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建築之防震科技

建築之防震科技

隨著近年來三大都會區建築市場的蓬勃發展..
許多建商也不吝於投入更多心力.. 引進最新的建材、技術及工法..
營造出更加吸引消費者的豪宅市場..

針對大多數消費者最重視的結構安全問題..
業者不僅要求在結構設計方面符合國內耐震設計規範..
甚至從美、日等先進國家引進了制震系統..
用以提高建築耐震級數.. 保障居住者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增加居住舒適性

隔震系統

在制震系統廣泛應用於北台灣建築市場的同時.. 另一種防震科技 - "基礎隔震系統" 亦開始由日本引進台灣

簡單的說.. 基礎隔震系統是利用設置一介於結構基座及基礎之間的隔震層來阻隔或吸收部份地震能量..
減少地震進入地面上結構物的比例、減少搖晃程度.. 並且避免過大層間變位所造成的建物損壞
這種隔震建築設計原理最早起源於紐西蘭..
而其早期應用則是從橋樑結構開始.. 再逐漸推廣應用於建築結構
目前最廣為應用的隔震材料有 "積層橡膠" "鉛心橡膠" 及 "高阻尼橡膠".. 等

實務考量

若以大地震來臨時.. 安全性的考量而言
適當規劃之隔震系統可以發揮以柔克剛的效果.. 大幅降低傳入結構的地震力
使建築物不因地震而影響其正常運作機能..
日本甚至有採用複合式防震科技於同一棟建築物中.. 達到多重防護的效果
雖然基礎隔震系統之效果已被證實..
但與制震系統相比.. 具有較多的限制條件及考量因素.. 設計上也特別繁複
其中最重要的是隔震系統並不適用於軟弱土層及土壤液化潛能高之地區..
若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陷.. 整個建築可能發生傾倒而導致災難性的意外..

條件限制

結構工程專家並不建議瘦高型建築採用隔震系統以預防過大的傾倒彎矩發生..
否則.. 應以地盤改良或深基礎的方式預先規劃..
另外.. 地震時隔震層水平位移較大.. 必須預留與相鄰建物之間一定的淨空
以避免地震時與鄰屋發生碰撞的狀況..
而相關地下管線也要配合使用特殊彈性接頭處理..
在建築物開始使用後..
必須定期檢修並需預防隔震系統因水災或環境溫度變化等可能使隔震材料產生變質現象的情況發生..
若經檢修後發現有局部置換之必要性.. 其工程之複雜性及對居住者所造成的不便程度可想而知

特殊建築

綜合各種因採用隔震系統所必須施作之配合性工程..
使得採用隔震系統之建築成本.. 至少比一般制震建築高出兩成以上
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及適用性..
一般豪宅大樓在經濟性及使用性的考量之下.. 則以耐震設計加上制震系統佔絕大多數

安全保障

以台灣建築市場而言..
消費者要求的不外乎精心的建築規劃.. 嚴謹的結構設計與良好的施工品質..
而防震科技的推廣更提供了多一層的安全保障..
但因為相關專業技術相當複雜.. 消費者除了要多看多問..
了解制震阻尼器或基礎隔震系統設置位置及數量..
藉以判斷是否僅為廣告效果而局部樓層少量設置..
也可以要求建商提供專業機構.. 如結構技師公會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認證文件及耐震標章
最終是要慎選有長久信譽的優質建設公司..
畢竟買屋是一般民眾一生中最大額的金錢支出..
萬一交屋後有任何問題發生.. 這些公司比較有解決問題的意願及能力
對於消費者而言才是最好的保障..


範例圖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