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旅順口攻防戰看戰鬥意志

旅順口攻防戰看戰鬥意志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旅順口進行過兩次攻防戰。攻方均為日軍,守方則分別是中國和俄國軍隊。戰鬥的結果均為日軍獲勝,但戰鬥的過程卻有極大的不同。
   李鴻章自19世紀70年代末開始經營旅順軍港,至甲午戰爭爆發前後長達16年,投資數千萬兩白銀,構築了29座炮台,安置了一百多門德國進口的克虜卜大炮。1904年11月18日,日軍從大連出發,20日開始圍攻旅順,僅僅3天即以微不足道的代價,攻克了有30多個營近兩萬清軍駐守的堅固軍事要塞旅順口,隨後進行了大屠殺,據說全城殺的僅剩36人。
   馬關條約簽定後,日本迫於俄國壓力,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俄國則趁機向中國租借了旅順口,但因交通運輸原因,俄國人真正將旅順口要塞化的時間不超過兩年半。1904年2月,在經過十年的臥薪嘗膽之後—上至明治天皇下至日本的草民百姓曾每人每天少吃一頓飯集資購置軍艦—日俄戰爭爆發。自7月底日軍兵臨城下至1905年1月1日俄軍投降,在長達5個多月的時間裡,日軍發起了四次總攻,先後參戰的13萬官兵傷亡率高達50%以上。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203高地爭奪戰中,當日軍於12月6日把勝利的旗幟插上最高峰時,有1萬6千名官兵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這其中包括日軍攻城司令官乃木希典在這次戰役中犧牲的第二個也是他最後一個兒子的生命。與日軍的勇猛相對應的則是俄軍的頑強,同樣是在203高地,5千守軍活者回去的據說只有一個炊事員。
   兩次旅順口攻防戰反映的不僅是中日俄三國軍隊實力的差距,更是這三個民族整體素質的差距,而歷史往往會在更高階段上重演……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