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令韓國人咬牙切齒的太閣[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1536年~1598年)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法名國泰祐松院殿霊山俊龍大居士。
他統治的時期以他的城堡命名為桃山時代。這時期從1582年延續到1598年他死亡為止,或根據某些學者延續到1603年德川家康接任征夷大將軍,建立江戶幕府為止。
青年時期
秀吉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內)中村,為貧農之子(一說是下級武士之子)。幼年時期名為日吉丸 仕於織田信長成為武士之後改名
木下藤吉郎,綽號猴子(也有一說信長寫給秀吉的信上稱之為禿鼠)。據說他是多指畸形患者:右手長了兩根大拇指。
受限於其出身影響,關於秀吉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有不錯的交情。此外,也有些關於他和忍者間互動的傳說。不管如何,青年時代的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
家臣時期
1568年改名為木下秀吉。因與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作戰有功,1573年被封為近江國今濱城(後改名長濱城)城主,並改木下姓為
羽柴(羽柴,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之後受命攻略中國地方,任播磨國國主,主城為姬路城,征服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和美作國的宇喜多氏服屬,並與毛利輝元作戰。
統一日本時期
1582年明智光秀於支援秀吉途中發動兵變,攻佔京都並夜襲投宿在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焚毀本能寺,切腹自盡,但屍骨無獲,其長子織田信忠戰敗切腹。當時豐臣秀吉正在圍攻備中國的高松城,由於報信者的失誤,於事變三天後才得知消息。之後,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他迅速與毛利氏議和,5天內強行軍200公里返回京都,並隨即與明智軍展開決戰,這次行軍史稱「中國大撤退(中国大返し)」,行動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師的明智軍。
回師之時,秀吉以信長之名為號召,成功收納流竄在各地的信長舊屬,於山崎之戰大敗準備不及的明智光秀。因此功績,秀吉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襁褓的信忠之子三法師(元服後稱織田秀信)繼任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其擁立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秀吉。隔年,雙方決裂,勝家出兵攻打秀吉。開始柴田軍略佔優勢,但秀吉攏絡柴田陣營的前田利家,使其於後方倒戈而擊潰柴田軍。此戰後勝家自殺,另一重臣瀧川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殺,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秀吉完成統一織田舊部之舉。1584年,與其合作的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但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戰死,迫使雙方談和,德川軍歸順羽柴軍,秀吉正式展開統一信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
1585年秀吉率聯軍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氏,迫使其歸降並退回原居地土佐。1587年又以同樣的手法攻打即將統一九州的島津氏,完成西日本的統一。
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坂城。1585年任關白,1586年受賜姓豐臣並就任太政大臣,確立了政權。先後經過紀州征伐、四國征伐和九州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後北條氏,使陸奧國的伊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閤。
晚年
1592年豊臣秀吉發動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約20萬大軍入侵朝鮮。起初,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朝鮮向明朝求救。明神宗命遼東總兵李如松入援朝鮮。在明軍和朝鮮全羅營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進攻下,日軍屢遭重創。最後,由於損失過大,豐臣秀吉接受明朝和談的條件,明朝封豊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日本侵略朝鮮的行動暫時停止。
但1596年,豊臣秀吉藉口不滿朝鮮方未派人致意,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據釜山,再進逼漢城。然而明朝援軍入援後,日軍陷入困境,被迫死守於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於伏見城逝世,享年62歲,侵朝日軍在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
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爲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將其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經貿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制都市、鑄造貨幣等政策規範金融。以太閤檢地和刀狩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基礎。
備註:當時進攻朝鮮秀吉有下了一到命令,誰能砍下敵人士兵的鼻子就另外再加賞,於是士兵們不論男女老幼通通割下鼻子送回去給秀吉,至今在日本還有埋著那些韓國人鼻子的鼻塚,所以現今韓國人還是對這位日本響噹噹的大人物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