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在曹營心在漢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群雄曹操麾下重要謀士。

荀彧出身官宦世家,年輕就展露才能,免於譏議。南陽名士何顒曾經讚其為「王佐之才」。

189年,舉為孝廉,再遷亢父令(音「剛甫」)。董卓入長安時期,預測到家鄉穎川必會受攻擊,勸村人搬走,但村人不聽,荀彧惟有棄官與家人搬到冀州,後來穎川果然受到董卓軍屠殺。

東漢末年州牧割據,他先依附袁紹,度量袁紹不能成大事,於191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過望盛讚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也。」遂任為奮武司馬,時年二十九歲。一年後再為鎮東司馬。

194年,當曹操征陶謙時,陳宮與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當時荀彧守鄄城,郭貢率數萬兵來到城下,郭貢求見,荀彧親自出城見面,夏侯惇雖勸阻,但荀彧認為郭貢口和心不和,果然成功令郭貢撤走。荀彧便與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令曹操有能力反攻呂布。

196年8月,荀彧提出迎漢獻帝到許昌,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大增。不久就任侍中,守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多次出謀畫策,也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謀士,建立起一個陣容強大的智囊團,成為曹操集團中首席謀士。

其間勸阻了曹操北伐袁紹,認為應先討伐呂布,曹操遵從。官渡之戰前,孔融曾對荀彧表示擔心袁紹勢強,但荀彧一一分析袁紹君臣之錯,後來正如他所預料。

200年,在曹、袁對峙於官渡,曹操因缺糧而想撤退,但荀彧以一信令曹操下定決心,最終擊敗袁紹。被封為萬歲亭侯,食邑一千戶。其間勸止曹操南征劉表、復置九州之事。

212年,董昭等人推舉曹操為魏公,但荀彧仍忠於漢室,站在獻帝的立場,所以提出反對。曹操雖然口頭答應不作魏公,但心頭不忿,荀彧以忠於漢室立場提出反對。曹操答應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對荀彧不悅。

不久之後,曹操軍至濡須,正好曹操南征孫權,派荀彧到譙犒軍,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憂鬱而死。時年五十,諡為敬侯。第二年,曹操升任魏公。

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錫,
217年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十月,再授賜十王冠、二綵帶,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附註:董卓死後,李傕、郭汜執政,後來李、郭二人內訌戰鬥,他聯合楊奉流亡。 當時漢獻帝劉協年僅16歲,不但無軍可守,無宮可居,無屋可住,無糧可食,甚至曾淪落至食鼠解飢;漢獻帝劉協為曹操迎至許都後,雖終年無權,但有宮室可居,有錦衣玉食可用,有美女可服侍,生活起居與一般皇帝無異,僅差在無權。比起流亡時,以及董卓當權時,好過千百倍。

附註:即魏公,表示為一方合法的諸侯。
漢室帝制,漢皇帝為最高統治者。
其次為漢氏子孫分封諸地稱其為王,再次者為公,即為王公貴族。
王,為有顯著功績的漢氏子孫;公,為無顯著功績的漢氏子孫。
開國功臣也可被封為王或公但極少見。就算被封,不久後亦被滅,且收回。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