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灣經驗

台灣經驗

      什麼是台灣經驗?簡單的說,就是先發展經濟,然後再政治改革。台灣經濟發展,並不是一下子就成功了。事實上,當年尹仲容採取的是計畫經濟,而且是指導的計畫經濟,而非命令的計畫經濟。所以,尹仲容極力提倡發展民營工業,也主張國營事業要開放民營。但是,他卻主張政府必須把國營事業經營好了,才開放民營。這個論調曾引起不少人的反對。其理由是,政府要把國營事業轉移為民營,就是國營事業本身經營不善。如果政府把國營事業經營的很好,就沒有開放民營的必要。但是,尹仲容還是堅持這個原則。然後,四十七年外匯貿易改革,使臺灣對外貿易激增,經濟快速發展,國民平均所得逐年大幅度增加。

       我們台灣經濟發展,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參考理論就是亞當.史密斯的自私心裡、自由競爭,價廉物美,放任政策等等。

       在大陸時,我們太不重視經濟問題,這也難怪,當整個大陸政治、軍事、社會不安的時候,哪裡還有能力關心到貧富不均的嚴重問題?只有追求個人的享受,沒有關心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政府撤退到臺灣來,痛定思痛,就大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不論如何,我們的計劃型的自由經濟也好,李國鼎先生在「口述歷史」中的指示性經濟計劃也好,實在促進了我們經濟高度的發展,帶來了幾百餘億的外匯底存。我們的心中,應該洋溢著一種自尊的感覺,為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四十多年,在整個臺灣經濟發展上花上了不知多少的心血所得的成果!這就是從大陸經濟失敗找到經驗。

計劃型自由經濟

       其實,臺灣經濟發展,既是完全的資本主義的路線,也不完全是民生主義的路線。臺灣經濟發展政策,完全是尹仲容「計畫型的自由經濟」。

       他主張開放國營業轉為民營,發展民營工業來帶動工業現代化。但是,他又不主張臺灣經濟自給自足。他曾說過,我們有好的蓬萊米可以外銷,為什麼不外銷?我們也可以進口泰國米。

       他的經濟發展是有計畫的。但是,這只是一個發展的方向,政府在這方面多做指導的工作,讓民間去做,而不是政府在計畫中,來分配工作的。

       尹仲容的基本的經濟思想是什麼?在他的自述中有一段非常清楚的說明:「我一向把政策看作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一套方法,而問題則是從實際環境中產生的。所以政策絕不能脫離實際環境而自承一套,換句話說,必須要針對環境,針問題,來擬定政策。」

技術官僚和改革措施

       技術官僚是什麼?李國鼎的「口述歷史」中有一段:「據統計,臺灣財經決策核心計四十三民最有影響力的技術官僚,其中十人擔任財經首長,分別是嚴家淦、尹仲容、楊繼曾、李國鼎、俞國華、俞鴻鈞、徐柏園、蔣夢麟、沈宗翰和孫運璿。」這些技術官僚,在四十年前,臺灣經濟發展過程,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些技術官僚,都有新的思想、新的見解、新的抱負為國家社會的將來,肯努力去做。王昭明說過一句話:「傻瓜和傻勁,造就臺灣奇蹟。」傻瓜是指誰?就是當年的這批技術官僚。傻勁是指誰?也是這批技術官僚的工作精神。   

來源:
http://www.lib.ncu.edu.tw/kuo/nomiracle.htm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