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戰國歷史:范睢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戰國歷史:范睢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公元前268年,一個人從齊國逃到秦國,他的到來對秦國的命運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這個人就是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戰略的范睢。

  范睢(?-前255年),字叔,原為魏國人,游說諸侯,想臣事魏王,但因家貧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就通過魏中大夫須賈入朝,隨從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很欣賞他的口纔,賜給他許多財物。須賈因此懷疑他透露了魏國的情報,回來後告訴魏相魏齊,范雎被下獄治罪,後來他用裝死的辦法逃到了秦國。

  范睢入秦時,戰國群雄已經爭戰了二百多年。齊、楚、韓、魏、燕、趙等國在戰爭中實力大損,國勢衰微。而秦國自商鞅變法、奪取西河形勝之地後,一直根據天下形勢和各國關系的變化,以外交配合軍事,交替實施東進和南下的軍事行動,並奪取了巴、蜀。由秦國擔當統一全國、結束割據的歷史重任的形勢日趨明朗。戰爭目標已由稱霸諸侯演變為統一天下。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范睢適時地向秦昭王獻上了他的『遠交近攻』戰略。

  范睢首先向秦昭王分析了秦國面臨的形勢。他說,秦國四周有要塞可守,北邊有甘泉、谷口,南邊有涇水和渭水,右邊是隴西和巴、蜀,左邊是函谷關和崤山,有上百萬善於衝鋒陷陣的軍隊,有戰車上千輛,國內老百姓害怕內斗,卻勇於為國家奮戰,局勢有利時可以出關征討,形勢不利時則可守關拒敵。秦國依靠自己得天獨厚的地利、人和與強大的軍隊等優勢去控御其他各國,就好比凶猛的獵犬去擒獲跛足的兔子,稱霸天下的大業可以很容易地成功。但是,秦國至今還偏居西隅,霸業未成,原因何在呢?范睢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秦國戰略上的失誤。范睢大膽指出,秦相穰侯(魏冉)派軍越過韓、魏攻打齊國,這是大大的失策。派出軍隊少了,不足以給齊國造成損失,派出軍隊多了,則有損於秦國。秦國打算盡量少派秦國自己的軍隊,而盡可能讓韓、魏兩國的軍隊拼死攻打齊國。這樣實際上是想讓韓、魏兩國犧牲兵力,於理是不通的。現在如果發現同盟國並不對我親善,而越過他們的國家去攻打另外的國家,是做不到的。因此,范睢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戰略,即對距離秦國遠的,就拉攏結交,對離秦國近的國家,要集中力量去攻擊它。這樣,『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

  范睢進一步指出了實施遠交近攻戰略的具體步驟。他建議先親韓、魏以威服楚、趙,從而迫使齊國親秦,然後回過頭來再消滅韓、魏。范睢分析說,當今天下,韓、魏兩國居於中原之地而為天下的門戶。秦國要想稱霸天下,必須跟處於中原的國家搞好關系,然後纔可以對付南邊的楚國和北邊的趙國。楚國強大了,我們就去親近趙國;趙國強大了,我們就去親近楚國。楚、趙兩國都歸附於秦,遠方的齊國就會對秦國有所害怕,會派使者帶著貴重的禮物來巴結秦國。一旦齊國也屈服了,我們就可趁機收服韓、魏兩個國家了。秦昭王深信范睢之言,拜他為客卿,一起謀劃用兵攻戰之事。范睢的遠交近攻戰略為秦國蠶食六國、各個擊破指明了方向和步驟,正如元人吳師道在《戰國策校注》中所說:『秦卒用此術破諸侯,並天下。』

  此後,遠交近攻成為我國歷史上各政治勢力進行多極斗爭的重要戰略策略之一。在冷兵器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利害關系主要表現在對人口和土地的佔有上,由此引起的各種矛盾往往在鄰國之間發生。另外,當時各國沒有遠距離殺傷武器,缺乏遠程運輸工具,即使強者也難以『越國以攻遠』,而只能是蠶食漸進,逐步擴張。近代以來,軍事技術的發展,部隊投送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的提高,使遠攻成為可能。『遠交近攻』作為一種地緣戰略,其地位雖已遠不如古代那麼重要了,但仍是各國制定國家戰略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

  應當指出的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徹底擯棄了『遠交近攻』的傳統思維,奉行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與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平共處。但當敵人對我實施侵略時,不管是來自遠處還是近處,我都應做好堅決反擊的准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