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你的孩子
作者簡介 周弘先生
1.喚醒小孩潛能的第一招是「找感覺」
你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你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
美國十九世紀有一位又聾又盲的女偉人-海倫凱勒。六歲半一個字不會說,十八歲會五國語言。周弘有一天看『海倫凱勒傳』,無意發現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 而婷婷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他興奮的衝回家抓住婷婷,
「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發現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麼這麼聰明,這麼有靈性,原因終於找到了。搞了半天原來你是海倫轉世啊!」
「怎麼證明?」
「你看,你的生日跟海倫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
「真的嗎?」婷婷瞪大了眼睛。
「白紙黑字,一天不差。」我把書遞給婷婷。
婷婷連忙湊過來,一看,有點失望。「他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兩天。」
我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時是順產,你媽媽生你時是難產,剛好耽誤了兩天。」
頓時,婷婷兩頰飛紅,彷彿海倫的血液在血管裡奔騰,海倫的靈魂在腦海裡遊蕩,感覺找到了。
許多年後,婷婷自己講,海倫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小時後做事遇到困難時,就想像自己是海倫凱勒。
婷婷背誦圓週率小數點後一千位,許多人都說他是天才,我也相信他的智商應該比同年齡人高得多。可是,幾次智商測量結果都在100-110之間,屬於正常範圍。這下,婷婷覺得自己天資平平,有點灰心喪氣。
這時我開導婷婷,說:「女兒啊,老爸認為目前的智商測試是低水平的,它只能測出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等一般智商,根本無法測出人的創造力、悟性、想像力等高級智商。看來你大腦太靈了,連聰明到連智商測試都測不出來。」
婷婷頓時心花怒放,又找到了天才的感覺。
2.成功誘發動力,第二招「嘗甜頭」
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
記得女兒七歲剛接觸到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換了其他的家長,兩記耳光早就過去了。錯了一道題還情有可原,錯了九道題那就不可饒恕。
婷婷做對了一道題,我想到的是鼓勵,想到的是他小時候蹣跚學步,我歡欣鼓舞的情景。於是,我滿懷深情地對她說:
「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目,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
婷婷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她還想進一步證明自己。「爸爸,你小時候會不會做?」
「我肯定不敢做,像你這個年齡,這麼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
婷婷頓時信心倍增,彷彿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數學的知識天空裡,僅用三年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數學課程。
3.提高孩子興趣的好方法是激發和喚起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兒童的腦海中都有著無數個不斷變化的問題。
同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感興趣時,幾分鐘就能教會,而孩子毫無興趣時,往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也教不會。
一只蘋果掛在孩子的頭頂上方,掛的太高時,孩子有沒有信心摘?沒有。因為拼命跳也搆不著。掛的太低,孩子有無興趣?也沒有,因為隨手可拿到。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沒吸引力。
婷婷三年級的時候學珠算,首先要過的是打百子關(不曉得這是什麼?)。女兒打算盤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就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怎麼辦?孩子自己都覺得慢,這時候你再說她不行,他肯定會想:連爸爸媽媽都說我慢,看來我是真的不行了。
我要讓她找到打算盤的感覺,讓她相信自己行。
我對女兒說:「爸爸相信你打算盤勢絕對會快的。」
「爸爸,為什麼說我會快呢?」女兒不解的問。
「你想一想,你小時後有沒有上幼兒園?」
「沒怎麼上。」
「對啊。別的孩子小時後都受過一系列的手工訓練,而你沒受過訓練,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比你還慢。我門來做個實驗,爸爸拿表給你看時間,爸爸不相信你會慢。」
女兒躍躍欲試。
為了保證女兒的成功。我把加到整數十的答案都寫在旁邊。婷婷打的很慢,可是答案絕對是正確。她每加十位,我就為她歡呼:「對了,又對了。」
「爸爸。慢不慢?」女兒望著我的眼睛尋找信心。
我激動地說:「不得了,第一次就全對,我小時後練五六遍都沒打對,還弄得滿頭大汗。」
女兒興趣越來越高,本來最怕打百子的她現在卻不願停手。
「爸爸,我還要打,我還要打。」
第二天,動作快了;第三天,又前進了一步,就這樣動作越來越快。不到四十天,居然從二十多分鐘發展到一分鐘三十秒打完。
婷婷打百子,偶爾也會打慢一次。若馬上指責她,會破壞她的情緒。而手錶掌握在我的手中。比如她明明超時了,我卻真誠地撒了個謊:「早呢,請放心,來的及。」
打完之後,如上一次是十三分鐘,我就故作輕鬆地說:「十二分五十秒」
4.教育成功的奧秘源於家長的一種良好心態,百分之百地堅信自己的孩子「行」這一個字上
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而孩子如何面對,反映了家長的心態。越是寬鬆的成長環境,孩子越不怕失敗;而越是苛刻的成長環境,孩子越怕失敗。
有一則故事,
有一次,兒子求助於父親:「爸爸,有一道應用題我不會做。」爸爸一看,這麼簡單的題目不會做,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轉念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好吧,爸爸做一遍給你看。」
孩子一看到爸爸緊皺的眉頭,多少痛苦往事湧上心頭,心理有點發荒。
爸爸做完之後,說:「兒子,你看。」
孩子的手心出了汗,怔了一會兒:「爸爸,我還不懂。」
這時父親牙齒咬的咯咯直響:「好,我再給你做一遍。如果再不會的話,咱們走著瞧。」孩子心想,完了,想逃都沒處逃了。早之如此,何必問他。
「兒子,你再看。」孩子已經六神無主,眼睛發花,連數字都看倒了。
「我還是不會。」
老爸憤怒的把草稿紙撕成碎片,砸向孩子。這撕碎的僅僅是普通的草稿紙嗎?撕碎的是孩子的自尊啊!
這時父親意猶未盡:「兒子,講心理話,這道題難不難?」
「不難。」
「你說老爸有沒有耐心?」
「有,都做兩遍了。」
「兒子啊,這麼簡單的題目,老爸做了兩遍你都不會,還讓老爸說什麼好呢?」
然後這位糊塗的父親用無比失望的目光久久凝視著兒子。兒子在羞辱的目光中低下了頭想了半天,終於開竅了。
「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在家長剛開始說孩子笨的時候,孩子用幼小的自尊捍衛著:「我才不笨呢!」因為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已經形成了強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隨著家長這些播種的不斷「深入」,孩子漸漸開始相信自己笨了,直到有一天,老師說他笨,左鄰右舍說他笨時,他就堅信自己笨了。家長終於為自己的抱怨得到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報應。
家長覺得孩子不行的另一個原因是「比」。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承認差異,以後就否認差異,往往拿別人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相比。比到最後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孩子怎麼努力,在家長眼裡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的心態失衡了,由允許孩子失敗轉變為不允許失敗,結果孩子更害怕失敗。
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後,朋友寄給我一本「中國少年之星」,我原想看一看激勵自己,可才看了一半就涼了一大截。
「人家的小孩那麼好,婷婷完了!」
腦子裡老想著別人的優點,眼睛李總盯著婷婷的缺點。怎麼看都覺得他不夠好,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把心態調整過來以後,問別家長有沒有這種感覺時,她們說:「一點不錯,我們一看啞女都能成神童,更覺得自己的孩子完了」
5.和孩子對話、做朋友
這是一位父親解決兒子沉溺電玩的故事。
上初中的兒子迷上了電玩,就像菸鬼迷上了鴉片一樣不能自拔,而且技藝超群,別人一個籌碼只能過一關,他輕而易舉地能通十關。父子的矛盾,在電玩的漩渦中逐步升級。「打」是家常便飯最覺得是讓兒子跪在洗衣板上,頭上還頂著一盆水。
後來,父親知道了賞識教育,他開始站在兒子的角度換為思考,他決定每過一關,都會有「你真棒,你真行」的賞識語,兒子在電玩中找到了一種征服感。
有一天當兒子心情煩躁、坐立不安的時候,他對兒子說:「今天帶爸爸也去打電動好不好?」
兒子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心念一轉,去也無妨。當他兩人到網咖時,把老闆下一跳,還以為父親來找麻煩的。兩人玩了一下午,在回家的路上,發現兒子有話跟他說了,老爸看到一絲光亮。
以後的日子,兒子依然想打電動,只是他再也不打兒子,兒子也同意先把作業完成。父子間的冰層在逐漸融化著。
兒子高中聯考後,老爸經過深思熟慮,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兒子買一台電腦。他和兒子是這樣說的:「兒子,爸爸相信你可以成為一名電腦專家,所以家裡決定給你買一台電腦,爸爸夠朋友,你也要夠朋友。你要把玩電腦的時間安排好,要讓電腦成為你學習的動力。」
兒子一陣驚喜,眼淚如潮水般地湧出來。自然這份感動也化為一種動力。兒子住校,週末回家後,他讓兒子玩電腦放鬆一下心情,兒子卻說再看一會兒書,因為老師講的一個問題還不大懂。那時候,他真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年前那個打死也不服的兒子。
過了一段時間,他對兒子說:「兒子,你現在玩的是別人設計好的程式,將來你要設計程式給別人玩才更好呢。」
兒子果然開始對電腦感興趣,他說上大學一定要考資訊系。
而最讓父親欣慰的不僅是兒子的電玩問題,更重要的是兒子懂事了,懂的關心體貼父母了,有心裡話也願意和爸爸講了。
6.孩子「怕」的是賞識、幽默和感動
陳老師接受賞識教育後,批評學生越來越有藝術。有時聽上去簡直像表揚,使學生心裡湧起一股股暖流。
她的第一招就是給足面子,從不當眾批評,而是把犯錯的同學單獨叫到辦公室。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某某同學,老師簡直不敢相信像你這麼好的孩子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呢!你知道你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位置嗎?你是老師的自豪,全班同學的驕傲啊!」
接著再誠懇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整個批評過程真正想表達的就是:「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班上有個叫豆豆的同學,有打人的壞習慣。有一天剛上課,同學就喊起來了:「老師,豆豆又打人了。」
陳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豆豆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不過,同學們想想,豆豆是過去打人次數多,還是現在打人次數多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過去打人多。
陳老師接著問:「是過去打人狠,還是現在打人狠呢?」
「過去打人狠。」
「那我們批評他之前,先用掌聲肯定一下他取得的進步,好嗎?」
掌聲想起的時候,平時倔強的豆豆眼框裡充滿了淚水。
感動融進了豆豆的生命,他以後再也沒有打人了。
7.把做人的權利還給孩子的同時,把做人的責任也讓他承擔起來
有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溫馨而和睦。唯獨一個叫靜靜的孩子把這個大家庭攪得不得安寧。
她從小受到百般溺愛,被寵壞了。上學後功課跟不上,還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
你說她一句,她要還你十句,多說幾句她就頂你說:「煩死了,煩死了!」
這家人接觸賞識教育後醒悟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他們表示要用全心的眼光看待靜靜。
全家人開始找孩子的優點。他們發現靜靜的作文字雖寫的不好,錯別字多,但語言流暢,於是,就讓她在吃飯時候朗讀作文。小姑娘的口才的確好,清晰悅耳,結果贏得了一陣陣的掌聲。以後,她每寫一篇作文,都讓她表演。她越讀越愛讀,越寫越願寫,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連得了幾個優。
家長意識到,由於學習基礎差,要求靜靜的學習在短時間內有很大進步是不現實的。以前對孩子的關注點搞反了,在有形生命與無形生命上發生了錯位,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沒有精神上與她溝通。現在,家長與靜靜通過充分的溝通,從小事上約法三章。
比如父母首先要求靜靜學會自食其力、愛勞動,具體工作是每天早晨取牛奶,中午倒垃圾,晚上拿報紙。
在家長真誠的鼓勵和熱情的掌聲中,孩子早晨眼睛一睜,飛快地穿好衣服去取牛奶,中午放下書包就主動地倒垃圾,晚上爺爺把報紙帶回來,她還懇求爺爺送回去,因為「這是我的事」。她從承擔的責任中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
PS:
以上是針對此書所做的重點整理,在此供各位父母作為參考,希望能對於您教育小孩時有所幫助,如果您也覺得這些文章不錯,您也可以多影印幾份提供給其他有需要的父母參考。教育是決定小孩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開發孩子智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情感的培養,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關心理解別人,懂得回報別人的付出。