。因此,留意自己數說孩子的方式與語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習慣對人謾罵批評,那麼就別在孩子口出惡言時太過吃驚。指責挑剔,是我們和孩子在一起時,最容易掛在嘴邊而形成習慣的,當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時,要去瞭解其中原因,協助他尋找有效解決方法,而非每次都情緒化地輕易指責「你總是如何…」、「每次都……..」,以免孩子從這類指責中得到:「我這個人就這樣,沒有希望改變」更或「我沒有必要改變,反正大家都這麼認為」的暗示。

  孩子的未來有頗大部份奠基於我們與其互動的語言和神情,趁著孩子尚未完全自我認定之前,多給他們一些滿意的微笑,實際的讚美,這些印象留在孩子的心中將構成他對自己的高評價及自我欣賞,而為自己寫下美好的人生腳本。您的孩子現在多大了呢?如果他是幼稚園、小學,他需要您正向的語言教導;如果他是國中生,他需要您正向的語言引導;如果他是考生,他更需要您正向的語言鼓舞和支持!在此刻,國三的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榜樣」,如果您願意對自己的孩子抱持信心,他將覺努力有望;如果您願讓自己多沉的住氣一點,您的孩子也才能讓自己安下心,專注於這場戰役。別忘了,語言的長度只是降低一些表現的果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