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湘西趕屍
遠去的湘西趕屍
送交者: 小散
在上世紀初期的湘西地區,如果你在夜間趕路,就有可能遇見一隊神秘行人。領頭的人口中念念有詞,邊走邊敲著陰鑼,跟在後面的人身穿黑袍、頭戴斗笠,走路悄無聲息。確切地說,他們不是人,而是沒有生命的屍體,這就是神秘的湘西趕屍。
在網路上搜索“湘西趕屍”,可以得到千萬條相關資訊,但無一例外都與“靈異”、“恐怖”等字眼聯繫在一起。其實,湘西趕屍已經消失了半個多世紀,但好奇的人們還是熱衷於探究它的內幕。
▲▲解放軍戰士遇上趕屍隊伍
關於湘西趕屍的最後記載見於上世紀50年代,講述的是兩個解放軍戰士的遭遇——
上世紀50年代初,湘西地區剛剛解放,但形勢極為複雜。兩個便裝的解放軍戰士在執行任務時,忽見兩個打扮怪異、行蹤詭秘的黑衣人。懷疑這二人可能是犯罪分子,解放軍戰士遂跟蹤他們行至一家客棧。
客棧老闆告訴解放軍戰士,這夥人是趕屍的,前面的是趕屍匠,後面的是屍體。解放軍戰士不信這個邪,決定敲開門一探究竟。
門敲了半天才打開,開門人是趕屍匠,而屍體仍戴著斗笠,站在牆邊黑暗處。檢查後,解放軍戰士未發現異常,只得離開。
回到房間的解放軍戰士琢磨這件事,仍覺得十分蹊蹺:難道屍體真會站立行走嗎?突然,一個戰士想到,當時趕屍匠的飯桌上擺著兩副碗筷,難道死人能吃飯?
解放軍戰士決定繼續跟蹤調查。然而,跟蹤了很久,仍未發現異常,兩人終於按捺不住,截住了趕屍匠。這時,他們有了奇怪的發現。
這則見於當時的報導,證明了趕屍現象存在的真實性。那麼,趕屍到底是起於何時,又緣於何故呢?為何唯獨只有湘西苗族才趕屍呢?
相傳幾千年前,苗族的部落首領蚩尤在黃河岸邊與黃帝部落廝殺,直打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要撤退時,蚩尤對身邊的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弟兄魂歸故鄉。”軍師在屍首中間默念咒語,禱告神靈。作法後,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都站了起來,跟在蚩尤高舉的符節後面向南行走。追兵趕來,蚩尤和軍師聯合作法,引來五裏大霧,將敵人困在大霧之中。
傳說,由於蚩尤的軍師最後使用的是霧術,而“霧”筆劃太多,於是後來寫作巫術。“巫”字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中間的一豎代表符節,兩邊的人,右邊的代表蚩尤,左邊的則代表軍師。
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了,但是巫術在苗族地區盛行卻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表明,苗族是我國較早發明兵器、刑法和巫術的民族,在一些苗族聚居區,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巫文化傳統。趕屍,某種程度上正是湘西巫文化的體現。
湘西地處湘鄂川黔交界的武陵山區,土地貧瘠,人們多赴川東或黔東一帶以采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流行,除了湘西苗人,沒人願去。人若死在那裏,怎麼辦呢?
在傳統中,湘西人運屍歸葬的觀念很深,他們相信,如果客死異鄉的遊子不能回故土安葬,他的魂魄就會變成孤魂野鬼。但是,在上千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很難用車輛或擔架運輸屍體。於是,在巫術盛行的湘西,由於有實在的需求,大概從明清起,趕屍出現了。趕屍的範圍從湖南常德到靖州,西南可到雲南、貴州邊境,向西可到重慶涪陵。
▲▲“行走的屍體”
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等欄目組曾調查過湘西趕屍,找到幾個自稱見過趕屍的人。老人盧萬金說,他是八九歲時(1939年)第一次看見趕屍的,當時覺得很奇怪。老人雷萬喜說,經歷過民國時代的人,大多看見過趕屍。
湘西人伍賢佑自述,1963年,他15歲,跟隨父親在酉水河放木排,有一天在河灘休息時,碰到趕屍。只見趕屍人對著屍體說:“牲口,起來!”然後,屍體慢慢就起來了。趕屍人又喊:“走!”屍體就向前走。
在香港的僵屍類型片中,僵屍都是雙臂前舉,走路一跳一跳的,動作僵硬。因為,據說人死後關節是不能彎曲的。但是,據幾位目擊過趕屍的人講,他們見到的“走路的屍體”和活人一樣雙臂自然下垂,膝蓋可以彎曲,能上下坡。
但是,正像看魔術表演一樣,即便親眼看過趕屍也不能證明屍體確實能夠行走,因為目擊者有可能被類似魔術的障眼法所蒙蔽。
近年來,人們不斷解密趕屍現象,出現了不同的說法。2006年,臺灣一家刊物發文認為,趕屍人是將竹竿從死者腋下穿過,並將手臂捆綁在竹竿上,屍體穿著寬大的壽衣,遮住了竹竿,而趕屍人則扛著竹竿走。由於竹竿受力後彎曲,帶動屍體晃動,在夜裏看上去就像是直立的屍體雙手平舉在跳躍一般。
但是,很多人認為這種說法是根據香港僵屍片中的造型臆想出來的,與實際的湘西趕屍情形不符。在湘西,關於趕屍,學者們有兩種說法:
一是背屍說。一般是師傅帶著徒弟,兩人或三人輪流背屍回鄉。由於身上罩著黑色大袍,且在夜間行走,行人只能遠觀,看不真切,以為是屍體在行走。
前文講到兩名解放軍戰士截住了趕屍人,讓他們詫異的是,這次看到的趕屍人並不是前面在客棧看到的那個!他們趕緊掀開屍體的袍子,發現下面還藏著一個活人,正是他馱著屍體在行走。原來所謂趕屍就是師徒二人輪流背屍。
二是分屍說。這種說法認為,趕屍人將死者的頭和四肢分解,將軀幹就地掩埋,只把頭和四肢帶回鄉,一路裝神弄鬼只為掩人耳目,等到家後紮個草人做身子,再安上頭和四肢。
趕屍有個規矩,就是死者到家後家人要回避,只有等屍體裝殮後,家屬才能看。這時候家屬看到死者鬚眉畢現,確是自家親人,且一時只顧悲傷涕泣,誰會去細究這中間的把戲呢?
所以,趕屍人接活也是有選擇的,一般在秋冬兩季,這客觀上延長了屍體腐爛的時間。此外,病死、自殺或遭雷劈火燒的屍體不趕,以免給自己惹晦氣。
▲▲揭開神秘的面紗
無論是背屍還是分屍,都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屍體的防腐,因為趕屍的路都在山區,少則需十天半月,多則一個多月。
學者研究認為,湘西的崇山峻嶺生長各種草藥,苗族先民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苗醫苗藥體系。其中,有一項是對屍體做去水處理後,進行草藥薰蒸,屍體就可以長時間不腐爛。
此外,學者們認為,湘西苗族較早地掌握了煉朱砂的本領,朱砂加熱後會還原成汞,而汞是最常見的防腐材料。趕屍一般除了祖傳的神符外,還少不了朱砂。
吉首大學副教授陸群經過調查,寫下《湘西趕屍》一書。她認為,趕屍不在於技術的真實,而在於職業的真實。趕屍作為職業,確實需要趕屍人掌握防腐技術,膽子大、力氣大,才能勝任長途運屍的工作,而讓死人行走的法術是不存在的。將趕屍神秘化,是為了提高這項職業的門檻和收入。
1994年,香港一個攝製組到湘西,準備拍一部民俗電影《湘西趕屍》,湘西籍著名畫家黃永玉得知後,給電影公司老闆寫了封措辭激烈的信。信中說:“使世人不要誤解我們那塊正待開發的土地。”在他的堅持下,影片沒有拍成。
而今天,在湘西鳳凰縣,每當夜幕降臨,趕屍作為一項民俗用舞蹈形式呈現在遊客面前。當神秘的色彩被科學蕩滌,人們發現,湘西趕屍其實是特定歷史文化環境下楚巫文化的一個小小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師)為滿足人們葉落歸根的心願而將某些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生計方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