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
因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並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
從其編排體例及文字內容看,是占卜用書。本條目討論寬泛的易經,
即包括《易經》和《易傳》在內;
在古籍裡僅提到名字的「連山」、「歸藏」由於無法考證則不予介紹。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
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
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
《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
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
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有人認為,占卜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一部偉大著作的價值。
占卜起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渴望,
哲學的萌芽從原始宗教中生髮出來,《易經》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證。
中國哲學中陰陽相生相剋、對立統一的基礎理論,便是根植於《易經》。
後人從《易經》中發展出了複雜的哲學系統,
儒家和道教的學說均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
今人更是從《易經》中解讀出
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根據《周禮》的記載,占卜有「三易之法」,
《易經》只是其中之一,
另兩部《連山》、《歸藏》均已失傳。
《易》被其後的諸多研究者所推崇,
許多易學研究者都是當時公認的淵博學者。
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注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
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前者如東漢王弼、北宋程頤,後者如西漢京房、北宋邵雍。
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
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現在流傳下來的《周易》有兩部分組成:
《易經》:共六十四卦,
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詞、爻題、爻辭。
形象地說,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
卦畫如同每章的序號;卦辭如同每章的題目和主旨;
每卦六爻如同六個小節,爻題如同每節的序號;
爻辭如同每節的內容。六十四卦共384爻,
但為首的兩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條爻辭。
《易傳》:有十篇,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注釋。
《十翼》包括:
一、彖上傳(《周易》每卦有「象辭」,
《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
二、彖下傳,
三、象上傳(又稱「大象」),
四、象下傳(又稱「小象」),
五、繫辭上傳,
六、繫辭下傳,
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
八、序卦傳,
九、說卦傳,
十、雜卦傳。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認為是孔子作的。
到了宋朝,歐陽修首先提出疑問,朱熹則深信不疑,現在已證明非孔子所作。
呂紹綱先生說道:
「《易傳》已經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離開《易傳》研究《周易》,像漢人那樣另搞一套,
是一條絕路,沒辦法走通。」
《易經》包含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
用陽爻「—」(一個長橫)和陰爻「--」
(兩個短橫)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
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六十四卦。
八卦分別象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以及這八種事物內涵的特質,
並藉由以上特質可以取類比像萬事萬物。
《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絕非隨意排列,
而是象徵了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卦的卦畫也富有深意。
首兩卦乾和坤各象徵天地,又不僅止於天地,
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狀態中純陽和純陰的性質。
接著陰陽相蕩,化生萬物,接下來的一卦便是「屯」,
描述了世界初生時混沌的狀態......
至第六十三卦為既濟,其卦畫是陰爻與陽爻均勻分佈,
並且陽爻居於奇數位(陽位),陰爻居於偶數位(陰位),
意思是陰陽已發展至完全調和的平衡態,似乎世界歸於靜止了。
但《易經》令人嘆服的是以「未濟」作為第六十四卦來結尾,
在看似平衡的靜止之後,體現出世界本質上是運動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順序一樣,
每卦中六爻的順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細節發展階段的規律,
這種規律因該爻所處的卦的主旨、該爻的具體位置
(從下至上六個位置中的哪一個),
以及該爻的性質(陰還是陽)等因素綜合而決定。
易經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傳的「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來簡述為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UID1793289 帖子37 精華0 積分1216 微風幣1216 大洋 遊樂幣440 代幣 閱讀權限50 在線時間0 小時 註冊時間2006-7-9 最後登錄2009-2-22 查看詳細資料
引用 回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