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研究所推甄之路,如何找出我的競爭優勢?

研究所推甄之路,如何找出我的競爭優勢?

許多同學在大四那年都會面臨升學或就業的問題,其中,一部分的同學選擇要繼續就讀研究所,而通常最先遇到的就是研究所的推甄考試,其時間大約介於每年的十月份到十一月份之間。一般來說,在推甄報名的幾個月前,甚至是在七、八月的暑假,同學們就會有躍躍欲試的心態,個個摩拳擦掌,努力的準備推甄所需要的書面資料。

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書面資料的準備,當然,各校對於書面資料的要求,基本上大致相同,包含個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成績單、推薦信和其他有助於審查之資料(如著作、獎狀、社團、志工、證照等)。其中,同學問題最多的就是在自傳以及讀書計畫的部份,其可能有幾種情況產生,例如,不知從何下筆、篇幅太少或是太冗長、沒有重點或重點太發散等。
當遇到上述這些狀況時,建議同學在撰寫自傳前,別急於下筆,多花點時間「思考」,然後再有條理的撰寫。但是,問題來了,要如何思考呢?可從幾個方面著手:

從自己現有的「寶山」中去挖掘出寶藏:
何謂「寶山」呢?那就是由你個人多年累積下來的成果,例如,在校成績、幹部經驗、社團經歷、競賽成績、考取證照、製作專題、營隊參與、特殊經驗等,從中去尋找你的優勢所在。舉例來說,有些人在大學時有參與國科會的研究計畫,則這就是其優勢,此經歷也能讓書審的教授認為你有從事研究的能力;有些人在大學時,有參與政府與學校合作的計畫,因而在國外待了一段時間來進行一些研究,這也是一種優勢,同學在撰寫時,便可以盡量在這上面著墨。

再從欲推甄科系的「師資名單」著眼:
為什麼?基本上到了大四,要推甄的同學本身大約知道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例如,念資訊科學系的同學,對於「數位學習」方面的議題較有興趣,則可以花時間蒐集有哪些系所的教授在此領域從事相關的研究,這時,各學校系所網頁的師資名單就派上用場了,當整理好所有的學校系所名單後,然後再從中萃取出自己想就讀的學校來準備推甄。
有同學會提出質疑說這樣做有好處嗎?會不會浪費時間?其實不會,因為一開始你確立了自己未來在研究所想研究的方向之後,在自傳或讀書計畫中的撰寫上,你可以透過自己現有的「寶藏」去和數位學習去做連結。例如,有些同學在大三時,修習與數位學習相關的選修學分或是參與數位學習相關的研討會、比賽、活動等,都可用以證明自己對於未來的研究方面是有計畫性的,加深了書審教授的印象。
再加上,其系上的教授又有從事此領域的相關研究,那可說是「正中下懷,投其所好」,進而讓自己錄取的大大的機會提高。因為教授在選擇學生時,除了考量學生本身的基本條件外,教授也會選擇跟其研究領域類似的學生作為錄取的考量,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選擇幾個關鍵優勢,強調用以作為整篇自傳的核心主軸:
當決定好推甄的系所後,同學也對自己所擁有的優勢了若指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時,就要開始構思整篇的所要表達的重點,同學可以先以三、四個重點去做鋪陳跟架構,太多或太少都不適宜,畢竟太多重點,會讓整篇自傳的重點發散,而讓書審的教授看不到重點;若重點只有一個,可能導致在內容上過於缺乏,無法有力的說服教授。當然,在有了核心主軸之後,再來下筆撰寫自傳以及讀書計畫就會比較事半功倍,撰寫上也比較有層次、條理。

總而言之,只要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對於研究所的推甄,無論是在書面資料的準備上亦或是口試關的問題回答上都能迎刃而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