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英法百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世界最長的戰爭是發生在西元 1337年到1453年間的英格蘭和法國,段段續續的總共打了長達116年。在英國的歷史上,英國與法國之間的這一場戰爭,是一種征服性的戰爭,也可以說是一種貿易性的戰爭。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中世紀,英國諸王通過與法國一系列聯姻,均成了法國諸王大片領地上的主要封臣。戰爭的導火線則是英王愛德華三世,乘法國卡佩王朝絕嗣之際,欲以近親的關係繼承法國王位,但最後卻由腓力六世所獲得,因此愛德華三世對法國宣戰,以奪取法國王位。1337年,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王愛德華三世在法國的領地,愛德華三世則堅持自己為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比起腓力六世更具有繼承法國王位的合法權力,再加上海上貿易、陸上領地的相互爭奪,英法戰爭一觸即發。


英法戰爭新武器


戰事初期,英國依靠著新武器─長弓的使用、以及組織優良的步兵素質,在戰爭上取得先馳得點的主動優勢,並占領了加萊港作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發展的據點。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軍生擒法王約翰二世,迫使法國求和,與英國簽定布勒丁尼合約:英王在法國獲得大片領地,英王則放棄對法王位的要求,第一階段戰事結束。1364年法國查理五世即位,重整軍備,加入僱庸步兵、野戰砲兵和艦隊等新力量,對英發動攻擊,這次法國獲得重大勝利,幾乎收復全部失地,英法雙方再度達成和議。之後由於法國統治集團內鬨,雙方時戰時停,1428年英軍大舉進攻法國奧爾良城,以長期圍攻的戰略迫其失守。 在法軍士氣低迷的時候,卻出現年僅十七歲的農家姑娘─聖女貞德登高一呼,稱她受神的委託將把英格蘭人趕出法國,奧爾良一戰法軍解除被圍危機,從此戰爭局勢轉為法盛英衰。1431年聖女貞德在康白尼被俘,英軍判為巫婆異端,以火刑處死,卻更激發了法國人民的民族情感,加上大量火器的使用,法軍扭轉劣勢,於1453年在波爾多與英軍決戰,大獲全勝,英國國內政局動盪,遂漸放棄在歐陸的戰事,結束英法百年戰爭。

在百年戰爭中扭轉形勢,使法國反敗為勝的聖女貞德


在戰爭過程中,雙方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都經歷了緩慢而深刻的轉變,戰爭的過程也促使交戰雙方的戰爭體制作了調整。英軍當時是雇傭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傭騎兵組成,統一由國王親自指揮,而法軍則主要由封建騎士組成。在這次戰爭中,英國的雇佣軍優于法國的封建騎士民團,這促使法國第一次建立了常備雇佣軍。騎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能夠成功地與騎兵一同作戰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當時雖還抵不上弓和弩,但卻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種作戰中去。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藥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這些對英法軍隊乃至西歐國家軍隊的建設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百年戰爭,不論對英格蘭或法國人民來說都是一場災難,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戰爭的殘酷和血腥,雖然滿足了兩國貴族們的利益爭奪,但是“戰爭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這場戰爭是在法國的土地上進行的,法國變得滿目滄痍,很多人民無家可歸,但法國最後亦因為這場戰爭完成了民族的統一大業,為其日後在歐洲大陸的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在百年戰爭後不但一無所獲,還喪失了幾乎所有在法國的領地,結果迫使其放棄大陸制霸的企圖,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島嶼周圍的海洋發展,走上了海洋擴張的道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