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胡璉將軍

胡璉將軍

胡璉(1907年10月1日-1977年6月22日),字伯玉,陝西華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是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之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11師、第18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
胡璉在抗日戰爭時曾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衞戰中死守石牌要塞,阻止日軍自長江三峽進窺重慶,榮獲青天白日勳章,在該軍中善打硬仗。

胡璉指揮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解放軍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在國共內戰中,以整編第11師縱橫中原戰場,劉伯承、陳毅等解放軍雖屢戰屢勝,但未能佔得胡璉上風,甚至在山東南麻戰役,陳毅華東野戰軍失利,鎩羽而去,此役被中華民國國防部列為24個經典戰役之一。1947年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11師試圖救援張靈甫部不力,張靈甫部被解放軍全殲。毛澤東曾親筆通告:「18軍胡璉,狡如狐,猛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華民國方面稱徐蚌會戰)前,不再與胡璉部隊正面交手。

在國共主力決戰前,整編第11師恢復為第18軍,再擴編為第12兵團。之後黃維擔任兵團司令官,胡為副司令官。淮海戰役爆發前,胡璉因父喪丁憂,暫離軍職;黃維在關鍵時刻,遭其下屬中共間諜、第110師師長廖運周誤導,造成第12兵團覆滅。

第12兵團於1948年12月15日在雙堆集戰役中被全殲,兵團司令官黃維、第18軍軍長楊伯濤被俘,胡璉搭乘戰一團戰二營代營長甘義三座車單獨突圍(這部戰車為戰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軍擊中,胡璉受重傷,嗣即在上海接受手術。手術後,蔣中正命令重建第12兵團。經過半年重整,第12兵團遂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中,發揮重大作用。

古寧頭戰役其下屬高魁元指揮之第十八軍成功擊敗登陸之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就地改為金門防衞司令部。胡璉任司令。1952年10月,胡璉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54年6月來臺任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金門防衞司令部司令由劉玉章接任。1957年7月回任金門防衞司令部司令經歷1958年金門砲戰。砲戰後青光眼發病,金門防衞司令部司令由副司令劉鼎漢少將暫代,胡璉赴德醫病治癒,層峰提供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次長、陸軍副總司令二職讓胡璉挑選。1958年10月31日胡璉接陸軍副總司令。金防部司令於1958年11月16日由劉安祺接任。

胡璉為人不喜逢迎,據記載在金門防衞司令部司令官、福建省主席任內,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蔣經國曾前來視察,胡未到機場迎接。1961年劉安祺接任陸軍總司令。1964年10月胡璉外放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大使。1965年8月高魁元接任陸軍總司令。似乎除了胡璉以外,前後上下的人都當上了總司令。越戰期間,1967年9月大使館曾遭越共炸彈攻擊,大使館建築物一樓全毀,胡璉倖免於難 。1972年12月調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終於晉升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璉素喜讀史,脫下軍服後,於1974年進入臺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旁聽,結識了史學家李守孔,成為晚年好友。逝世後,家屬親友遵從遺命將遺體火化,骨灰靈葬於金門水頭灣海面,並於金城鎮建「伯玉亭」以茲紀念。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