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韓信相似之處
近幾天重讀《三國演義》,腦子裡突然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輪迴,那麼曹操會不會是韓信轉世?
——曹操、韓信,儘管年代、出身、背景不同,但他們兩人同是漢代名臣,
同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同樣是歷史界倍受爭議的人物。
令人驚異的不僅僅是他們出奇相似的性格和才能,最匪夷所思的是:
曹操竟然幫助韓信完成了他生前沒有做到的事情!
一:忠心漢室,義不稱帝;(相似)
[史實]
當韓信攻佔了齊國,被封為三齊王之時,項羽曾經派武涉去說服韓信背漢自立,但被韓信一口回絕。
後來,蒯徹用更犀利的辯詞勸戒韓信,試圖讓他與楚漢三分天下,
韓信雖然被說動,但依舊決定效忠漢王,「雖死無渝」。
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漢天子名存實亡。
在這個時候,稱帝對於曹操來說簡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輕鬆。
當時,當大臣們紛紛向曹操拍馬屁,說「天命」已經降臨到曹操頭上的時候,曹操卻對大臣們說:
「當初周文王還活著的時候,天下的三分土地中有兩分已經歸他所有了,但是,他仍然做商紂王的臣子。一直到他的兒子周武王,才滅亡商朝,當上周朝的天子。如果所謂『天命』已經降臨到我頭上,就讓我當一個周文王吧!」
曹操這一番話真的應驗了——
他一直到死也沒有稱帝,直到他的兒子曹丕當上魏文帝時才追封他為魏武帝。
[評論]
兩個人都有實力稱帝,但兩人卻都為漢室江山辛勤地打了一輩子工——兩人最都都只當到「王」。
(王的地位僅次於天子。韓信當過齊王和楚王,曹操是魏王。)
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二:兵家奇才,亂世英雄;(相似)
[史實]
兩人從小都酷愛兵法,在軍事上的才華也不堪伯仲。
在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中,韓信的「井陘之戰」和曹操的「官渡之戰」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井陘口列背水陣與趙軍作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以二萬雜牌軍大破趙國精兵二十萬,創造了一個戰爭神話。
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作戰。
當時袁紹有兵馬十萬,而曹操只有三四萬左右,實力相當懸殊。
曹操聽許攸之計,以5000輕騎兵襲擊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的糧草。
官渡前線的袁軍聞訊後軍心大亂,曹操乘勝追擊,大敗袁軍。
袁紹只好帶著800人灰溜溜地逃回北方。
在三十六計中,韓信和曹操也各有一計入選。
第八計「暗渡陳倉」是韓信的得意大作。
而第十九計「釜底抽薪」則是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制勝法寶。
在對兵法的總結方面,兩人也都有著傑出的貢獻。
韓信在閒居長安時,曾經和張良一起對我國先秦的兵書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理,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軍事著作的編排整理吧!
不僅如此,韓信自己也寫了三本兵書,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三本書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了。
而曹操更是一個「軍事迷」,他總結各家兵法編了一本《兵書接要》,
對《孫子兵法》進行了註釋,而且自己寫了十萬字左右的軍事著作。
可惜的是,和韓信一樣,曹操的大部分著作也沒能流傳到今天……
[評論]
一個是「連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對韓信的評價);
一個是「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陳壽對曹操的評價),
這難道不是一個極有力的證據嗎?
三:時空玄機?歷史巧合?
[史實]
兩人的相似也表現在他們生活的年代上。
兩人都生活在戰爭年代與和平年代的交界處。
韓信生活在漢初,在楚漢戰爭中功成名就;
而曹操生活在漢末,在東漢末期的群雄逐鹿中威震中原。
韓信活動的年代是前22x—前196;
而曹操活動年代是155-220,前後正好相差400年,
除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區別外,連表示年代數字都是何其相似啊!
如果這還不夠玄,請你記住一個數字:196!
這一個無論是對韓信還是曹操都至關重要的數字。
公元前196年,韓信被蕭何引誘到長樂宮鐘室,被呂后斬首,並且滅了三族。
而公元196年,曹操開始執掌朝政,正是這一年,
他逼迫漢獻帝遷都到許昌,開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
[評論]
一個從亂世而來,為漢朝的建立征戰南北,把中國推向統一;
另一個則生長在和平年代,瓜分漢室天下,將中國帶入戰亂紛繁的三國時代。
歷史在不經意間兜了一個圈兒,巧妙地做了一個輪徊。
這難道也僅僅是巧合嗎?
四: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相似)
[史實]
兩人都是愛才之人。
漢趙「井陘之戰」前,趙將李左車曾經向陳余提出了一個能打敗韓信的計策,
(當韓信知道這個計策後,竟然嚇出一身冷汗)
但是陳余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以至被韓信打得大敗。
事後,韓信以重金為酬求能生擒李左車之人。
見到李左車後,韓信親自為他鬆綁,而且虛心向李左車請教軍事方面的問題。
後來,在和項羽的大決戰中,正是李左車的誘敵深入,才讓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得以實施。
為後來的垓下之圍創造了條件。
在這一點上,曹操更甚。
他曾經三次發佈求賢令: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管理國家,善於用兵,就可以做官。
而在「官渡之戰」中獻計的許攸,原來是袁紹的部下。
他曾經向袁紹提過很多意見,但卻被傲慢地拒絕。
於是,許攸決定投降曹操。
當曹操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高興得連鞋也不穿,就跑出去迎接。
由此細節可知曹操惜才之甚。
[評論]
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愛惜人才是必備的素質。
如果不會愛惜人才,對賢人的話不聽不用,就必定會像項羽、袁紹那樣功敗垂成。
曹操不但繼承了韓信的優良作風,而且還把它發揮到了極至。
五:民間傳說,機智過人;(相似)
[傳說]
如果曹操是韓信的來世,他必定是繼承了韓信的機智。
相傳劉邦曾經給韓信一張很小的紙,讓他在上面畫兵,並且許諾韓信:
你能在上面畫多少兵,我就給你多少兵。
韓信當然知道這是在刁難他。
但是機智的他,一個兵也沒有畫就奪得漢王的千軍萬馬——
他在上面畫了一座城,城門露出一匹馬頭和兩面旗幟,一面寫著「漢」字,另一面則寫著「帥」!
他要的就是「漢帥」啊!
而在三國中,曹操也有這麼一個機智的故事。
曹操自薦去刺殺董卓,當董卓在榻上臥著看書之時,曹操拔出寶刀準備刺殺。
誰知道此時董卓從鏡中看到了刀光,立即轉過身去問:「孟德?你要幹什麼?」
曹操嚇出一身冷汗,但他急中生智道:「我有一把寶刀想要獻給您」
說完,立即跪下,雙手將刀奉上。
曹操終於憑借他的機智化險為夷。
[評論]
儘管這兩個故事都沒有史實依據,但是僅僅憑戰場上的決策,就能定下結論——
兩人的IQ都不低!
六:為求自保,誤殺好人(相似)
[傳說]
韓信與曹操不僅好的方面相似,就連干的錯事都如出一輒。
傳說韓信逃離楚營後被楚軍追殺。
在逃的過程中,韓信迷失了方向。
眼前是一條岔路,而且指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如果走錯了,就只能是死路一條。
此時,一個樵夫正好出現在他跟前,韓信從樵夫的口中,得知了通往漢營的道路。
韓信謝過樵夫,正準備走。
突然,心思縝密的韓信停住了,他想:這真是一個善良的農夫啊!
可是,如果楚兵追到時,他也「善良」地告訴他們我逃跑的方向,那不就……
韓信的內心起了矛盾。
但是,人在千鈞一髮的時刻總是會想到保全自己。
於是,韓信的良心遭到了蒙蔽,拔起配劍,殺死了樵夫。
「曹操殺人」的故事就更膾炙人口了,下面我引用《三國演義》第四回的相關文字。
——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評論]
這兩個故事常被作為「恩將仇報」的代名詞。
但是,無論是從兩個故事知名程度還是從韓信和曹操的殘暴程度來看,曹操似乎都更勝一籌。
——傳說中,韓信雖然殺死了樵夫,但是他給人們留下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印象:
他的「一飯千金」和「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壯士格言被稱為誠信和忠心的象徵性故事。
七: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相似)
[史實]
這一性格上的相似點是從《史記》和《三國誌》中發現的。
在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
「(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人多厭之。」
而在陳壽的《三國誌》中則說
「(操)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評論]
這是多麼相似的幾句話呀!
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是這兩位英雄的少年時光竟然都是如此的平庸無奇,
說白了,他們都只是街上的小混混!
幸運的是,他們的才華沒有被磨滅。
最終,他們各自都找到自己的「伯樂」。
韓信的伯樂是蕭何,他說:
「韓信是當今世上唯一能幫助劉邦統一天下的人,他是國士無雙」;
而曹操的伯樂則是橋玄和何顒,橋玄評價曹操說: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難道不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據嗎?
八:君子報仇,百年不晚
[史實]
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果曹操真是韓信轉世,那麼為了報這個仇,韓信足足等了四百年。
先來回顧一下韓信的悲慘經歷:
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以後,韓信被封為楚王。
但是僅僅過了四個月,就有人向劉邦寫信說韓信要造反,
於是劉邦假借游雲夢澤之名,逼死了韓信的好友鐘離昧,
設下圈套,誘捕誠心接駕的韓信,並把他貶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
(此案疑點甚多,後世一般認為是劉邦自導自演的歷史鬧劇)
後來,呂后有接到韓信準備綁架自己和太子的秘報,讓蕭何將韓信引至長樂宮殺害。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
殊不知,此時韓信既無兵又無權,他怎麼造反?
我們可是說,韓信是被劉邦和呂后聯手害死的。
他的死極有可能是一出千古冤案!
不過,韓信的這個仇被曹操報得痛快!
他成功地使漢獻帝成為他的傀儡,對自己服服帖帖,恭恭敬敬。
而漢獻帝的皇后伏氏密謀殺死曹操,被曹操發現,
於是他便將皇后一家一百多口全部殺盡,其餘女眷發配到邊境。
在臨死前,伏皇后曾經披散頭髮在漢獻帝面前哭著哀求:「你難道就不能救我一命嗎?」
漢獻帝的回答很悲涼也很無奈:「我連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啊!」
[評價]
這個理由或許是最富有戲劇性的一個理由了吧!
曹操比韓信高明之處……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曹操在經歷了前世的悲劇之後,必定要採取一些措施,讓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首先就是培養自己的政治才能。
韓信在軍事上雖然是一個天才,但是在政治方面,韓信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白癡」!
——劉邦稍微耍一下小陰謀,他就被騙得團團轉;
呂后一搬出蕭何,韓信就甘心去赴針對他的「鴻門宴」;
三次被劉邦偷抽走精兵,兩次被好友陳平、蕭何設計誘捕。
尤其是蕭何那最後的一「請」,韓信只要稍微機警一點就應該明白這是個陷阱
——所謂人心難測啊!在關係到利益時候,連最好的朋友也不可信任!!!
如果說韓信的政治頂多評個C等,那麼曹操的政治就可以評A+!
作為韓信二世,曹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政治方面,他可是不折不扣的「老辣椒」:
他遇事時的當機立斷,宦官當權時的不畏權貴,刺殺董卓後的及時出逃,
被捕後的冷靜辯解,打敗仗後的豁達不餒都能表現出他對政治的超級敏感;
而他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則表現了他出眾的政治素質;
在赤壁之戰後,他求賢納士、實行屯田、鼓勵農耕、興修水利,
為後來魏晉統一天下奠定了物質基礎,這又表現出他的遠見卓識。
所以,在歷史書上,曹操就比韓信多了一個頭銜——「漢代傑出的政治家」。
第二是在文學方面,韓信儘管是「將神兵仙」,但似乎有些「略輸文采」,
他寫的三本兵書已經遺失,我們可能永遠也看不到他的文章。
曹操則不同,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人能夠稱得上「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的,
一個是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另一個就是毛澤東的偶像——曹操。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詞就是曹操給我們留下的文學遺產。
儘管歷史的星空已經暗淡,
韓信和曹操,兩個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早已消逝在悠悠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
不管世上有沒有輪徊之說,我相信,他們骨子裡一定住著一個共同的靈魂
——這個靈魂的名字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