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軍武器裝備
陸軍是中華民國最大的兵種,也是臺軍實施防禦作戰的最後一道防線,台灣當局自然對它不敢怠慢,每年都花費大量的資金充實各種裝備。
中華民國陸軍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坦克、裝甲車、勤務車、大炮、迫擊炮、地空導彈、岸艦導彈、反坦克導彈、武裝直長機,以及士兵使用的機槍、步槍等。
一.戰鬥車輛
中華民國陸軍使用的戰鬥車輛主要有M48H坦克、M48A坦克、M60A3坦克、M41坦克、M24坦克、M21裝甲輸送車、M113型導彈發射車、M733裝甲登陸車、M998戰鬥車、M116兩棲運輸車、LVTP5型兩棲裝甲突擊車、LVTH6型兩棲裝甲突擊炮車、CM24裝甲彈藥輸送車、M88A1裝甲修理車等。
坦克以輕型為主,重型較少,且比較落後。現代戰爭運送兵力的主要工具裝甲運輸車不僅數量不多,而且都是70年代末80年代的裝備,技術指標不高。
M48H“勇虎”坦克是中華民國于1990年4月正式裝備服役的主戰坦克,是中華民國與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共同研製的。
它採用美國M60A3坦克的底盤,加上臺自行研製的炮塔。
共生產450輛。該坦克採用105毫米主炮(備彈60發),裝有鐳射測距儀,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有一挺7.62毫米機槍,車高3.1米,單位功率為11.2千瓦,最大時速48公里。車重50噸,乘員4人。
M48A3中型坦克是美國1964年在M48A1的基礎上改裝的,是中華民國陸軍90年代的主戰坦克。
車重47.2噸,乘員4人,車長8.7、高3.07米,火炮口徑90毫米(備彈62發),一挺12.7毫米機槍,單位功率11.86千瓦,車上有紅外線瞄準儀,最大時速48公里。但從1991年後,台灣對它進行改造,這樣它被M48A5型坦克取代。
M60A3主戰坦克為美國1978年開始生產的武器,是在M48H型坦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戰坦克。1995年,中華民國獲得首批20輛M60A3坦克,最終目標是300輛。其重量為52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48.3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主要武器有105毫米火炮一門、7.62毫米機槍一挺、12.7毫米高空射擊機槍一挺。它與M48H坦克將是台灣未來的主要作戰坦克。
M41輕型坦克是美國50年代生產的武器。中華民國共有575輛,服役期超過40年,最大車速每小時72公里,有75毫米火炮一門,載炮彈57發、機槍子彈7000多發。
M24輕型坦克是美國1944年開始服役的裝備,中華民國共有275輛該型坦克。坦克全重18.37噸,乘員5人,車長5.48米,車高2.95米,主要武器為備彈48發的75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
M21裝甲輸送車是台灣1979年以美國M113裝甲輸送車為藍本研製的,1984年首次公開,目前共有225輛。
車重11.34噸,乘員2人,可載員11人,車長4.87米,寬2.68米,高2.22米,最大時速65公里,艙門有一挺12.7毫米機槍,備彈2000發,裝有夜間紅外線觀察儀。台灣還在此車的基礎上改裝成M22型107毫米迫擊炮車、M29型81毫米迫擊炮車、M24裝甲彈藥運輸車、M25拖式導彈車M220型“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之車輛。車長4.87米,高2.22米,除“陶”式導彈外,還有一挺12.7毫米機槍,裝有紅外線夜視儀,最大時速67.6公里。
M733裝甲登陸車是中華民國從美國購買的兩棲作戰裝甲車,可載7名登陸士兵。它與M116使用相同底盤,最大時速60公里,車上有三挺機槍。
與此相同的有M733“樅樹”導彈發射車。
M998“悍馬”戰鬥車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于1983年研製成型的,中華民國1986年開始引進,共購買了2000輛,並改裝成許多種戰鬥車,如配有拖式導彈之戰鬥車、106毫米無后座力炮車、救護車、指揮車等。
M116兩棲運輸車是臺從美國購買的貨物登陸運輸車。可載員14人,其底盤與M733相同,車上無武器,水中速度為每小時6-8公里,行程480公里。
LVTP5兩棲裝甲突擊車是從美國購買的登陸作戰人員輸送車,車重37.4噸,乘員3人,載員34人,車長9.07米,寬3.57米,高2.92米,最大速度陸上48.3公里、水上10.9公里,車上有一挺7.62毫米機槍,彈藥基數2000發,可載一輛0.25噸的吉普車。
中華民國在此基礎上改裝出了PLTH6兩棲裝甲突擊炮車、LVTE1登陸工兵車、陸戰隊兩棲車輛、LVTR1搶修車等各型車輛。
LVTH6兩棲裝甲突擊炮車是台灣裝備的美國LVTP5兩棲裝甲突擊車的演變型。
車上裝有M49型105毫米榴彈炮(備彈100發)、7.62毫米機槍(備彈1000發)及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1050發),載員34人,最大時速陸上48.3公里、水下10.9公里。
CM24裝甲彈藥輸送車是台灣自行研製的彈藥運輸車,1988年開始服役。其底盤採用M113裝甲車底盤,車重20噸,乘員2—3人,貨艙一次可攜帶90枚155毫米炮彈或42枚203毫米炮彈,車上武器為一挺12.7毫米機槍。
M88A1裝甲修理車是台灣于1986年研製成功的勤務車輛。其主要任務是將在戰場上發生故障,中雷、陷入壕溝或受損的戰車拖回搶修。該車能吊拖M48、M60坦克,車上裝有一挺12.7毫米機槍及12具煙霧發射器,行程450公里。
二.火炮
中華民國陸軍使用的火炮包括大炮、榴彈炮、高射炮、火箭、迫擊炮等,主要品種有M109A2自行榴彈炮、110A2自行榴彈炮、M108自行榴彈炮、M42雙管自行高射炮,“工蜂”四型多管火箭、“工峰”六型多管火箭、雷霆2000多管火箭、“六五”式155毫米榴彈炮、“六四”式105毫米榴彈炮、M110榴彈炮、M59型大炮、M166型野戰炮及幾種型號的迫擊炮。
在眾多火炮中,以榴彈炮為主,重型遠程加農炮較少,備受青睞的火箭炮品種比較單一。
M109A2自行榴彈炮,口徑為155毫米,美國1973年開始裝備M109A1型自行火炮,中華民國後來購進並仿製了M109A2榴彈炮,目前裝備了250輛(門)。全重24噸,最大射程18.1公里,裝彈50發,半自動裝彈。
M110A2自行榴彈炮,是1980年開始裝備美國部隊的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中華民國從美國購買了150輛(門)。炮長10.73米,最大射程可達22.9公里。
M108自行榴彈炮也是美制105毫米自行火炮的改進型,台灣共裝225輛(門)。
M42雙管自行高射炮是美國五、六十年代的裝備,現在服役30多年。口徑42毫米,火控系統採用光學瞄準,射速每分種240發。乘員6人,最大時速72.4公里,備炮彈480發,火炮射程達10公里。車上還有一挺7.62毫米機槍。
“工蜂”四型多管火箭是台灣1981年研製成功的火箭炮,口徑117毫米,40管,射程10公里,可遙控發射,也可在車上發射,可攻擊陸上和沿海目標。火箭裝有穩定尾翼,長80公分,重約25公斤,在16秒鐘內40發火箭即可發射完畢。
“工蜂”六型多管火箭是在“工蜂”四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45管火箭炮。它安裝在輪形底盤上,由3人操作,火箭發射裝置可左右各旋轉90度,發射前由發射裝置後部的兩個穩定器穩定,火箭長1.8米,發時重量60公斤,最大射程15公里。
雷霆2000多管火箭是台灣90年代在“工蜂”六型多管火箭基礎上研製出來的新型火箭系統,分為MK15型與MK30型兩種。
前者係20聯裝,每輛車可攜帶3具發射箱,共60枚火箭,彈徑為177毫米,長2.2米,重42.6公斤,最大射程15公里;後者為9聯裝,每輛車攜帶3具發射箱,共27枚火箭,最大射程為30公里。
“六五”式155毫米榴彈炮是中華民國獲美國許可證後生產的155毫米M114A1牽引式榴彈炮。全重5噸,長7.3米,最大射程15公里,每分鐘可發1至3發。
“六四”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中華民國仿製美國M101火炮而生產出的牽引式榴彈炮。它與65式榴彈炮是中華民國主力火炮。
M110榴彈炮是中華民國90年代後從美國購進的新式大炮,口徑為203毫米。
M59型大炮為美制,口徑為155毫米。
M116型野戰炮亦為美制,口徑為75毫米。
迫擊炮,中華民國主要有V105車載迫擊炮、“八一”式迫擊炮等品種,配備至連隊使用。
三、導彈
中華民國陸軍使用的導彈主要有反坦克反裝甲導彈、地對空導彈、地對地導彈、岸對艦導彈以及肩扛式導彈。主要型號有“陶”式反裝甲導彈、“昆吾”式反坦克導彈、“奈基”地空導彈,“霍克”地空導彈、“天弓”Ⅰ型與“天弓”Ⅱ型地空導彈、“陸麻雀”近程防空導彈、岸基“雄風”Ⅰ型和Ⅱ型岸艦導彈,“青峰”地對地導彈、“樅樹”地空導彈,“毒刺”導彈等。
1995年,美國答應賣給中華民國“愛國者”反導彈導彈,預計本世紀末,中華民國陸軍將擁有這種反導彈武器。中華民國各型導彈,以地對空導彈為主,這與其實行“全面防禦”和首重“空中防禦”戰略有密切關係。具有威懾力的地對地導彈,尤其是中、遠程地對地導彈,軍火庫中沒有這種武器。
“陶”式反裝甲導彈:是攜帶型反裝甲導彈,射程最大3000米,最小65米,每分鐘發3發。
“昆吾”式反坦克導彈:是中華民國倣照前蘇聯AT—3型導彈研製的一種線導反坦克導彈。
彈重11公斤,射程500—3000米,彈長86釐米,直徑11.9釐米,穿甲厚度為400毫米。可車載,也可從直升機上發射。
“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是一種以攔截中高空戰機為主要目的的比較先進的武器,台灣1996年從美國購得3套,約200枚。
該型導彈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全長6.06米,彈徑0.4米,發射重量901公斤,彈頭采用近炸引信高爆炸藥和高速碎片,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制導方式為命令和導彈跟蹤制導,亦可用人工控制制導。
“奈基”地空導彈:又稱“大力士”導彈。這是美國50年代研製的一種全天候高空防空導彈系統,主要用於防空和保衛城市、基地和工業中心。
目前在美國已退役,1958年美國開始向中華民國出售這種導彈,目前中華民國有40個這樣的導彈發射架。
整個系統由地面制導站、發射架和導彈組成。該彈最大作戰半徑140公里,最小1公里,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有固定和野戰兩種發射方式。
彈長12.4米,彈徑0.79米,翼展2.28米,最大速度3.3馬赫。採用近炸引信。助推器由2節固體燃料火箭和後部一節4具火箭加力器組成,燃燒後自動拋離。
地面制導站包括大、小功率搜索雷達各一部,導彈跟蹤雷達一部,目標跟蹤雷達一部,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320公里。90年代中期後,此型導彈退役,由“鷹”式導彈代替。
“霍克”地空導彈:也稱“鷹”式導彈,美國1954年研製,1964年開始裝備的全天候中低空防空導彈,中華民國先後從美國採購了多批此類型的地對空導彈,中華民國陸軍擁有的數字大概在500枚左右。此型導彈可用於攔截中低空飛機和巡航導彈。
主要用來攔截速度小于2馬赫的低空飛機。整個系統由導彈、三聯裝發射架、一輛中空目標搜索雷達車組成、一輛低空目標搜索雷達車組成。
彈長5.03米,彈徑360毫米,彈翼1.2米,最大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40公里,作戰高度18公里,反應時間26—34秒。其採用脈衝搜索雷達、探測距離為70—75公里。
“天弓”Ⅰ型地空導彈:中華民國於74年試射此型導彈,現已裝備部隊。彈長5.5米,彈徑約0.4米,翼長0.9米,是一種中、低空防空導彈,射程30—40公里。發射架為機動式四聯裝發射箱兼貯運箱。
發射架長9米,寬2.5米,高約4米,由一輛5噸級拖車拖行。該型導彈採用半主動雷達波束制導,導彈速度達3至4馬赫;也有紅外制導型,採用近炸與觸發雙重引信。
“天弓”Ⅱ型地空導彈:是中華民國在“天弓”Ⅰ型基礎上于90年代初發展出來年中高空地對空導彈,現已裝備部隊。導彈採用兩級火箭助推器,射程達100公里;彈長7.5米,彈徑0.5米,翼展約1米。
發射架為固定方位、可變仰角方式,通常在85度仰角時發射,存貯與發射架合二為一,發射箱可重復使用。此型導彈採用比例引導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
“陸麻雀”近程防空導彈:是美國陸軍研製的一種機動全天候近距離防空系統。
它是以“麻雀”Ⅲ空空導彈為基礎移植的。整個武器系統包括一部四聯裝發射架、發控車及搜索跟蹤雷達。
主要用於對付低空飛機。射程約18公里,作戰高度3公里。採用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和主動雷達引信。該型導彈是中華民國“天兵”防空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
岸基“雄風”Ⅰ型岸艦導彈:最台灣倣照以色列“伽伯列”反艦導彈研製的機動岸艦導彈。其飛行速度為0.7馬赫,最大射程為36公里。發射架為三聯裝,由一牽引車牽引。
1996年又完成“雄風”Ⅱ型岸艦導彈的試射,射程為100公里,1997年開始部署。
“青峰”地對地導彈:中華民國軍方于80年代研製出這種導彈,但未見部署。其射程100多公里。
1995年臺海危機過後事,中華民國當局又稱要發展這種導彈,但未見多大動作。
“樅樹”地空導彈:也叫“小桷樹”導彈。這是60年代美國陸軍從“響尾蛇”空空導彈改制而成的MIM—72A基本型防空導彈,主要用於保衛機場等要地。
其發射重量為84公斤,長2.9米,彈徑122毫米,尾翼展0.64米,裝有重4.54公斤的高爆彈頭。最大射程為3至5公里。由光學瞄準加紅外線制導。中華民國目前有500多枚該型導彈。
“毒刺”導彈:也稱“復仇者”導彈,由美國80年代製造,是一種對抗攻擊機和直升飛機的步兵防空武器。
它包括追熱導彈、肩射發射管和一些支援裝備,全套系統設計成可以讓兩名徒步士兵攜帶和操作,也可車載發射。
1996年8月,美國同意售臺1299枚座式“毒刺”導彈。該彈飛行速度為3馬赫,光學自動引導。
四.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主要是中華民國軍隊90年代後陸續裝備的現代化武器,也是中華民國提高陸軍機動作戰與反登陸作戰能力的重要步驟。
中華民國的武裝直升機主要是從美國購買的,共有OH—58D偵察/觀測直升機、AH—1W“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UH—1H“依洛魁”直升機、OH—6A輕型直升機、CH—47“支努幹”直升機等幾種機型。
1997年底,中華民國軍事當局決定採購美國的“黑鷹”直升機,以取代老舊的UH—1H“依洛魁”直升機。
OH-58D偵察/觀測直升機:1991年美國批准向中華民國出售24架這種類型的飛機。
它是一種雙座輕型偵察直升機。其主要任務是空中偵察、目標捕獲和目標指示,與武裝直升機或地面炮兵及指揮中心共同完成作戰任務。
機長12.85米,寬1.97米,高3.90米,空重1281公斤,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22公里,飛行高度為6100米,航程556公里,續航時間為2.5小時。
瞄準具裝有12倍放大的電視攝像機、自動聚焦紅外熱成相感測器和鐳射測距儀。
AH-1W“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該型機于1986年開始在美國服役,是一種進行火力支援的武裝直升機。79年賣給中華民國42架這樣的飛機。
機上可攜帶2個70毫米火箭發射器,2個20毫米機炮,或2枚“響尾蛇”空空導彈,或8枚“陶”式或“海爾法”式反坦克導彈。
UH-1H“依洛魁”直升機:是美國1967年開始裝備的,中華民國在得到美國許可後於1969-1976年生產了118架。
機長17.62米,高4.41米,空重236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309公斤,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04公里,實用升限3660米,航程556公里,續航時間為2.5小時。機上可攜載11—14名士兵。臺對它進行了改裝,在機腹兩側各加裝了一套7聯裝2.7英寸火箭發射器。
它可用於部隊運輸、補給、指揮、戰地救護等任務。
OH-6A輕型直升機:是中華民國用於偵察和觀測的直長機。
該機是美國60年代研製的,現在美國已退役。陸軍仍在使用該機進行偵察觀測和飛行訓練。
機身左側可裝一挺7.62毫米機槍或榴彈發射器,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16公里,航程611公里。
CH—47“支努幹”直升機:是美國60年代初研製出來的中型運輸直升機,中華民國於74年購買了3架用於人員和貨物的運輸。
其平均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41公里,轉場航程為2059公里,可載一輛3.5噸的滿載貨車或33-4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除了主戰坦克與裝甲車、火炮、導彈及武裝直升機之外,陸軍使用的重要武器還有“長白”相控陣雷達、ADAR-T戰術防空型相控陣雷達、“自強”雷達系統、“奧裏康”雙管35毫米高射炮、40毫米防空火炮、CS/KAS—44海岸偵察搜索系統,及各種機關機、步槍。
“長白”相控陣雷達:是中華民國參照美國“宙斯盾”SPY—1相控陣雷達設計出來的單平面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它可同時具備探測、跟蹤、識別及導彈控制功能。天線為2.5米×3米的矩形天線,探測距離450—500公里,搜索方位中覆蓋120度,為S波段。其由一部牽引車牽引,可機動防空作戰。
中心車箱內有戰術顯控臺、電腦及空調系統等設備,可對來襲目標進行威脅判斷、攔截計算、武器選擇、導彈控制等。
中華民國軍方還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照射雷達。它主要為“天弓”導彈而設計的雷達系統。
ADAR-T戰術防空型相控陣雷達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中華民國于80年代後期獲得。其搜索方位為360度,由一拖車牽引,具有很大的機動性。
中華民國將它用於“成功”級導彈護衛艦上。
“自強”雷達系統:是中華民國自行研製的防禦機動式雷達系統,主要用於防空火炮和導彈制導。
該系統包括車內的CS/SPG—24火控雷達、CS/SPG—25跟蹤雷達和CS/UPS—200搜索雷達。
“奧裏康”雙管35毫米高炮:是台灣“天兵”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炮重6400公斤,炮彈初速每秒1175米,射速每分鐘2×550發射程400米,備彈量238發,炮彈重0.55公斤。它可對付空中目標,也可打擊地面目標。由2名炮手在一分半鐘內即可架設完成。
40毫米防空火炮:是中華民國服役30多年的舊式防空炮,90年代以後逐步由“奧裏康”雙管35毫米高炮取代。
GS/KAS-44海岸偵察搜索系統是中華民國75年公開的海岸熱成像偵察搜索系統。
它有一部鐳射測距儀,與可見光攝影機及夜間熱成像系統的鏡頭同軸且同步,可將觀測對象的距離及方位隨時顯示在控制臺顯示器上,主要用於反蛙人登陸。
機槍與步槍,中華民國主要有65K2步槍、“七五”式班用機槍、“七四”式排用機槍、T65K3步槍、“七七”式衝鋒槍、M240機關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