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魯凱族

魯凱族

(一)魯凱族文化
(1)發現:
    魯凱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南段兩側的山區,也就是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及台東縣卑南鄉。相傳祖先由台東的海岸上岸,隨即向山上走,來到中央山脈南段的肯杜爾山定居。過了一些時日,部份族人在部落領袖領導下,由一隻通靈的雲豹領路、老鷹在空中引導,翻山越嶺來到舊好茶,雲豹停佇良久,不肯離開,族人遂在舊好茶建立了部落。
高雄縣茂林鄉的魯凱人則有不同的起源傳說,他們發源於茂林鄉境內,又因為緊鄰布農、鄒、平埔等異族,因此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受到外來的影響較深。其社會組織是一種社會階層制度,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男繼承。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相同,但在嗣承上,魯凱族只有長男可以;而排灣族則長嗣即可繼承,不分男女。因此可以說,魯凱社會階層制度是長子繼承制度造成的。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極為相似,在日據時期,曾被規劃為排灣群。
但至少有下列幾點的差異性:
● 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
● 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魯凱族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排灣族則是兩性平等的社會。
● 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且有擴大的企圖心。魯凱族的貴族權力分與直、旁系的親屬而逐漸削弱。
● 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
● 魯凱族為側身葬或直放葬,排灣族為屈肢葬。(與山海共舞原住民 秋雨文化 魯凱族的另一個標誌是百合花的配戴。百合花象徵著女子的純潔與男子的狩獵豐碩。在婚前如果發生親密關係,該女子就沒有資格配戴百合花。百合花只能側戴,只有頭目階級的人才能花心向前。除了真正的百合花以外,族人也利用現代的紙材剪成花瓣的形狀,放在額前,是另一種人造的百合花意象。
魯凱族的社會階級共分為四個等級:
● 大頭目:是部落的大地主,擁有土地、獵區、河流。代表部落參與外社的公共事務。平日以收納賦稅為主。
● 貴族:為大頭目的近親,又分為二頭目及其他小頭目。可以耕種土地不必納稅,也可以沿用貴族的名字。
● 士: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為有特殊功績的平民或有特殊才能的村民,如雕刻匠、打鐵匠。頭目會賜予他某些權利如戴羽毛、有階級的花環。
● 平民:多為佃農,向大頭目租地耕作。平民有向頭目納稅的義務,納稅的內容不是金錢,而是自己耕作收成的小米、花生之類的食物;或是狩獵的肉品。魯凱也盛行同階級聯姻的觀念,不同階級的婚姻關係也產生升降階級的情況。
(2)文化特性:
    魯凱族的文化以刺繡、木刻(石雕亦多)藝術見長,雕刻常見於房屋棟樑或各種用具;魯凱族石板屋也是一大人文特色。
    魯凱族的傳統住屋是相當具有山地文化的「石板屋」,其所用的石材,係以當地出產之黑灰板岩和頁岩,先經簡易加工後成為趨於規則片狀之石板,然後堆砌而成具有民族特色之住屋。一般人居住的石板屋,三星期可以完工,貴族居住的石板屋,比較講究,除了住屋以外,平時聚會的廣場,家中屋頂上的木雕,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魯凱族人的文化裡,山川地物也有公母陰陽,因此,魯凱族的雕刻藝術品都有公母陰陽之分,這也是魯凱族雕刻藝術的特色之ㄧ。
(3)歷史遺物:
三萬年前,台灣就有人類活動的發現,經過長時間的演進與努力,造就了今日的富庶和繁榮。我們居住在這一塊土地上,應該瞭解先民們篳路藍縷的開發足跡。由於原住先民並無文字記載,早期的原住民歷史,僅能透過口傳和考古來印證,所以原住民歷史年表的製作,是從【福爾摩沙】的發現開始。

(二)魯凱族
    (1)居所與遷移:
    具學者指出,魯凱族大約是於東南亞一帶巨石文化興盛的時期移入台灣。
    魯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阿里山以南,大武山以北的山地,濁口溪、隘寮南北溪、大南溪流域的山區及呂家溪流域。濁口溪、隘寮南北溪兩流域是中央山脈以西的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山區,呂家溪流域是中央山脈以東的台東縣卑南鄉山區。
    魯凱族的領域,北與布農族郡社相連,南鄰排灣族,東與布農族和阿美族的居住區域相連接,西方則除了連接荖濃溪平地的一部份外,都被排灣族的拉瓦爾和布曹爾兩部族所包圍。
    魯凱族按照地緣的分佈分為東、西魯凱兩群,加上下三社群則為三群,中央山脈以西者分成西魯凱群與下三社群,中央山脈以東為東魯凱群。魯凱族的人口大約有10,212人。
    (2)文化與生活:
◎ 華麗的衣飾:
魯凱族的服飾以十字線繡、琉璃珠繡為主。圖案繁複華美,與排灣族的衣飾十分接近,尤其是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地,幾乎很難分辨。魯凱族的祖先是百步蛇生的,所以魯凱族貴族的服飾常出現太陽、蛇、人首蛇身等花紋。
◎ 百合花的神聖性:
說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一點地不為過,族人對於百合花的敬愛已經提昇至精神意義,甚至代表了社會秩序與倫理。
◎    對百步蛇、雲豹的敬重:
在魯凱族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百步蛇的傳聞,如百步蛇是頭目的祖先、是長老。對於百步蛇也有很多的禁忌,如儘量避免與它接觸。族人以尊敬、祭祀的態度來對待它。這與排灣族對百步蛇的觀念十分接近。
◎ 富於藝術傾向的生活態度:
    舉凡家居、服飾、歌舞都是魯凱族藝術的表現。在一個魯凱村落裡,處處可見藝術生活化的表現如雕刻、刺繡、編織、花草園藝,都是族人傳統生活的一部份。
    魯凱族傳統的經濟生產方式仍以農耕為主,從燒墾到定耕。主要作物為小米和芋頭(旱芋),其他還有樹豆和甘藷。芋頭收成後,以火烤乾加以貯存,可供一年的消費。其次的生產有狩獵,畜養和山溪捕魚。
    魯凱族和鄰近的排灣族一樣,有著嚴格的貴族與平民社會階級。從前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土地,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平民在貴族的土地上耕作、狩獵,每年並且必須繳納田地租稅給貴族。服飾上也只有頭目才可以穿繡有太陽紋和陶壺紋圖案服裝,並且插上珍貴的老鷹羽毛。平民的服飾則多穿菱形紋刺繡的幾何圖形。
    魯凱族人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坡上,小米、芋頭、漢稻、甘藷是主要的農作物。小米的用途主要是供儀式、宴客或祭祀使用;芋頭可以製成芋頭乾,每年十一月十二月間,芋頭大量收成的時候,族人會在芋頭田裡,堆石頭做炕,來烘烤芋頭做成乾糧長久儲存。
    由於各種身份的傳承與血緣有直接的關係,傳統上魯凱族非常注重婚姻,平民娶到貴族女子,所生下來的子女便可升級成貴族。貴族也多會跨越不同部落互相禮婚,甚至有時更與同為貴族社會的排灣族部落聯姻,貴族姻親的連結,也增加了部落之間的和諧。透過這樣活絡的社會活動方式,有效的維持魯凱族階級社會的特徵,組成魯凱族內部的團結與和諧。
(3)宗教與文化:
    台灣南部高屏地區的魯凱族原住民,處於現代文明的衝擊下,仍然保存著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充滿神話故事和傳統生活習性,在其太陽神的守護下,饒富神秘性。
(a)魯凱族泛靈崇拜
    在魯凱族人的宗教觀念中,認為大地萬物皆有神靈存在,許多不同的善惡精靈充斥其間,因此,魯凱族的原始宗教可稱之為一種泛靈信仰,就宗教水準來看,魯凱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屬於多重信仰的多神教,主要可分為自然崇拜和祖靈崇拜。自然崇拜中主要是崇拜太陽、月亮和百步蛇;原始原住民居住在高山峻嶺之中,在漫漫長夜後,他們第一個盼望的就是太陽升起,因為只有太陽升起後,族人才能夠從事所有的農事與精神性層次的活動,所以膜拜祭祀太陽神,成為魯凱族原住民宗教上最重要的崇拜對象。魯凱族的信仰有造物主,是創造人類的神,也決定人的壽命,另外,山川、河流都有專責的神祇,其中屬於頭目家族起源傳說的百步蛇,更是族人敬重祭祀的對象。
(b)魯凱族祖靈與靈魂崇拜
    祖靈崇拜在魯凱族亦為基本信仰,祖靈崇拜是祭祀祖先和幽靈。在魯凱族的祈福儀式中,由大頭目手拿檳榔、琉璃珠、鍋爐中的鐵屑等,為眾人祈福驅邪,庇祐生命平安與農作豐收。
    傳統原住民原始宗教的本質是精靈主義,以信仰靈的存在為中心,其宗教態度對神祇、精靈、死靈和妖怪的觀念分明。
(c)魯凱族原始宗教的瓦解
    魯凱族歷經日本統治、漢化以及國民黨治台,納入大社會體系,歷經文化的流失與新文化的交融、傳統經濟生產方式的改變、貴族階級的沒落、原始宗教的瓦解。魯凱族歷經國民黨治台,產生一些新的代理人,而後西洋宗教傳入,魯凱族人大都改信西洋宗教。

(三)魯凱族祭
    (1)屬性與傳說:
    祭儀活動以小米、農作物之生長季節為依據,每年約至八月,小米稻都收穫時,農閒舉行部落一年一度的豐年祭。也可以說是魯凱族的新年,族人先共同商定好年祭的日子,屆時,各家用小米製成許多小米糕,以祭祀日、月、東、西、南、北及會所與祖靈。祭完後並舉行馬拉松、盪鞦韆及歌舞等娛樂活動,飲酒歡宴達數日之久。過去一週的祭期今改為三日,甚至一日。此時從外地工作的魯凱族族人,像侯鳥般返回故鄉參加祭典,年輕的男子會帶女友到各家吃糕、唱歌跳舞,熱鬧非常。盪鞦韆和刺球活動也是魯凱族豐年祭中最熱鬧的節目。對任何一個民族,祭儀是宗教信仰的實踐;魯凱族歲時祭儀,以栗為中心而展張農耕儀禮,中間摻雜捕魚和狩獵活動。在原住民社會裡,靈魂多被人格化,所以子孫必須勤於祭祀,才能獲得祖靈保佑。
    (2)典禮進行:
(a) 魯凱族豐年祭
每年國曆八月十五所舉行的豐年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其主要的意義為每年農作物收成後,山中各部落的居民會舉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來祈求感謝上天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並順道祈求上天賜與平安,是屬於一種綜合性的祭典。關於豐年祭的內容,其實並不單是只為小米而舉行,除了祈求小米豐收外,也祈求其他的農作物如芋頭、甘薯等豊收;另外的戰爭、打獵、財富、農耕用具也都是祭祀內容之ㄧ,項目頗為豐富。
豐年祭通常於早上八、九點開始,穿著傳統服裝的族人聚集在祭場上,場內搭有數間茅草棚,掛著象徵吉祥的百步蛇,和太陽神畫像。祭典開始,主祭者吟誦禱文,謝天並祈求來年豐收與平安後,祭場中央燃起火堆,族中勇士紛紛跳過,象徵驅除邪魔妖靈。開幕式後,接著上場的是山地歌舞表演、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百米賽跑,競爭與聯歡晚會等節目一直到入夜後,才慢慢結束,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便是傳達男女情意的盪鞦韆大賽。
   『盪鞦韆』是魯凱族人的傳統民俗遊戲,比賽當中,男士一牽一盪將少女盪高,當少女盪到最高點時,狀如空中飛人,看來驚心動魄。當選手在場上競技的時候,其餘的人就在四周圍成一個圓圈,以傳統歌舞替場中人加油,當少女盪到愈高處,歌舞便愈高亢,由於此項遊戲須一男一女合作無間,所以現已演變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活動。
(b) 魯凱族黑米祭:
  黑米祭是藉由慶豐收,感謝神明一年來神明保佑,並由各鄰將豐收收成共賦給大頭目,再由大頭目將糧食分給歉收的族民共享收成。
  主祭者持竹葉與竹筒(內盛水),為族民祈福解除惡靈咒詛,讓族人能在來年富足平安。
(c) 魯凱族粟祭 (Tsatsapipianu):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在每年八月左右,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藉此迎接新的一年。收穫祭裡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烤小米餅的活動,族人將小米麵糰帶至特定地點(通常都在村外野地),以石板舖地,燒熱後將小米麵糰放在上面,再覆以香蕉葉,再壓止石板,待三十分鐘左右,將石板,葉子拿開,看小米餅烤出來的現象作為今年農作與狩獵的卜問。例如,烤得太乾,今年可能雨水較少,烤得溫潤,表示今年的雨水豐沛。
    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與,是一種宗教行為。在以前,收穫祭長達七~十五天,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傳統宗教的烤小米餅儀式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聯歡、康樂性的活動,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
    (3)典禮的文化意義:
許多美麗的傳說增添豐富了魯凱族的文化。像是必需花二天的步行時間才能抵達,卻絕對值得,美得不像話的大鬼湖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有位婦人揹著嬰兒到田裡工作,孩子一直哭鬧,但他因忙於農事而不予理會,直到日落西山,婦人才發現嬰兒床中Baby居然不見了,只留下一顆大石頭。
   傷心難過的婦人當天晚上夢見大鬼湖的水神告知將代為照顧這個愛哭的嬰兒,只要婦人與水神們合力開墾土地,等青年長大成人就是回到她身邊的時刻。
   隔天,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婦人耕作時旁邊就多了許多水神化身的石椅,耕作除草的速度也比往常快很多。半年後,到了收成的時節,小米田居然長出了黑色的小米,一半收成成果分予大鬼湖的神明。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約定的時刻,此時婦人彷彿看到田地的另一端有位俊俏的青年坐在石椅上,旁邊站了多年前婦人在夢中曾見到的水神,水神終於守承諾將婦人的孩子歸還,這就是大鬼湖的傳說與魯凱族每年七月左右的豐年祭─「黑米祭」的由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