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端午到 從屈原談自殺防治

端午到 從屈原談自殺防治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許多人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根據歷史、考古記載,屈原在六十、七十歲左右,因不受當時君王、朝廷重用,而投汨羅江自盡。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表示,從現代角度來看,自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讓親友陷入無盡哀痛。

自殺背後原因百百種,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表示,每位自殺者背後原因錯綜複雜,可能是憂鬱症等身心疾病作怪,也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或久病纏身等,當身邊朋友、長輩出現一些警訊,親友、晚輩一定要多關心、多傾聽,或讓專業人員介入協助,以避免自殺悲劇。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指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為各年齡層之首。去年,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自殺未遂通報有兩千兩百五十四人次,而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未遂者的自殺原因前三名分別是生理疾病、情感/人際關係,以及精神健康/物質濫用,生理疾病占百分之二十點七,情感與人際關係則占百分之十八點五,精神健康和物質濫用則有百分之十五點一。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分析,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中,失智症人口約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而憂鬱症人口則占了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二十比率。全部人口自殺率約每十萬人口之十,而二○○九年年長者自殺率為每十萬人口三十三點九人,可見年長憂鬱症患者是自殺高風險群。

蘇禾表示,許多年長者有慢性疾病,加上心理、身體功能日漸衰退,社會支持也越來越少,有些年長者就會感覺鬱鬱寡歡,身心逐漸失去平衡。

李信謙主任說,當年長者罹患憂鬱症或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如活力大減、食欲不振時,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而年長憂鬱患者自殺成功機率較高,主要是因為身體較為虛弱,不易挽救。

美國研究指出,年長者自殺高風險群包括過去有自殺意圖者、有憂鬱症病史、有其他心理疾病病史、酗酒、藥物濫用,家族中有人自殺、家族有暴力問題、罹患生理疾病、感覺孤立、孤單等。

瑞典哥德堡大學曾做過研究發現,鎮靜劑、安眠藥等也可能增加年長者自殺風險。

研究數據顯示,接受鎮靜劑治療的年長者自發機率暴增近十四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藥物會增加自殺風險,可能是因為藥物引發激進行為、強迫行為,或因患者用藥過量引起。不過使用鎮靜劑有時也可能是種表徵,代表用藥患者睡眠受到干擾,或缺乏社交網絡,人際關係出問題,因此需要使用鎮靜劑幫助入眠,而這些族群也是自殺高風險群。

研究人員提醒,年長者使用鎮靜劑、安眠藥等,一定要多評估用藥風險。這項研究已發表於「BMC高齡醫學」期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