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為何秦國良將多

為何秦國良將多

  惠文君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十二年,庶長疾攻趙,虜趙將庄,十三年,庶長章擊楚於丹陽,虜其將屈罔。武王三年秋,甘茂、庶長封伐益陽... ...
  早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就已經開始東征西討,商君本人就戰功顯赫,少有敗績。孝公死,子惠文君立,商鞅卒車裂以徇秦國,但是商鞅變法的實質沒有變,死的只是商鞅的人,商鞅的滿腹才華,對政治制度作出的重大改變卻沒有被拋棄,而軍事是政治的延伸。
  惠文君死後,武王立,再其後昭襄王即位,從此秦國舉起了統一天下的大旗。
  昭襄王在位五十年,秦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國土大大擴大,經濟發展迅速,為始皇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昭襄王時期,戰將白起崛起,一生大小七十戰,從未敗績,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在他的領導下,秦軍可以說勢如破竹,橫掃天下。
  但是任何一個舞台都是孤掌難鳴,任何一處絢麗的風景總是各種景物相互陪襯。當時趙國廉頗同樣驍勇善戰,廉頗之後,有龐媛,龐媛之後有李牧,數代大將讓沒落的趙國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當時的戰國,名將輩出,異彩紛呈。秦國的蒙氏家族初步展露頭角,王氏家族也在武安君的蓋世神威下表現出來自己的戰爭天賦。秦國內部戰將數不勝數,留名史冊的更是為數不少。
  觀看戰國後期的歷史,主題只有一個:戰爭。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走向統一勢不可擋。 一場戰爭會給人留下很多醒目的東西,但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當仁不讓是那指揮千軍萬馬的主將。領帥是一支軍隊的靈魂,縱然一支軍隊有著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如果一支軍隊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主將,那麼就如同一個無頭的蒼蠅,最終難免消亡。
  看著史記之中簡略的文字,內心已經心旌搖蕩,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怎麼會產生如此之多的驚世良將。秦本紀很少,太史公寫的很簡單,流露著太史公一貫的言簡意賅風格,雖然少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個很顯眼的景象。那就是戰國後期秦國主動主動出擊,可以說是基本無敗績,對於除了趙國而言的其它五國來說,想找出一場勝利的戰爭很麻煩,但是對於秦國而言,想在史書之中找到一場失敗實在是太過於艱難。
  秦國的名將實在是太多了,除了被後世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二的白起與王剪,還有為數甚多的攻城拔寨不費吹灰之力的將軍。這是一個大世,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鐵與血的時代。任何事情都有濫觴,秦國的名將如此之多,有著各方面的原因:
  一、商鞅變法改變政治環境
  沒有商鞅不能保證秦國不會統一六國,但是卻可以保證秦國肯定如此之快的僅僅六世就可以統一全國。商鞅對秦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影響遍布各方各面,對政治制度的巨大改進徹底的讓秦國脫穎而出,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軍事是政治的延伸,這句話並不單單指為了政治目的所發動的戰爭,也表現在軍隊戰鬥力上。一個穩定、清明的政治國家基本上都有一支强大的軍隊,當然同樣有一個龐大的軍事將領庫。秦國民風彪悍是真,有尚武的傳統也不假,但是這都不是關鍵原因,白起是楚國白公勝之後,認真追究下去,還是楚國皇室,應該說是當年的楚國太子的後人,如果不是因為楚國內亂,很有可能世代楚王了。除了白起,秦軍之中大多戰將都來自於其餘六國,真正秦國本土土生土長的很少,民風彪悍能夠培養强大的戰士,但是一個韜略極高的將軍最需要的是知識,也就是腦子。同樣的人,為何在其餘六國只是無名之輩,來到了秦國就成為了百戰百勝的名將?當時的秦國與六國並無太大區別,論膏腴之地,別的六國也都有,面對著北方的匈奴,趙國、燕國也同樣有,但是燕國一直贏弱不堪。因此說商鞅變法改變的政治環境是秦國出產名將眾多的一個關鍵。商鞅變法以前,秦國的歷史上基本沒有出現過名留史冊的將軍,自從商鞅變法後,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不管其中存在何等的邏輯、歷史關系,總之歷史是商鞅變了法,然後秦國出了大堆的名將。
  這就是歷史,再多的解釋也掩蓋不了這一個真相。商鞅變法為什麼可以產生那麼大的效果?我們還是來分析白起,白起雖然是楚國皇室之後,但是他在秦軍中崛起的時候是左庶長,秦朝官爵自從變法之後總共二十級,左庶長不高不低,是第十級。白起創造了平民的神話,他的爵位一路上漲,最終官至武安君,他的官職純粹是用戰功拿來的,在這里順路提一下秦國的戰場獎勵制度。
  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 、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這是一種極為合理的獎勵制度,這一制度在秦軍之中並沒有懸置高閣,一直認真的實施,因此秦軍的戰鬥力無與倫比。白起是一個典型,秦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小”白起,他們都靠著這種獎勵制度一躍而上,把自己的才華表現了出來。人民之中蘊藏著極大的力量,重要的不是力量本身,而是如何把他們發揮出來,商鞅的變法起到了這個作用。完善的激勵体制是商鞅帶來的,不同於過去的勝者分贓,靠著國王的賞賜。合理的制度永遠比英明的國王有效。商鞅的變法改善了秦國的政治環境,取消了世卿世祿制,老貴族大受打擊,很多根深蒂固、阻礙發展的勢力被一掃而空,各方面建立起了人盡其用的體制。而且秦國的王室也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實施履行。在體制之下,秦國本來就有的彪悍、重武之風更勝,於是大批將領在環境的熏陶下嶄露頭角,反過來用一次次的戰鬥勝利加重了秦國內部的良好氣氛。用一次次的戰功升職激起了秦人內心的激情。於是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都點燃了一支希望的燈。每一個下等人都有了這樣的火焰: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熬上去!對比秦朝的獎勵制度,東方六國可以說落後的太多了。
  他們的獎勵制度還是沒有條理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治的獎勵,很不幸,戰國後期東方六國的國君論智慧見識都與秦王有著太大的差別。東方六國內部舊貴族勢力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整個社會有著糟糕的氣氛,對於新人打壓嚴重。
不說剩下的五國,以趙國而言,趙國是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大國,良將也很多,但是趙國內部的良將大多數都是本國貴族,或者說是周游而來的貴族子弟,被白起坑殺在長平的趙括就是大將趙奢之子。可以說排除了從下級而上的可能性,將領都是在一個貴族圈子里面轉,本身就對於他們的見識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環境除非超凡脫俗的人才,否則大多都是庸碌之人。趙國就如此,別的五國可以猜測的出,其他五個國家貴族圈子里面的將領不行,國內的政治氣氛又打壓新人,人才從哪里來?綜上所述,商鞅的變法對秦國將領造成的影響是:貴族之中出良將,但更多的是以白起為首的出身下層的大將。這些人經歷豐富,出身下層,了解士兵,又好學懂兵法,見識也廣。可以說調動了全國乃至東方六國不得志人才的心。東方六國的軍事將領來源:主要是貴族圈子,小部分是下層而且還得不到重用,李牧就是一個例子。見識遠遠不能與秦國將領相比,大多紙上談兵,趙括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二、秦國風俗
  秦國因為風俗而被六國取笑,但是秦國的風俗卻是秦國的一柄利器,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之中突出了出來。而對於秦族的解釋是戎狄的一支,這一點深表贊同,事實上周都是戎狄所建立的國家,也就是說和匈奴其實是同一個祖先,秦族和周族、匈奴應該都有一個祖先。至於後來的戰國其它六雄則是戎狄與華夏民族長期雜居之後。秦族本身就是戎狄,後來接觸了中原的先進文化,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秦與戎翟同俗” ,民族尚勇黷武的性格已經深入骨髓,整個社會都是一個龐大的軍營,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與戰術。這一點可以從秦二世時期章邯的强大可以看出來,當時全國都在起義,秦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秦軍仍然有著强大的戰鬥力。秦國民風開放,雖然歷經商鞅變法,但是相比於東方六國依然非常的不合禮法,秦人也沒有太大的歷史包袱。一個沒有歷史包袱的民族也許會吃很多的苦頭,但是因為沒有歷史包袱,所以會勇往直前,用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出炫目的風景。這一點從春秋早期的鄭庄公可以看的出來,鄭庄公時期是鄭國的鼎盛時期,但是鄭國卻因為禮俗、仁義,去攻占一個小城還要謙讓半天,鄭庄公雖然一直按禮辦事,成就了仁義之名。但是鄭國的土地卻從來沒有增加,鄭庄公時期還可以依靠他的才能使鄭國屹立在諸國之中,鄭庄公死後,鄭國因為國土面積的受限,從此一落千里。
  秦國沒有歷史包袱,禮儀登方面受的限制也少,表現在軍事將領身上就是有著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各種奇特的戰法,各種戰陣都敢用。一個無畏,用於向前的風俗才能給一個民族帶來最大的好處,又如今日之美國,只有當心中無所畏懼,力量才會完全發揮出來。而秦國的風俗的核心就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有著非凡的創造力。對於一個軍事將領來說,這是最稀缺的,在新時代的兼並大戰之中,戰爭空前的殘酷,空前的龐大,過往的戰術大多已經落伍,相比於東方那些還在古老的戰術中尋找靈感的名門大戶,秦國將領在這方面無疑是極為出眾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廉頗,李牧雖猛,但是他們的勝利依舊擋不住秦軍,在秦軍面前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保守可以防守,在進攻方面卻難有大的優勢。要進攻,要兼併,需要勇氣與力量還有非凡的才華,勇氣與力量來自於血性,而血性來自於風俗,秦國的將領是幸福的。
  三、時代、君主、軍營
  亂世出英雄,一個偉大人物的造就不僅需要自己的超絕努力,同時還需要大氣運,需要天命所歸,也就是順應時代。那是個戰爭的時代,是軍人的天生舞台,兼並戰爭隨著商鞅的變法愈演愈烈,到了後期基本上處處皆戈兵。當時流血塗野草,到處都是戰爭,人命如草。如同李白的出現是因為唐朝詩歌氣氛的濃烈所造成的,戰國那樣的氣氛最適合造就偉大的將軍。血的時代,無盡士兵的血推動了軍事技術的提高,作戰方法,後勤等等都開始向系統化發展,都已經漸漸的有了完整的体系。
  於是,百萬生靈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名將的誕生,名將之間的互相較量也推進了互相的提高。我相信白起在與廉頗的長期較量之中肯定收獲不少,王剪在早期的征戰生涯之中受益匪淺,最後才能勢如破竹,一舉滅掉五國。同樣的英雄遇英雄,天驕碰天驕,互相在鬥爭之中提高,這是時代的召喚,是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用他們的刀砍向這紛擾的時代,用他們的戰劍砍去所有阻礙的力量。去創造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前所未有的新中國。
  一個人想發揮出自己的本領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一個環境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最高領袖。在封建時代,君主就是最高領袖,可以說君主的好壞對於將領的成長起著巨大的作用。君主相信將領,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才華完全發揮出來,如果君王不信任將軍,那麼再偉大的將軍也難以發揮出眾的才華。當時的秦國將領是幸運的,從孝公開始,當時秦國的國王對於將軍都很信任,基本上都做到了”將在外皇令有所不受”史記之中並未見到秦王不信任將軍的隻言片語。
  因此秦國的將軍才能放開手腳,大展雄威,外國不得志的將軍才會紛紛投奔秦國。東方六國的將軍相比於秦王就差的太多了,基本上長懷猜忌。趙國是情況最好的,長平之戰時候的孝成王也算是英明神武,但是依舊對百戰百勝的名將廉頗不信任,致使最終趙國慘敗,四十萬人被白起坑殺,從此一蹶不振。孝成王如此,別的更是讓人無語,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這些國君依舊會怕手下的將領造反,卻不知道滅亡已經在眼前。時也命也,為東方六國的將領悲哀,廉頗後來來到了魏國,魏國已經被秦國打的接近於亡國,卻依舊對廉頗心生猜忌,這是何等的可悲!廉頗當時也是名震天下的大將,卻被如此對待,豈不悲哉?別的將領的命運可想而知,懷才不遇的悲劇彌漫在整個戰國時代。
  六代秦王,數始皇的猜忌之心最重,但是始皇卻也從來沒有亂殺過將軍,這是對將軍的充分尊重。固然白起最後因罪而死,但是他的死很大原因是他咎由自取,當時秦王依舊讓他帶兵,依舊對他有很大的信任,只不過殺氣太重,天地不容了。打仗卻不信任將軍,六國的滅亡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為秦國的將軍祝福,他們有一群英明的領導,至少在戰場上給了他們充分的權利。
  最後一點就是軍隊本身了,將領要靠士兵打仗,縱然一個將領才華橫溢,作出的命令非常完美,如果沒有士兵的執行,那也是白費周章,一切都沒有用處。對於一支强大的軍隊來說,不僅需要一個英明的領導,同樣必不可少的是完成任務的士兵,戰鬥力巨大的士兵。不僅需要士兵,還需要健全的後勤保障,先進的兵器等等。
  秦國的名將是幸福的,他們有著最强大的軍營,最强大的戰鬥力的軍隊,秦國軍隊的强大在當時的中國獨樹一幟,恐怕也是那個時代最强大的一支軍隊,是全世界的王者之師。他們絲毫不用為士兵無法完成任務而擔憂,只要他們有正確的決定,那麼他的軍隊就會按照他的指示完成。在秦軍為數極少的幾次失敗之中,失敗的秦軍依舊給對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當時的秦軍是可怕的,有著最先進的武器,最旺盛的鬥志,最優良的補給,如同一個個出籠的猛獸,撲向了六國的羔羊。有著這樣的下屬,優秀的將領怎麼能不出現?在獅子面前,羔羊是沒有能力反抗的,最後王剪率兵基本上崔古拉朽,不費吹灰之力。
  綜上所述,秦國的名將多是很多原因構成的。風俗是基礎,商鞅變法是關鍵,君主、時代是歷史賦給他們的運氣,是歷史的選擇,强大的軍隊是商鞅變法帶來的優秀產品,這幾點間互相聯系,密不可分。沒有商鞅變法再彪悍的風俗也只能是匹夫之勇,同樣,正是因為彪悍的風俗所以讓秦國士兵戰鬥力强大,當然一個英明的君主也非常關鍵,如果君主昏庸,那麼即使有良將,也無發揮之處,這幾點一個也離不開,互相影響,互相加强。光是這幾點共同造就了秦國龐大的軍事良將庫。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威震天下的名將。他們幫助秦國橫掃天下,建立了這赫赫的功業。
  總之,最重要的是商鞅變法,無論內在的東西再重要,沒有外在的引導發揮不出來,那麼也是無用,只有充分的發揮出來才能證明到底有多麼强大。當時的秦國各種內在因素都已經齊全,商鞅變法就是那個引子,為秦國指明了方向,經過商鞅的努力串聯起了秦國內部的各種要素,在相互協作下秦國內部的潛力全部發揮了出來,從政治到軍事,最終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名留青史的大將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