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凡四章四十八句。唐代玄奘大師著。師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名褘。我國四大翻譯家之一,法相宗的創始人。十三歲入洛陽淨土寺出家,後因諸師所講經論各有不同,經典中之義理亦有隱晦之處,乃於貞觀三年(629)孤身涉險,備嚐艱辛,西行求法。貞觀七年達印度,入那爛陀寺,以戒賢為師,學《瑜伽論》等。貞觀十九年歸至長安,請回梵文原典六五七部,奉敕於弘福寺翻譯,主持譯事二十年,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三三五卷。
佛說唯心唯識道理遍該一大藏經,玄奘大師集其要義,作頌四十八句,統收一大時教,世出世法無不該盡,可謂至簡至要,是法界的綱維,相宗的指南,大乘的入門。一切眾生無始以來在三界六道中的一切活動和受用,都離不開識。識有八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稱前五識)、意識(第六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因此稱為八識。
此八識行相心所緣性境、量、界地諸法,各有定數,所以稱為規矩。又因玄奘大師將此八識分為四章,每一章作頌一十二句,將五十一心所各配於本識位下,條理不紊,因此稱為規矩。又謂規矩乃正方圓之器,譬喻八識是範圍三界萬法的規矩。方圓不出規矩,萬法不離八識,此八識即是規矩。
本頌頌文以七字為一句,概述唯識學說,其內容著重於講說唯識學說中心的心識問題。第一章前八句是頌前五識依有漏種而成識,後四句是頌前五識依無漏種子而轉為成所作智之義;第二章前八句頌第六識依有漏種而成識,後四句是頌第六識依無漏種子而轉成妙觀察智之義;第三章前八句是頌第七末那識依有漏種而成識,後四句是頌第七識依無漏種子而轉成平等性智;第四章前八句頌第八識依有漏種子而成識,後四句是頌第八識依無漏種子而轉成大圓鏡智。茲將其內容組織表列如次:


本頌無單行本,文略義深,後世遂有多種註解釋文。如:
1.八識規矩補註    二卷  明‧普泰補註
2.八識規矩補註證義  一卷  明‧明昱證義
3.八識規矩略說    一卷  明‧正誨略說
4.八識規矩頌解    一卷  明‧真可述
5.八識規矩通說    一卷  明‧德清述
6.八識規矩纂釋    一卷  明‧廣益纂釋
7.八識規矩直解    一卷  明‧智旭解
8.八識規矩淺說    一卷  清‧行舟說
9.八識規矩注     一卷  清‧行舟說
10.八識規矩論義    一卷  清‧性起論釋、善漳等錄
此外,近代的著作有太虛大師的《八識規矩頌講錄》、演培法師的《八識規矩頌講記》、方倫居士的《唯識三頌講記》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