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時代背景
1915年日本對台灣原住民強力鎮壓後
(1910年~1915年日本實行「五年理蕃計劃」)
,霧社即成為山地模範部落。霧社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終年氣候涼爽,山翠水碧,世外桃源,交通發達,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的重要基地。日本人在此設立學校、郵局、警察局、旅館、醫療機構、樟腦會社等。
日本人認為台灣既歸屬日本,土地及森林資源當然亦屬於日本,所以限制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及授獵空間。在霧社一帶大興土木準備充份開發山林資源,並且利用原住民從事各種勞役工作,勞役工作非常辛苦,比如要求原住民把砍下來的樹扛回來,以避免損壞樹枝,而勞役工作未能配合原住民農耕及打獵期,使其農耕活動及授獵活動受到影響。日本人又故意到原住民發源聖地「西仔希克」去採伐建築用材,如此種種是故,讓原住民對日本人埋下仇恨。
另外,日人為了防止原住民抗日意識,並且加強對原住民的控制,所以鼓勵駐在山地的日本警察和原住民頭目的女兒結婚,也就是「和蕃」政策;然,日本警察對原住民婦女常有始亂終棄的情形,例如莫那魯道的妹妹即遭此不幸,莫那魯道因此痛恨日本人。還有,日本人極不尊重原住民婦女,時常玩弄原住民婦女,甚至欺騙原住民婦女至日本從事賣娼工作,使得原住民對日本人的仇恨更是加深。
霧社事件的爆發
如此種種,終於讓原住民同胞忍無可忍,決定在1930年10月27日起義。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為紀念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於台灣而舉行「台灣神社祭」,霧社地區照例舉行運動會,泰雅族人認為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時機;於是莫那魯道率領6個部落的族人,趁著清晨破曉時分,山地警察及其家眷尚在酣睡之時,首先發難,其後兵分多路,分成數隊陸續襲擊日本人所在據點,並切斷所有對外交通及通訊設備。
此一抗暴事件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與軍隊進攻霧社,鎮壓起義山胞。29日,日本人攻克霧社,抗日原住民分成兩線退守部落,莫那魯道率領其中一線於31日在馬赫坡社與日人對決。到11月2日馬赫坡社被日人佔領後,起義原住民退入山中苦戰;為了避免消耗糧食,並且讓勇士無後顧之憂和日人對抗,婦女們更帶著幼童一齊上吊自殺。12月初,對日作戰已經超過40天,勇士們陷入飢寒交迫、彈盡援絕的窘境,莫那魯道見大勢已去,遂於妻兒死後,在斷崖上持槍自殺。
霧社地區的泰雅人,認為其祖先誕生於巨木之中,故在面對死亡煎熬時,選擇上吊於巨木之下,讓靈魂回歸祖靈。從當時日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樹木吊死了很多人,悲慘不已。
莫那魯道屍體沒有完全腐化,一半變成木乃伊,在霧社事件4年後,被狩獵的山胞發現,日人將其送到台北帝大當作人類學標本。民國62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其遺駭恭回霧社安葬,並建有霧社起義碑,以供世人永遠緬懷。
事件經過
莫那魯道的父親魯道巴伊不滿日人的威壓,曾多次計謀抗日,不 幸都
未能成功,莫那自承續父職後,亦每思俟機發動革命。日人為安撫原住民,招待各族部落領袖前往都市參觀,使他們感受文明的氣氛,見識開發的重要,甚者安排前往日本觀光。
1911年初
,莫那魯道奉命渡海到日本,瞻仰建設,此行使他發現台灣
的日警不若日本本土警察整齊,平日恃勢凌人的態度,簡直人人得而誅之。
他於1920年相1925年
,曾兩次計畫反日,可惜皆因事機不密,被日方偵查得知,功敗垂成,也因此他有「不良蕃」的被
列管記錄。
日人為攏絡原住民,鼓勵職員、警員相部落有權勢者家庭的女子通婚,即所謂「蕃婦妻帶獎勵」。日本巡查近藤儀三郎即娶莫那魯道之妹特娃斯魯道為妻,可是近藤始亂終棄,遺棄特娃斯而逃走,後來她雖然改嫁,因生活窮困,所生二女均病死,莫那於心難忍,對日本人痛恨更深。
日人不僅淫辱婦女,平日也凌虐剝削原住民,非但給付的工作沈重,工資不多又經常遲延,終使原住民痛心疾首,屢思報復。
1930年10月7日
, 莫那魯道長子塔達歐參加族中友人婚宴,招呼日本巡查吉村共飲,不僅未被接受,且被責滿手污穢,以致引起衝突,發生鬥毆。事後莫那魯道為表示其子行為失禮,親送粟酒至駐在所給吉村表示謝罪,竟然遭拒,令他覺得老是低聲下氣,必成軟土深掘之患。
1930年10月27日
,是霧社公學校每年定例舉行運動會的日子,悲慘壯烈的「霧社事件」終於發生。泰雅族人在莫那魯道
策劃下,乘機襲擊在場觀禮的日本官警及住民,血肉橫飛的現場造成了 136名日本人死亡 (其中誤殺看日服的台胞2人) 。
霧社起義成功後,泰雅族人即切斷各通往外地的電話線,另派一隊進攻至眉溪,翌日仍退守霧社。台灣總督府聞訊大為震驚,即發出征伐諭告,從台北、新竹、台南各地,調動大批軍警,圍攻霧社。抗暴的原住民且戰且退,最後據馬赫坡溪上游馬赫坡大岩窟天險與日軍周旋,使日軍進攻不能得逞,而呈僵局。
日軍一面以飛機撒散傳單勸降,一面唆使萬大社原住民參戰;但起事的泰雅族人都抱定了抗戰到底,視死如歸的不屈精神,拒絕投降。
日軍派被俘的莫那魯道之長女攜酒餚入岩窟勸降,也沒有 效果。陸軍部隊屢攻不克,竟不惜採行違背國際公法的不人道戰爭利器採用會使皮膚產生水泡,逐漸腐爛性命的毒瓦斯,來 對付原住民,「沾上了毒瓦斯的草,馬上變黑,然後脫水枯萎,連螞蟻也難以倖免」,這種慘酷的武器﹝日人稱其科學攻擊武器意即為催淚瓦斯﹞,令莫那魯道也知悉大勢已去。
1930年12月1日
,莫那魯道將所部馬赫坡、波阿倫二社眾交給塔達歐莫那,率家族21人走至部落西南方「開將」附近的一間小屋,先將其妻及二位孫子槍殺,以免落人日人之手,而 後火燒小屋焚屍,自己走入森林之中,開槍壯烈自殺。
霧社事件持續了50餘天,日軍才以勝之不武的方法枚平這一場戰爭。莫那魯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抗暴行為,總督府甚 為驚駭,唯恐動搖人心,一意加以掩飾。
事後,日人為尋找莫那魯道之屍首,通尋山谷均無所獲,越數年,於1934年
始為狩獵者無意中發現於岩窟內,驗其遺物,確為莫那其屍骨無疑。
日人深為痛恨這位領導霧社泰雅族反日的人,其遺骸先送台中州理蕃課,經過一段時期,再送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作為學術參考標本。
1953年
,被做為標本的莫那魯道遺骨始得歸葬家園,在霧社建立莫那魯道紀念墓園,以慰其忠魂英魄。
莫那魯道的生平
莫那魯道(Mona Rudao)
○1882年出生於霧社
○泰雅族馬赫坡社人,為馬赫波首領魯道巴伊(Rudao Bai)的長子
○於1930年10月27日領導霧社族人起義抗日,爆發震驚島內外的「霧社事件」
○1930年12月1日,莫那魯道持槍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