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國歷史 簡牘與帛書

中國歷史 簡牘與帛書

一、史料、新史料
史料:是研究歷史和編纂史書所需的材料
新史料:是指傳世文獻未記載或記錄的史料。二十世紀中國出土的新
史料很多,其中甲骨文、簡牘、敦煌文書及內閣大庫檔案,被稱為四
大新史料。


二、簡牘及帛
在紙未成為普遍的書寫用具前,人們用來作為書寫的用具以簡牘和
帛為主。從字面上看簡是竹簡;牘是木牘。事實上並非如此,在文獻
的記載,簡和牘是互通的,簡是牘,牘也是簡。現在的分法是,在一
枚簡上書寫兩行(含兩行)文字以下稱為簡,超過兩行的稱為牘。

帛是絲織品,在中國古代文獻的記載上有各種不同的稱法,例如:絹、
錦、綺、羅、縠、等。寫在帛上的書籍或書信,就是帛書。

簡帛於何時開始用於書寫?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考古的發現顯示,
大約是在春秋戰國之世至晉代。不過,雖然無春秋戰國之前的簡帛實物
出土,但不能因此斷言在之前未將簡帛用諸書寫。晉代以後,簡帛漸廢,
至隨唐以後,僅有邊疆民族使用,考古發現,即有吐蕃木牘、西夏木牘。
大體而言,簡牘的使用,上下延續約兩千年之久。


三、簡牘和帛書的出土
(一)簡牘的出土
在簡牘使用的時期,即有簡牘的出土。因為秦始皇焚書,禁止人民私藏
詩書,所以有人就將詩書藏起來,到漢代除令後,才陸續被發現或拿出
來。著名的例子有魯王壞孔宅,發現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
《孝經》。另外,晉代在及汲郡魏襄王墓中也出土了《(竹書)紀年》、
《穆天子傳》等大批古籍。

進入二十世紀簡牘出土的數量大增。1900年5月,英籍探險家斯坦因展開
第一次中亞考察。1901年1月抵達尼雅,並發現40餘枚漢文簡牘及524枚
佉盧文木牘,這是二十世紀首發現的簡牘。

目前簡牘出土於西北的新疆、甘肅外,在內地的陜西、河北、河南、湖北、
湖南、江蘇、安徽、廣西等地均有發現。

在時代的區分上,有戰國簡(楚簡)、秦簡、漢簡、吳簡、晉簡。戰國簡
以湖南長沙仰天湖楚簡、河南長臺關楚簡、湖北的望山楚簡、包山楚簡、
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買回來的楚簡較著名。秦簡以睡虎地秦簡及
里耶秦簡數量較多。漢簡多數出土在漢代邊境烽燧,例如:居漢簡、懸泉
漢簡;內地墓葬出土者,以湖北鳳凰山、張家山、湖南馬王堆、江蘇尹灣、
安徽阜陽較著名。吳簡為長沙走樓吳簡。

(二)帛書的出土
1908年斯坦因曾在敦煌發現兩件帛書信及一片素帛。但最重要的是1942年
出土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及1973年12月出土的馬王堆三號墓帛書。此外,
還有一些零星的帛書信。

四、簡帛的內容
(一)簡牘的內容
簡牘的內容有典籍、詔書律令、屯戍文書、鄉里行政文書、
冥間文書、私文書等。

典籍部分:
如以傳統的四部分類來看可說經史子集都有。經部的書有《儀禮》、
《詩經》、《易經》、《論語》;史部有《編年紀》、《史記》殘簡;
子部有《老子》、《莊子》、《文子》、《孫臏兵法》、《孫子兵法》
及《日書》;集部有《神烏賦》。

詔書律令:
詔書有漢武帝遺詔,元康五年詔書等。律令有睡虎地秦律、張家山漢律。

屯戍文書:
為邊郡屯戍軍隊遺留的相關文書,主要見於敦煌漢簡、居延漢簡、和懸泉漢簡。

鄉里行政文書:
鳳凰山漢簡有徵收算賦的記錄、尹灣漢簡有東海郡吏員編制、走馬樓吳簡的
〈吏民田家莂〉是稅收的記錄。

冥間文書:主要是告地策。

私文書:有書信、名刺(謁)、遺冊。


(二) 帛書的內容
1.楚帛書:
楚帛書僅一幅,但其內容可分為幾部分來說明。中間的兩段文字,一段
談日月四時形成的神話,特別是屬於楚國始祖的傳說活動,也提到一些
傳說中楚國始祖。另外一段談的是天象災異。

四周的十二段文字則規定了一年中每一個月的宜忌,如某月可否用兵,
某月可否嫁娶,某月可否朝會諸侯等,每段文字各一幅神圖。帛書的四
角上有著青、赤、白、黑四色的樹枝圖像,用以表示四方。

2.馬王堆帛書的內容:
(1)《老子》和附寫的古佚書:
《老子》有甲、乙兩本。兩本的文字基本一致,與今本的顯著差別有三:
A.《德經》在前,《道經》在後;B.《德》、《道》二經分別連書,
沒有分章;C. 句末往往多出「也」、「矣」等字。《老子》甲本後的古
佚書都沒有篇題。整理者依據內容將之定名為《五行》、《九主》、
《明君》、《德聖》。《老子》乙本前的古佚書都有篇題,分別是
《經法》、《十六經》(或稱《十大經》)、《稱》、《道原》。

(2)帛書《周易》:
由經和六篇傳組成,經即六十四卦,傳則包括《二三子問》《繁辭》、
《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等六篇。

(3)《春秋事語》:
它的一部分內容和《春秋》三傳、《國語》等古書相近,記載燕國和晉
國發生戰爭的相關事蹟。

(4)《戰國縱橫家書》:
主要按國別分類編排蘇秦活動的史料,部分內容見於司馬遷《史記》和
劉向所編《戰國策》。

(5)醫學古佚書:
醫學古佚書有十種,均無篇題,現在所見名稱都是整理小組所命名。
分別是:《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卷前古佚書四種:
《足臂十一脈灸經》甲本、《陰陽十一脈灸經》、《脈法》、
《陰陽脈死侯》;《雜療方》;《養生方》;《胎產書》;引導圖前
佚書兩種:《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另有導引圖一幅。

(6)數術類古佚書:
有六種十篇,分別是:《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有圖有文)、
《相馬經》、《刑德》甲、《刑德》乙、《刑德》丙、《陰陽五行》甲、
《陰陽五行》乙、《出行占》、《木人占》。

五、簡帛的史料價值
(一)在學術思想研究上的價值
自秦皇焚書之後,中國古代典籍仍不時遭受人為及天災的損毀,所以先秦秦漢的典籍流傳至今者,完整著固有,但殘缺不全者或全部散佚者亦有。出土簡帛中有大量的典籍,對學術思想的研究提供莫大的助益。這些典籍有的有今文可供比對,有的則為早已亡佚的先秦秦漢典籍,它的價值大約可以從三方面來討論。

1.散佚古籍得以重見:
由於秦焚書及項羽焚咸陽,致秦漢之際典籍散佚嚴重,許多古籍因而失傳。
簡帛的出土,使許多失傳兩千年的古籍得以重見,使我們能再見到這些古籍。例如:《莊子˙徐無鬼》和《呂氏春秋˙觀表》都有關於相馬技術的記載,但是如何相馬不得而知;《漢書˙藝文志》中數術類的形法家有《相六畜經》三十八卷,也沒有指明是否有《相馬經》,現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有《相馬經》,說明有關相馬技術是有根據的;臨沂銀雀山漢簡有《相狗經》,《漢書˙藝文志》的《相六畜經》的內容應該包含相馬與相狗的技術。又漢代流行的今文《儀禮》立於官學,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有大戴(即戴德)、小戴(即戴聖)與慶普三家,現僅存大、小戴本《儀禮》,慶氏本早已失傳。今武威儀禮簡的發現,其篇目次第與大、小戴本《儀禮》不合,字句也有差異之處,故整理者認為這是失傳的慶氏本《儀禮》,使早已失傳的慶氏《儀禮》得以重見天日。

2.有助了解先秦秦漢學術演變與發展:
簡帛典籍中有許多今本可供比對者,亦有未見於今的散佚典籍,因此這些典籍的發現有助於釐清先秦秦漢學術演變與發展。《老子》一書今本都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出土後,使我們了解到《老子》在漢代的傳本與今本反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現在更因《郭店楚墓竹簡》的刊布,說明《老子》的最早傳本可能是不分《德經》《道經》的。漢代《詩經》的流傳,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說法有六家,所謂六家係指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中的齊詩又有「后氏」、「孫氏」之分。但阜陽漢簡《詩經》與這六家的經文多有歧異,故整理者認為它可能是未被《漢書˙藝文志》著錄而流傳於民間的另外一本。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它可能是楚國留下來的另一種版本。這讓我們認識到《詩經》在漢代的流傳是多元的。又《漢書˙藝文志》兵權謀類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及《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說法,吳孫子就是孫武;齊孫子就是孫臏,但《孫臏兵法》早已散佚不存,所以長期以來對孫武及孫臏二人,有人認為是同一人;也有人認為孫武是虛構的,對《孫子兵法》一書也有不同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是偽書。由於臨沂銀雀山漢簡同時出土《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證明《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是兩部不同的兵書。孫子和孫臏確有其人,對釐清兵學思想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3.有助於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籍:
簡帛出土的典籍,不論是已散佚或是尚有今本可供比對的典籍,它們在學術思想研究上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用來校讀傳世古籍。前述《武威漢簡》一書中就附有部分篇目的今本與簡本異文對照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中也有「老子甲乙傅奕本對照表」,《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亦有「《毛詩》、《阜詩》對照」,這些對我們校讀古籍都有莫大助益。

(二) 增進對歷史事實的認識與研究:
出土簡帛以詔書律令、屯戍文書、鄉里行政文書等官府文書檔案居多,另有少數的散佚史籍,對增進歷史事實的認識語言就上有很大的幫助,大體而言,可從兩個方向來論述:

1.可補正史書記載闕失:
秦宗法家學說,厲行法治,兩千餘年來囿於漢儒之說,都認為秦法嚴苛,實情到底如何?因秦法律流傳至今者殘缺不全,始終是個謎,至睡虎地秦簡出土後而真相大白,使我們對秦法的具體條文及審訊、量刑制度稍有認識。同時睡虎第秦簡尚可供研究秦政治、軍事、社會之資。例如:睡虎地秦簡中的〈編年記〉,學者曾指出,有正《史記》、補《史記》解決史實矛盾及解決諸家之疑難等史料價值,茲以范雎為例說明,范雎於何年去世,《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並未明確記載,〈編年記〉則記載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張(范雎化名)死,可補《史記》記載所不足。漢代為了防禦匈奴,在北邊及西北邊境建立防禦陣線,並派兵駐守,謂之屯戍。這種屯戍制度在文獻的記載很不詳細,所以長久以來對於此制度缺乏了解。但據「居延漢簡」中有關防禦設置的紀錄,部分地恢復了漢代居延邊塞的防禦組織系統,其指揮體系為:

(郡)太守-(部)都尉-(障)候-(部)候長-(隧)隧長

細言之,障(或塞)之最高長官曰「候」(或稱「障候」、「塞候」),「候」治事之府署曰「候官」(簡稱「官」);「候」所治之城曰「候城」,或稱「障」(此為狹義解釋);「候」所肩負之守禦區曰「障」或「塞」(此為廣義解釋)。其下「候長」所肩負之守禦區曰「部」,「部」之最高長官曰「候長」。每個候長下轄若干隧,隧的長官曰「隧長」,隧長所肩負之警戒區亦曰「隧」。除邊郡防禦組織外,邊郡的烽火制度、文書傳遞郵驛系統等也大部可重建。

2.解決史實之矛盾與疑難
出土的簡帛,不僅可補正史書記載闕失外,亦可解決史實之矛盾與疑難。例如:《史記˙六國年表》載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擊魏華陽軍,芒卯走,得三晉,斬首十五萬。」〈韓世家〉及〈白起列傳〉所言同此,但〈秦本紀〉及〈趙世家〉卻繫之於三十三年,二者前後相差一年。清人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認為〈秦本紀〉為誤,應從三十四年之說。睡虎地秦簡的〈編年記〉說「卅四年,攻華陽」,正可證梁氏說法,秦攻華陽當在秦昭王三十四年,〈秦本紀〉及〈趙世家〉不可從。又《史記˙秦本紀》云:「四十八年,˙˙˙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而〈白起列傳〉說:「四十八,˙˙˙秦分軍為二,王齕攻皮牢,拔之。」說王齕所攻伐的僅有皮牢,武安不在其內。梁玉繩亦認為〈秦本紀〉「武安」二字,應當根據〈白起列傳〉刪掉。睡虎地秦簡〈編年記〉說:「飢八年,攻武安。」可見秦昭王四十八年的確出兵攻打武安,〈秦本紀〉的記載是有所本的。〈白起列傳〉旦言皮牢,不及武安,恐怕是省略。


(三)研究社會史的重要史料
簡帛對社會史研究的史料價值,可分社會經濟與社會生活兩方面來敘述。

1.社會經濟
社會經濟涵蓋的範疇很廣,舉凡勞動力、雇傭關係、商業活動、物價、貰貸、租賃等等皆是。於此僅舉物價一項為例,物價在任何時期都是一個大問題,在漢代亦然,王莽改革時曾設立均官,目的即調控物價,說明當時候物價是經濟的難題。物價在漢代文獻上雖有零星記載,但不足以反映實情。在漢簡中卻不乏有關物品的具體價格,因此可補史籍的闕漏。大體而言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物品的價格都可查到。例如:馬一匹約值五千錢,漢代一個中等家庭的財產約十金,即十萬錢,一匹馬的值,是一個中等家庭財產的二十分之一。

2.社會生活
現時台灣上有人在生產時先擇定時日剖腹,以求吉兆。這種以出生時日判定生子未來兇吉的風氣,在先秦時已形成,載於睡虎地秦簡《日書》甲

甲種有生子章按天干地支相配,指六十四日之間生子的吉凶情形,例如屬於吉祥的有:「辛巳生子,吉而富」、「癸丑生子,好水,少疾,必為吏」、「甲寅生子,必為吏」、「己未生子,吉」;屬惡兆者有:「丙子生子,不吉」、「己丑生子,貧而疾」、「庚子生子,少孤,污」、「丁未生子,毋(無)母,必賞(嘗)獗(繫)囚」。除此之外,今日民間在婚喪、動工、探病時往往要擇日,這種時日忌宜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中也有,例如《日書》乙種:「正月:營室,利祠。不可為室及入之。以取妻,不寧,生,為吏。」、「病:凡酉、午、巳、寅,以問病,必代病」,這種說法現在也有。

(四)科學技術
出土簡帛資料中也反映出先秦秦漢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情形。例如:馬王堆的《五星占》是有關五大行星運行的記載;醫學古佚書內容包羅萬象,有醫方及內外婦兒和五官科病症的多種療法;另外還有醫學理論、養生、行氣及健身的各項記載,其中《五十二病方》還有目前我們所知的最早有關痔瘡的外科手術紀錄;武威醫簡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的藥物學、方劑學、治療原則、用藥劑量、調護工作、漢代藥價等提供寶貴的資料。里耶秦簡、敦煌漢簡及居延漢簡記載的九九術及張家山出土的《算數書》,對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