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地球的起源

地球的起源

宇宙中的元素約有90%是氫,氦不到10%,其他物質的含量則相對少了很多。據推測,氫與一小部份的氦是在大霹靂後的幾分鐘內產生的;其他的氦與更重的元素則是在星雲逐漸凝聚而形成恆星之後,在恆星內部經核融合反應而產生。一些質量較大的恆星,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後會因重力崩陷而爆炸,形成了超新星(supernova),並將內部所製造的較重元素散佈至太空。我們太陽系裡的許多元素就是經過多次超新星循環過程而產生的。

在大約45億年前,當我們的太陽系因星雲縮陷而逐漸形成之際,各種以氣體或微粒形式存在的宇宙物質也在目前的幾個行星軌道上凝聚。由於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凝固點,而愈靠近太陽系核心的溫度也愈高,因此在不同行星軌道上會凝結出不同化學成分的物質。此時無法凝結的氣體多半是氫與氦等主要宇宙物質,以及一些比較輕的含氫化合物(如甲烷和氨)。這些質量輕的氣體容易逐漸逃離仍是相當炙熱的內行星表面,或受太陽風的影響,不足以構成濃密的大氣。

p.s  
大霹靂(The Big Bang):宇宙起源論之一,認為我們的宇宙是在大約100 ~ 200億年前,經由類似大爆炸的過程而形成。
超新星(supernova):超新星是在超過數十億年的時間中,宇宙氫氣密度發生變化而形成的巨大星雲。在重力的作用下,超新星的核心變得很熱,足以誘發熱核反應,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宇宙所有較重元素。新產生的元素散布到太空中成為星塵及氣體,構成了星雲。在星雲中,又誕生了許多星球及他們的行星、衛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